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第401話 救援隊(3 / 3)

拜占庭。

它在這船上的人手裏時,已經是件古物了。

“阿約,我是不對你最好”。

“滾”。

往下爬才能鑽過桅杆,但被一把刀擋住,奇彎刀身卡進木方裏,刀把是馬頭單手,鏽跡斑斑刃卻鋒利,是落下的土灰蓋住,才減緩了腐蝕,鉻的使用也有千年。阿拉伯的圓月勇士,這都是見證輝煌的聖物。帶走是不可能了,隻需處理好別劃傷就行。

單從一把刀不能說與船有什麼聯係,和瓶子一樣,來到船上之前也可能是件古物。這船隻有兩百年左右,兩百年前,歐洲航海時代前期,那裏的工業水平,生產資料,都比亞洲差太多,與我天朝更是天壤之別。想到這裏,尤其埋怨乾隆老爺子和馬戛爾尼,沒一個思想活洛的,哪怕一個免了外邦使節的禮儀,或者一個遵守外邦禮儀跪下磕個頭,百年屈辱可以避免,小本子永遠踩在腳下。

呼隆一聲,崩塌從頭頂開始,神情一緊本能往上望去。

爬行在狹窄環境中是不可能反應過來,沒處躲避,隻能盡量蜷縮起身體,抱住腦袋。巨大的桅木上了發條一般卷動起來,把身邊一層艙板擰得稀碎,木屑雨點般落下,糊住了口鼻,氣都喘不出。阿約在我身後,但木桅擰動之時,一個大家夥被掄起來橫掃周圍艙板,很近卻不至於砸到他,崩開的木屑殘渣也夠他受得。

真夠懸的,睜眼第一件事就去找阿約,可那把圓月就在腦袋上麵,厚重的艙板壓下一點都能把頭切了。阿約的罵聲首先傳來,在他不遠的地方還是叮當亂響,邵軍被困住了,得下去幫他。

破船艙還真不是想進就進的,這態勢隻有上去才穩妥。

剛到手的瓶子沒捂熱乎就碎了,阿約把所有能想到的都罵了一遍,剩條鏈子瓶蓋也舍不得扔。

真氣夠嗆,從沒見過阿約罵街耍潑。

“就不能消停點是不?”張春來氣喘籲籲蹲在上麵。

“是我弄的”明哥也在不遠外趴著,這裏實在太悶潮濕。

這時候都想出去。

然而李立明卻不走,他的想法要多弄點東西,藏在外麵,走的時候帶上,絕佳的藏寶地是那架飛機。

從邵軍的位置拖出他,爬到上麵費了番周折。船底龍骨就在兩人多高的上方。更加悶得慌,後背汗水淌成流兒,氣味剌激肺。取平層的木板大片掉落,隻剩不多幾處,龍骨上布滿鏽跡卻也保持著清晰的框架。大肚子船的龍骨雖是彎的,但在我們的角度居然是三條平行,鐵水澆築出三條主幹中的三角布局連接,穩固結實,光是龍骨安放可想就不是小工程,這工藝非小國可成。

“下麵那麼多斷的雕像,是兩邊船舷的護手,咱們對航海的知識太少,不然絕對能估算這船年代和製造國”李立明道。

明哥所說的雕像,大多是獅子和猴,從外型很難判斷是商船還是戰船,快雖然是風帆戰艦先決條件,但人類海戰不也是從不斷取舍中進步的嘛!大肚子船體,明哥認為兩者都不太像。一是沒發現進攻性武器,戰船肯定不是,二是商船這大肚子船勝任不了,大洋上遇風浪就難受,航速慢周期長。

剛才梔木掄的東西是個絞盤,大小來看不像是拉錨用的,可能是拉帆纜用,有六個扶手,底座微微泛黃,究竟什麼原因在這環境中沒生鏽讓所有人理解不了,顯然是沉入海底被台風海嘯衝上岸的,船體上半部不見了,絕對是衝擊摔掉。但明哥可不認可我估計的兩百年左右,要更早。

明哥弄到十多把餐刀勺子,銀質上麵黑鏽斑駁,勺把上都打著家族徽記,雙獅造型很多,又是古代歐洲習俗。先前聽到的果然是餐盤器具,形狀各異很難找出相同的,大多是有盤必有蓋,一摞摞沒少整。

當發現第四根粗桅木,才發現這船的前方應該還有一根平的,那個才叫艏桅,風帆時代的船大多如此,艏桅下麵應該有大點的雕像,船名刻在那裏。這桅木橫插進船艙,足以說明這船是滾到土坡上的。

從最下麵爬過,大量貝殼多於泥土。我就奇怪邵軍怎麼啥也不忌諱,直接就翻,那氣味兒靠近就嘔,不是怕惡心,是不可能有啥收獲。

金幣的詛咒,隻存在故事裏。

張春來也不住抱憾,沒發現人類遺骸,人身上的東西才值錢。這玩意拿去比白菜價強不了多少,除非是金質或者有特殊的曆史意義,好在多,起量嗬嗬。明哥卻開心不少,因為他可是發現遺骸了,雖是幾塊屍骨散落在一個艙室裏,但他還是弄到一枚吊墜,好頓炫耀。

鑲嵌工藝個頭不小,半個雞蛋大粉靈靈地,估計是碧璽。

牙根又疼了。

阿約還在歎息那個瓶子。張春來也替阿約惋惜,玻璃器皿年代、工藝和種類是估價前提,越是具體有所指的東西越值錢。比如魏瑪時期波斯地區賣去的酒具,個頂個貴得嚇人,那些東西做工真不精細,玻璃體內也無法去除雜質,多用染色工藝,那要整到一套,夠你死了再活死了再活也花不完。

吹NB吧!

“你懂個屁”阿約怒了。

“美中不足沒搞到航海器材類的東西,要是完整的船肯定能收獲。”李立明口氣他還挺滿意。

邵軍待不住了,不停催促,曉東哥也不知道怎麼樣了。拖起一摞餐盤就爬出去,幾個人意猶未盡也不得不起身,時間充裕非摟它個幹幹淨淨不可,一定能找到屍骸和寶貝。

藏好剛淘到的海貨,抓緊趕路,身上一股酸臭味不顧,頂著烈日出發,正事要緊。丁曉東有傷在身,不會大動幹戈我相信,但他可是去做掉安潤根,別搞出意外,雷明登可在人家手裏。

明哥哼著小曲那叫美,可我心裏感覺怪怪的。那麼大的船在坡上就沒人進去,遠了不說,光是先前船上的人也來過,怎麼就沒人去發掘一下?難道是海員對沉船有避諱?

明哥說有這可能,好奇心誰都有,但要考慮什麼情況下可以有。餘冬梅是誰!她來幹什麼!普通船員不會想太多,船長和大副神馬的不明白嗎!啥該做啥不該做,人家更清楚。

貌似我懂了。

“哈哈,劉宏想到了”。

明哥十分高興。

對於餘冬梅此行直到目前咱們知道的情況來看,明哥腦袋裏想出很多版本。但哪個版本裏,南美救援隊的出現都顯得略微牽強,明哥不想去深究,隻是怕影響了我們的思路。

現在想起明哥那天問餘冬梅救援隊的情況,我說怎麼有些像分不清主次一樣,原來問題最多的就是那支救援隊。請的價格就不是小數目,又不像是餘冬梅做主,這就說明問題了!

“昨天船到這的情況,你們都看到了,結合一下那恩叔說的,你們再聯係一下另一條船上不見影的船員。南美救援隊,有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