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世界名城亞洲篇(7)(2 / 3)

古代開封的黃金時代是在北宋一朝。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開封,改名為汴京,也叫東京、開封府。據載,當宋太祖新修京城時,宰相趙普獻上方直形的圖樣,太祖閱後極為不滿,親執禦筆勾劃塗抹,結果城垣曲折,宛如蚯蚓。當時人們看到這不倫不類的城牆,很不理解,隻覺得難看。宋徽宗時重新修築,一律改為方矩形,非常壯觀。靖康年間金兵南下,在城四隅安炮轟擊,引直的城垣極易命中,京城失守。人們才佩服太祖的遠見。

北宋建都開封,曆經九帝,共167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占開封,城市慘遭破壞。汴河漕運中斷,河道逐漸湮塞,依靠交通發達而繁榮起來的開封,便每況愈下。金時仍稱開封為汴京,後又改稱南京並遷都於此。元明清三朝,開封是河南地方中心。但幾經戰火,又加之水患頻仍,這座古城日趨衰落。清亡後,這裏又成了軍閥中原逐鹿的必爭之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作為省會的開封,景況更為蕭條。

開封市中心,坐落著我國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相國寺。相傳這裏在戰國時代是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兒子,他竊虎符率兵敗秦救趙的故事,曆來為人所稱道。據載在開封城東南十二裏的楊州門村附近,還有他的墓。因此宋代的相國寺前就修有一座信陵亭,並稱這一帶為信陵坊。

相國寺初名建國寺,創建於北齊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後為兵火所毀。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重修,睿宗夢見佛顯靈,於是親筆題額“大相國寺”,以後不斷增修,北宋時擁有八個禪院,占地百餘畝,有“大相國寺天下雄”之稱。寺院內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如唐代吳道子的畫像,石抱玉的壁畫等,在唐朝被譽為寺院“十絕”。宋代也有許多優秀的藝術品藏在寺內。但北宋以後,寺院屢遭兵火、水災,屢毀屢修,麵積大大縮小,現僅存的大雄寶殿、二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都是清乾隆時的建築,距今200多年。而藏在寺院中的大量藝術珍品,經過千年變遷,幾乎蕩然無存。僅存的幾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高約二丈,全身貼金的千手千跟觀世音巨雕,存在八角殿中,相傳是以一株大白果樹雕成,精美異常,巧奪天工。

作為曆史名城,開封留下了許多著名曆史人物的遺跡。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陳橋驛;戰國末期韓國張良所派的力士椎擊秦始皇的地方博浪沙都在開封附近。

開封城內龍亭公園中的潘楊二湖,有著動人的傳說。相傳東湖是潘美的故宅舊址,西湖是楊業昔日府第所在。潘美和楊業同是宋太祖時宋軍將領。潘美不斷在太祖麵前讒毀楊業,在抗遼的一次戰爭中,由於潘美指揮錯誤,使楊業身受重圍,而潘美卻臨陣脫逃,致使楊業得不到接應。這位英勇善戰、令敵喪膽的勇將終因寡不敵眾而重傷被俘,不屈就義。人民按照自己的願望和理想讚頌、同情著抗敵英雄,痛恨,鞭撻誤國奸臣。從前,東湖水濁,名潘家湖;西湖水清,稱楊家湖。人們傳說由於他們二人一奸一忠,因而湖水也就一濁一清了。其實這一帶在宋代屬於宮城範圍,絕無臣下在此建宅之理;而湖水的清濁是由於東西湖附近人口的稠密不同所致。不過,這關於湖水清濁的傳說不正反映了人民群眾強烈而鮮明的愛憎嗎?

開封市內的鐵塔公園是中國100家名園之一。在鐵塔附近,是艮嶽的遺址。艮嶽是宋徽宗時仿浙江餘杭的鳳凰山修築的人造山。徽宗迷信道士把城東北隅增高便可長壽多男的說法,於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十二月開始營造。艮嶽上的無數奇花異石,珍禽異獸,都是在各地搜刮而來,這就是所謂“花石綱之役”。艮嶽中,埋有雄黃數萬斤,以防毒蛇惡蠍;還埋爐甘石數萬斤,為的是等雨後日出、水汽蒸騰彌漫山穀。並命令近山居民“貢雲”,即人造雲霧,供徽宗玩賞享樂,耗盡了人民膏血。最高統治者的窮奢極欲,使階級矛盾急遽激化,著名的方臘起義便是由“花石綱之役”直接引起。宋徽宗的昏庸無道,終於導致他國破被俘。用人民血汗建築的艮嶽,也隨著北宋滅亡而被摧毀。

在開封城外東南部,有著名的禹王台,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在台上住過。禹王台中部的禹王廟,是明代修建的。正殿之南有禦書樓,曾懸掛著康熙禦筆“功存河洛”的匾額,明清時在這裏奉祀著遠古賢君夏禹王。

名城故事

作為大帝國的首都,開封的地理條件是不太理想的。首先,它無險可據,不像長安有黃河與秦嶺做天然的屏障,阻隔著來自中原的攻擊,甚至也不如洛陽,西有函穀,東有虎牢,多少能起到禦敵於都門之外的作用。開封,則暴露在豫東平原的中部,從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長驅直入。當年孫臏圍魏救趙的作戰計劃之所以能夠奏效,就是由於充分利用了開封(大梁)的這個弱點。其次,它既然外部防禦條件差,也就更談不上擁有像關中一樣在有效防禦圈內的後方基地,後勤供給沒有保障。開封得以成為帝都,並見證中國曆史上極其輝煌的一頁,真有點勉為其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