多熱·哲爾吉(也稱多饒·喬治)是1514年匈牙利偉大的農民起義的領袖。出身小貴族的邊防軍軍官多熱·哲爾吉領導了這場中世紀匈牙利的農民反封建起義。1514年 4月16日,埃斯泰爾戈姆主教鮑科茨·塔馬什宣讀羅馬教皇聖諭,宣布組織十字軍討伐土耳其。因怨恨土耳其人的不斷騷擾,廣大農民踴躍應征。幾天之內在佩斯城下就聚集了4萬人,這支隊伍被封建主視為隱患,強迫解散,未遂。繼而在不發給養的情況下,驅使他們與土耳其人作戰,起義由是爆發。
不久,起義席卷匈牙利全境和當時隸屬匈牙利的特蘭西瓦尼亞。起義軍在采格萊德市發表反封建綱領,宣布消滅農奴製度,實現社會平等,建立共和國。城市貧民、學生以及小手工業者紛紛參加起義。起義軍接連攻克幾座重要城鎮。貴族糾集反動聯軍,進行瘋狂反撲。經過兩個多月的鏖戰,起義軍失敗。革命失敗後,多熱·哲爾吉被捕了,就在灼熱的鐵製的禦座上活活燒死。他在受刑時表現了最英勇的精神,他的名字也就成為革命的象征。1541年城市失守,匈牙利落入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深淵。差不多150年之後,匈牙利人民才把土耳其人趕出國土。經過這場戰爭,布達城大部分被毀,殘留下來的居民不過數百人。
慕尼黑——啤酒節的發祥地
城市名片
國別:德國
位置:伊薩爾河畔
地位: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
城市之一
年代:建於12世紀
名城掠影
慕尼黑這個名稱的本義是僧侶之地。因此,該市的市徽上表現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稱為“慕尼黑之子”。自從路易四世時代以來,神聖羅馬帝國的顏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該市的官方色彩。多年以來,該市官方的城市格言是“有心髒的世界城市”。不過,現已經改為“慕尼黑愛你”。
慕尼黑位於北緯48°08", 東經 11°35" ,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亞高平原,距離阿爾卑斯山北麓隻有約45千米,海拔高度約為520米。多瑙河的支流伊薩爾河沿西南-東北方向從城中穿過,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綿延13.7千米,德意誌博物館坐落在其中一座小島上,城內的眾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
慕尼黑地區最早的居民點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但是慕尼黑城市的形成是在12世紀以後。在8世紀,這個地方出現了一個本篤會修道院,慕尼黑這個地名在德語中有“僧侶之地”的含義。1158年是慕尼黑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年份,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為了搶奪教會在弗賴辛鎮的征稅權,在伊薩爾河上建了一個新的集鎮。這個集鎮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承認,因而被推定為該市成立的年份。
1240年,慕尼黑市被交給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二世。1255年,巴伐利亞公國分裂為兩部分,慕尼黑成為上巴伐利亞公國都城,從此開始了該市的建都史。
1328年,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在位期間,以慕尼黑為帝都,擴建城垣,奠定了老城的規模。
1506年,巴伐利亞重新統一,慕尼黑開始成為整個巴伐利亞的首都。藝術與政治日益受到宮廷的影響。16世紀,慕尼黑是德國反宗教改革的中心,也是德國文藝複興藝術的中心。
在巴伐利亞統治之下,慕尼黑進一步發展。成為歐洲大陸最大的城市之一。1806年,巴伐利亞由公國升為王國,慕尼黑也升格為王都,設有國會以及新成立的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整個19世紀是慕尼黑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人口由5萬增加到50萬。曆代王公都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甚至修建整條街道,城市麵貌大為改觀。隨著城市的發展,慕尼黑出現眾多有影響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逐步成為歐洲的文學與藝術的中心之一。兩次世界大戰都對其造成了破壞,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慕尼黑被重建,甚至保持了戰前的格局。如今,仍然是歐洲的中心之一。
作為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許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築,它們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典型代表,城市中各種雕塑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原市政廳塔樓上的組鍾自古至今吸引著無數的遊客,組鍾的12個鍾點由12個騎士組成,從每天中午11時開始(夏天是17時),每到一個鍾點,12個騎士就走馬燈似地出來報時。一組1.40米高的彩塑人物則圍成圓圈跳舞,向人們展示德國曆史上威廉五世公爵與雷塔娜·馮·洛特林小姐結婚的場麵。遊客們為能觀賞到這一景象,往往會在慕尼黑多停留一日或幾日。這個景點已成為旅遊者遊覽慕尼黑的一個必要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