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寧夏古代移民開發的特點、影響與啟示(3 / 3)

總之,寧夏古代的移民開發有力的促進了寧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它不僅使統治者達到了其預期的政治目的和軍事目的,而且使寧夏成為溝渠成網、阡陌縱橫的“塞上江南”,為今後寧夏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寧夏古代移民開發的啟示

通過對寧夏古代移民開發曆史進程的考察與分析,給予我們許多耐人尋味、值得深思的問題,從而也給我們許多啟示,要確保移民得以順利進行,必須在以下幾方麵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政權穩定

自秦漢起至明末清初的2000年間,曆代王朝都十分重視寧夏的移民開發,不論是中原王朝的漢族政權,還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是如此。其開發目的有兩個:一是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水利資源,發展農牧經濟,以解決邊防駐軍的糧食和戰馬給養。二是建立堅實的經濟基地,確保邊境安全。通過對整個寧夏移民開發史的考察可以看出,各個朝代對寧夏的移民開發基本上都發生在政權初建至鼎盛時期。這一時期,政治穩定,軍事力量強大,為移民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寧夏的社會經濟伴隨著移民開發的進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一旦中央政權開始動搖或邊疆地區出現戰亂時,寧夏移民開發就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嚴重的倒退,往往使移民開發成果盡毀。由此可見,在任何情況下進行移民開發,都應該具備政權穩定的政治環境。

(二)組織健全

移民開發是一項係統工程,在待墾資源與潛在移民具備的情況下,還必須有一個健全的組織體係。這是因為,移民開發不僅是要組織移民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還必須對與移民開發相關的事宜予以組織協調。在寧夏地區移民開發最為突出的工作就是興修水利,它對寧夏地區的移民開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水利設施的興建與管理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小的利益團體所能及的,必須由國家來進行統一組織與協調。同時,無論是以北遷民眾組成的民屯,還是以軍隊士兵為主的軍屯,都必須進行嚴密的管理,以防移民的流失和開發成果的被侵吞。屯田製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就是與嚴密的組織管理有關,其衰亡也是與其組織製度遭到嚴重破壞而滅亡的。因此,在移民開發之時,建立一個體係嚴密、製度健全的移民開發組織機構是十分必要的。

(三)合理稅賦

移民開發是一項艱苦的事業,其開發地往往是自然條件欠佳,又具開發潛力地區。寧夏雖然具有易於開發的自然資源,因其地處邊關,處於戰爭前沿,往往人煙稀少。為了吸引足夠多的勞動力,並使其能夠長期進行開發活動,曆代政府都對移民開發製定並執行了許多優惠措施,以此來達到吸引和穩定移民開發隊伍的目的。一般來說,曆代王朝采取的措施有:提供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實行優惠政策,獎勵開發等等。政府所采取的支持開發的政策與輕徭薄賦的政策,是曆代開發前期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但一到每個朝代的後期,由於吏製腐敗現象滋生,政權出現不穩跡象,眾多的優惠政策被變相執行,不但不能鼓勵開發人員的積極性,反而成為過重負擔,大批人員逃亡,移民開發進程受阻,甚至畏縮不前。因而,要加快移民開發的步伐,鞏固移民開發已有的成果,必須要有相應的優惠政策予以保證。隻有這樣移民開發才能更上一層樓,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才能加快。

(四)適度開發

這是整個寧夏古代移民開發中最為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從事移民開發中最難以把握的問題。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寧夏地區的移民開發,曆代王朝都采取了封建農奴製式的民屯與軍屯。由於戰爭時常在此爆發,開發活動也經常在此展開。一方麵它促進了寧夏北部平原以引黃灌溉為主的綠洲農業的形成,另一方麵則違反了自然與人的關係,重複開發與過度開發,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在開發的同時,森林被砍伐,草原被開墾,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土地沙化、鹽堿化嚴重,草場嚴重退化。對於寧南山區實行的大規模的掠奪式的土地開發所造成的惡果,時至今日還嚴重地影響著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寧南山區在曆史上曾是水草肥美的適宜於牧業生產的地區,但經過宋夏時期大規模的掠奪式的農業開發以後,生態負效應逐漸暴露出來,自然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再加上清朝時期更大規模的移民開發,自然環境更加惡化,人為地造成了一個窮山惡水、十年九旱的貧困山區。由此可見,我們在當代的移民開發工作中,必須吸取這一教訓,即在工作中必須堅持環境保護與移民開發同時進行,適度開發,確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三效統一。隻有這樣,人類的居住環境才會越變越好,生活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