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研究寧夏移民開發的總體思路(1 / 1)

一、研究目的

(一)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寧夏移民開發的特點、規律及其社會影響,總結成功經驗與曆史教訓,為進一步研究移民開發奠定基礎。

(二)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貧困地區移民開發,尤其是農業移民開發最佳模式及其實現途徑,以推動寧夏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二、地域界定

曆史上,寧夏地區戰略地位重要,農業經濟發達,成為曆代王朝建立政權必爭之地。由於各個王朝在建置上各有不同,致使寧夏並無定置。秦朝時,寧夏屬北地郡;西漢時,寧夏南北分屬安定郡和北地郡;隋時,在寧夏設兩郡,平涼郡和靈武郡;唐時,寧夏全境屬關內道;北宋時,寧夏隸屬陝西路;西夏時,在寧夏設八州二縣,興州、靈州、鹽州、韋州、順州、靜州、懷州、定州和鳴沙縣、應理縣;元朝時,今寧夏南部地區屬陝西行中書省,今寧夏北部地區屬甘肅行中書省。最早出現“寧夏”這一名稱,是元代在寧夏境內設“寧夏府”,明朝時曾在寧夏境內設“寧夏鎮”。1929年1月國民黨政府在寧夏設“寧夏省”,1958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寧夏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至此,寧夏地區地域基本定型。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寧夏地區因朝代更迭頻繁,建置十分繁亂,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將寧夏的地域概念作了如下界定。

寧夏的移民開發,大體上可以分為曆史與現代兩大時期。現代部分的研究以今寧夏全境為界,古代部分則以現在的寧夏的地域為基礎,將其分為兩大塊:一塊是以寧夏平原引黃灌區為中心及其周邊地區;另一塊則以固原地區為中心及其周邊地區,兩塊合稱曆史上的寧夏地區。

三、時期劃分

從古至今二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中,寧夏地區的移民開發綿延不斷。按照曆史界限,我們將其劃分為古代與現代兩部分。現代部分又按照經濟體製的不同,將其分為計劃經濟體製下的移民開發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移民開發。為了突出投資主體在移民開發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們又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移民開發分為兩部分,即“三西時期”的移民開發和“1236”工程建設時期的移民開發兩大部分。

由此可見,本課題的研究分為四個部分,即古代的移民開發(秦漢至解放以前)促進了寧夏農業的進一步開發;邊疆建設時期(建國以後至改革開放以前)全麵促進了寧夏社會經濟的發展;“三西”建設時期(1983年至2000年)將移民開發與脫貧致富結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條異地開發之路;“1236”工程建設時期的移民開發,它的實施是“三西”移民開發的延伸,標誌著寧夏的移民開發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四、研究方法

移民開發具有悠久的曆史,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為了搞好本課題,我們遵循曆史與現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運用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地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采取曆史考察與實地調查,以及對比研究等手法,來進一步深入研究移民開發的規律和最佳模式。

(一)曆史考察

本課題按照曆史的進程,搜集詳盡的移民開發史料,從曆史的角度,以移民開發與寧夏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為主線,對不同時期寧夏地區的移民開發活動進行綜合考察,以探討不同曆史條件下移民開發的特點、規律。

(二)實地調查

對“三西”時期與“1236”工程兩個時期,我們采用了實地考察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比研究了移民開發地與移民遷出地居民遷移前後變化差異,從中探討現代移民開發中,尤其農業移民開發規律及其不同的模式及其發展趨勢。

(三)對比研究

移民開發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共同規律。本課題將在重點研究寧夏地區移民開發的同時,還將運用比較研究的手法,對國內和國外移民開發搞得較好的地區進行研究,結合寧夏的實際,探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族落後地區移民開發的最佳途徑及其實現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