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西部的開發之初是以農業為主的,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及對工業品需求的增大,為創建新的工業基地創造了條件。20世紀初葉,西部工業已在美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舊西北五州的工業發展更為迅速。蘇聯對東部的開發一開始就建立在工業為主的基礎之上,現已形成了較為發達的燃料動力、冶金、化工、木材加工和機器製造。西歐各國,如英國、意大利、荷蘭等,在開發落後地區時也都把工業開發作為其重要手段。
八、加大投入力度
由於落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很低,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如果沒有大量資金投入和國家扶持,要加快發展是很困難的。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在開發落後地區時,均采取加大投入的方式和措施來促進其發展。
美國在開發田納西河流域時,先後投入了40多億美元,經過50多年的建設,昔日的貧瘠地區已成為“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現如今是河網密布、群山碧綠、良田萬頃、工廠林立。日本的高投入政策為:以無償扶持為主,輔以低息長期貸款,並發動個人開發。巴西政府為開發落後地區成立了開發銀行和特別基金,並同日本合作,利用外資開墾荒地、改良土壤。澳大利亞的開發主要依靠國外資金,特別是鼓勵外商開發本地的礦產資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九、重視智力開發
落後地區的勞動力素質普遍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自身的勞動效率。智力開發不僅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也可改變其勞動能力的具體形態,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
美國政府從建國之初就把教育立國作為其發展之本,因而無論是從教育的普及、提高,還是教育經費的開支等方麵,都是有增無減。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以開發國人的智力,是美國經濟長盛不衰的秘訣。
十、設立開發機構
移民開發工作是一項巨大的係統工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國都十分重視對這一工作的宏觀調控與管理。這一作法有利於溝通國家與地區間的聯係,有利於協調各方麵之間的利益關係,對落後地區的開發大有裨益。
巴西政府為加強對內陸落後地區的開發,於1964年建立了“地區性開發特別協調部”,其後又設立了四個開發管理局,分別負責全國四個落後地區的開發工作。美國為有效的開發其東南部的落後地區,成立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從而確保了這一地區順利有序的開發,加快了這一地區的發展。
十一、加快綜合開發
不發達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在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上也存在著許多問題。20世紀以來,各國都十分重視落後地區的綜合開發,以提高開發效率。
美國在開發田納西河流域時就采取了把防洪、航運、灌溉、發電、造林、旅遊、工業、農業綜合在一起利用的做法。日本對此問題也高度重視,提出了具體的開發措施:一是積極進行工業、農業、運輸業、商業的綜合開發:二是強調農、林、牧、漁業的綜合發展;三是注重以生產為主,轉向以保護和改善環境為主。
十二、設立經濟特區
印度尼西亞為開發巴坦島在20世紀70年代將其作為工業特區進行開發,為了加快開發速度,於1978年又宣布該島為免關稅的自由貿易區,實行更優惠的政策。
巴西於1967年在北部地區建立了“瑪瑙斯自由貿易區”,實行特殊的開發政策。主要有:一是實行進出口自由貿易;二是實行財政鼓勵和免征各類稅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