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7年,晉元帝司馬睿初渡長江,見此嶺似北方的盧龍寨,遂賜名“盧龍山”。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山指揮伏兵8萬,大敗勁敵陳友諒40萬軍隊,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親自撰寫《閱江樓記》,將盧龍山改名為獅子山,並下詔建造閱江樓。
獅子山擁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曆史遺跡。獅子山風景區,以獅子山為中心,包括山巔、山坡、山麓及其周圍的一係列人文景觀。具體來說,即以“閱江樓”為主要標誌,山巔有孫中山觀江亭、古炮台遺址、度假村;山坡有徐達將軍廟、玩鹹亭、獅字林碑刻;山麓有靜海寺、三宿岩和天妃宮碑;附近還有繡球公園、小桃園、渡江勝利紀念館、八字山、江南水師學堂遺址、孫津川故居、太平軍破城處等景點。同時,還要整修這一帶古城牆,恢複儀鳳門。將來,當遊人欲登“閱江樓”而一覽萬裏長江、遠眺古城風貌之時,不僅可沿盤山公路而上,也可從八字山沿城牆步行至山巔,還可自隧道入口或乘纜車而登峰頂。那時的獅子山風景區,將是“南京外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下遊的一顆燦爛明珠。閱江樓將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齊名,成為我國東南的旅遊勝地。
獅子山蔚然成林,綠草如茵,風景如畫。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獅子山坡種植和培育從海外引進的海濱及娑羅、沉香、龍腦香等名貴藥材後,獅子山更加林木蔥鬱,蒼翠欲滴,令眾多文人墨客如王守仁、金大車、湯顯祖、吳敬梓、陳文述、鞏珍等一往情深,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章。因而,在清乾隆年間,金陵四十八景圖卷中,獅子山被譽為“獅嶺雄觀”。
拉薩——日光高照神秘境域
城市名片
國別:中國
位置: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
地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年代:公元7世紀
名城掠影
“聖地”,這是藏語中拉薩的本意。其實,拉薩絕不僅僅是虔誠的藏族佛教徒神往的一方聖潔淨土,而且也是世界上無數遊客心目中的一個神秘境域。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史籍上第一次出現“拉薩”二字,見於公元806年藏王赤德鬆讚所立《噶瓊寺碑》,其中有言:“神聖讚普先祖鬆讚之世,始行圓覺正法,建拉薩大昭寺。”由此可見,拉薩的城名,已經出現了近1200年了。
這座聞名遐邇的高原古城,坐落在海拔3650多米的拉薩平原上。
在公元7世紀初,這裏還是灌木叢生,沼澤密布的一片荒灘,叫做臥瑪塘。直到唐太宗貞觀七年(公元633年),致力於統一西藏大業的吐蕃部落讚普鬆讚幹布把首都遷到這裏,臥瑪塘才開始變樣。
那麼,荒涼的臥瑪塘又是怎麼繁盛起來的呢?人們忘不了文成公主在拉薩建設中的豐功偉績。相傳,文成公主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一月剛抵達拉薩時,連公主進藏隨身挽運的一尊釋迦牟尼像都無室可供,不得已隻好在沙地叢莽之中張帷掛幔,暫時供奉。公主博學多才,熟諳星象之術。她細觀天象地氣,以為拉薩一帶地勢宛若羅刹妖女仰臥,凶相畢露,不利於創基立國,而隻有在羅刹女的心髒——臥瑪錯上建寺,才能鎮其妖氣,化大凶為大吉。於是,浩大的填湖建寺工程開工了。經過兩年時間,原來的臥瑪錯上矗立起了拉薩的第一座宏偉建築——大昭寺。不久,附近的小昭寺也相繼竣工。此時,文成公主再觀天象,認為拉薩已是瑞靄紛紜、祥光籠罩。
在拉薩,處處可以感到人們對文成公主的敬仰、愛戴之情,那株屹立在大昭寺門前的老幹虯枝的枯柳,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相傳它是1300多年前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親手栽植的,因之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盡管這株千年古樹已經枯死多年,但藏族人民仍然精心保護著它,仿佛它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曆史老人,會不時地向子孫後代講述娓娓動聽的民族團結的往事。在古柳的身旁,豎立著三通石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蕃會盟碑”,立於唐代長慶三年(公元823年)。碑高丈餘、寬二尺半、厚一尺。碑文用藏、漢兩種文字鐫刻,記載的是唐穆宗和吐蕃讚普棄足德讚結盟和好的事情。因前有文成、金城二公主嫁到吐蕃,穆宗與讚普棄足德讚係舅甥之分,碑文記載著漢藏兩族的親戚關係,故此碑又被稱為“舅甥會盟碑”,表達了雙方“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務令萬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舅甥之好”的良好意願。
會盟碑的對麵,便是大昭寺了。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後寺院改名為大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西藏的寺院多數歸屬於某一藏傳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聖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後,“噶廈”的政府機構也設在大昭寺內。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儀式曆來在大昭寺進行,1995年,確定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也是在這裏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