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寧夏移民開發社區模式分析(1 / 3)

移民開發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助推器,也是寧夏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與發展,西部大開發的起步與加快,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我區現有的移民開發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必須盡快製定出切實可行的移民開發的整體方案。

所謂“模式”,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進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能夠代表其內在運行狀態與發展特征的理性概念。從定義可以看出,模式本身之含義是極為廣泛的,它既包括一般事物的發展模式,又包括特定事物的發展模式;它既包括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發展模式,又包括人類社會自身的發展模式……同時,對於事物來說,它既有按照自身規律發展的固定模式,也有在特定環境下所形成的特定模式。有些事物在一般情況下會在其特有模式下得到正常的發展,但有些事物在特定情況下卻很難得到健康發展。因而,人們有必要對已經從事的活動進行客觀的、理性的思考,從而使其朝著有利於人類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移民開發活動本身亦是如此。

為了製定適合於寧夏實際情況的移民開發最佳模式,我們有必要對寧夏現已有的移民開發社區模式,特別是其管理模式、發展模式、投資模式、安置模式等加以分析,從中找出其共同點、優點及缺點,以便在製定移民開發最佳模式時加以借鑒和參考。

一、管理模式

在我區的移民開發實踐中,對移民開發社區所采取的管理形式基本上有三種,即屬地管理、易地管理與中和管理。

(一)屬地管理

是指移民開發區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進行管理,一般多發生在縣際內移民開發活動中,開發地與移民遷出地的隸屬關係是一致的。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易於解決移民開發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諸如移民開發者在早期開發活動中的環境適應問題、文化習俗問題、種植技術問題等。其最大優點是遷移距離短,投資少,見效快。其缺點主要表現在,由於是在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下進行的,因而移民開發區的管理模式始終是沿用其固有的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開拓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移民開發社區的全麵發展。這類管理模式下的移民開發區有同心縣的河西鎮、丁家塘鄉,海源縣的肖隆鄉,吳忠市的扁擔溝、金銀灘、黃沙窩,靈武縣五裏坡等。

(二)異地管理模式

是指移民開發區由遷出縣、而非所在地人民政府進行管理,即開發地與移民遷出地的隸屬關係是不一致的,多發生在寧南山區各縣在引黃灌區興辦的移民開發區。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既使遷出地的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緩解了人口與土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也使移民開發區的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使潛在的勞動力資源與豐富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的結合,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目標。缺點是,由於遷移距離遠,文化差異較大,使得早期移民很難適應新的開發環境,鞏固率低;由於距離遠,在開發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開發區的管理上級對其管理已鞭長莫及,使得許多問題不能及時得以解決,影響了開發區的正常發展;開發區存在的許多社會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如社區內的教育問題、治安問題、計劃生育問題等;更為重要的是,開發區的後勁嚴重不足,存在著重開發、輕管理的問題。這類管理模式的開發區有涇源縣的蘆草窪開發區,隆德縣的隆湖開發區,固原縣的大戰場開發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