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世界移民開發曆史借鑒(2 / 3)

如今,世界各國在開發落後地區時都十分重視水資源的利用,不僅發揮其應有的水能資源和灌溉功能,還從防洪、供水、航運、漁業、旅遊、水土保持、環境汙染等方麵進行綜合開發,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以獲取最大的國民經濟綜合效益。

四、選擇開發重點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世界上仍存在著許多亟待開發的落後地區,就是在世界各國內部也是如此,因而各國在開發落後地區時,並不是全麵開花,而是有所側重。通過對國土資源進行調查後,選擇重點地區先行開發,然後依次陸續開發。

美國西部開發的重點地區是西雅圖—波特蘭及舊金山—洛杉磯地區;前蘇聯開發的重點是秋明油氣田地區、葉尼塞—安加拉河地區、貝阿鐵路地區;日本的開發重點是由西向東、向北逐漸進行,即重點從資源豐富、條件優越的西部據點開發,逐步規模展開和綜合治理,北海道、東北、四國、九州、衝繩島地區是日本開發的重點;前聯邦德國是薩爾區一帶,北德平原、日特蘭半島以及與前東德邊境的落後地區;意大利的開發重點是羅馬以南地區。

五、科學製定規劃

為保證落後地區開發戰略決策不失誤或少失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開發前的科學論證工作。

美國早在19世紀就開始研究西部開發戰略,並製定了交通、水利發展規劃,密西西比河的規劃則是會同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企業集團的科研力量進行綜合研究後製定的。

蘇聯在大規模開發東部地區前,於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對西伯利亞的原料、燃料和動力資源進行調查並作出了科學的評價,為政府下決心投巨資開發東部地區提供了科學依據,保證了規劃的可行性與科學性。

韓國為開發黃海沿岸的落後地區,於1971年製定了第一個國土綜合開發計劃,包括五個部分,即土地利用計劃、水資源利用計劃、交通計劃、城市開發計劃和工業區開發計劃。1981年又提出了第二個國家綜合開發計劃,改“據點開發”為“廣域開發”,即重點以地方、中心城市為核心進行地區性開發。1987年又推出了“黃海經濟”圈的開發計劃設想。

六、注重能源開發

待開發的落後地區,往往蘊藏有大量的能源資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如此。各國在對落後地區開發中,常常是把開發和利用能源放在第一位,且特別注意做到在能源開發的同時,把發展高耗能工業放在重要地位,以求盡快實現能源轉化,謀求較高的經濟效益。

美國在開發哥倫比亞河水電資源時促進了電力工業的發展,也使高耗能工業——鋁工業得以迅速發展。蘇聯把高耗能工業布局在西伯利亞能源基地,大力發展電力、造紙、煉鋁、鐵精礦、化工、電冶金等,不僅使能源得以有效地就地轉化,而且還大大地節省了投資成本,使其經濟效益倍增。

七、調整產業結構

由於受資源、交通、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落後地區往往經濟結構單一,一般以經濟效益低下的農業和資源開發為主。與之相反的經濟效益較高、技術手段先進的加工工業往往比較落後。所以發達國家在開發此類地區時,常常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工業速度,以求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並以此來改變落後地區的經濟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