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這主要對預防胃癌及食道癌有作用,因為它阻斷了強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
③常吃一些甘藍族食物(如卷心菜等),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質可有助阻止致癌物的生成。
④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飲食,這與結腸癌的低發密切相關。
⑤凡不吃高度醃製或加工食品的地區,胃癌幾乎很少發現。
⑥堅持食用低脂肪食物,有此種習慣的地方,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和子宮癌罕見。
四、攝入營養與癌
近年來癌症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越來越突出了。對痛症的病因學、發病學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麵的研究,已成為當前國內、外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中的重要課題。在癌症病因學研究中,人們發現,飲食營養與癌症有一定關係。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飲食種類及製作方式多種多樣,但食品營養成分不外乎: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等。那麼,這些成分與癌的發生有何關係呢?
科學家們認為,多食糖類物質特別是帶麩的食物及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減少結腸癌的發生率。近年來日本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漸增加,與每日進食的大米數量的減少有密切關係。纖維素是一種不被人類消化利用的多聚糖分子,能促進腸蠕動,促進排便,加速毒物的排除,減少毒物與腸道的接觸時間;同時,還有減少膽汁分泌的作用。1977年底,澳洲醫學界宣布,吃麥糠或麩皮(其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可防止、甚至治愈腸痛。有一位專門治療大腸與直腸疾患的澳洲外科醫生說:“在你的飲食中有更多的纖維,可大為減少患各種腸癌的機會。這一點在實踐中已得到證明。”
蛋白質
攝入不足或過量均與癌的發生有關。研究表明,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胃癌的發病率較高;相反,大量攝入動物蛋白質,結腸癌的發病率較高。過量攝入蛋白質時,在小腸內消化吸收不完全,未經消化的蛋白質在結腸被細菌分解,可產生多種致癌物質,易致腸癌的發生。
脂肪
經流行病學調查,進食高動物脂肪除能增加動脈硬化外,明顯增加腸癌和乳癌的發病率。高脂肪飲食使膽汁分泌增加,膽汁酸在厭氧菌的作用下轉化成為具有致癌性的物質“脫氧膽酸及石膽酸,促進腸癌的發生。此外,高脂肪飲食還能改變腸道菌叢的組成和活性,使腸道內厭氧菌增多,導致脫氧化膽酸和石膽酸形成增加。乳癌的發生主要與雌激素有關。高脂肪飲食使人肥胖,人體脂肪組織能使腎上腺皮質激素芳香化為雌激素,促進絕經後乳癌的發生。此外,腸道中的細菌能將膽汁中的成分轉化成為雌激素,使體內雌激素增多。
維生素類
維生素A對維持上皮組織正常發育有重要作用。美國發現肺癌、結腸癌、胃癌等的發病與維生素A的攝入不足有關。挪威資料,食用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胡蘿卜素對肺癌有一定預防作用。我國食管癌高發區林縣25—40%成人血清中維生素A含量較低。維生素C可還原亞硝酸鹽,使其失去致癌活性;還能從多方麵增強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癌能力。維生素B2(核黃素)缺乏,可致口-二甲氨基偶氮苯誘發大鼠肝廟。維生素2為一種抗氧化劑,可防止染色體畸變;在體內能影響致癌物質的代謝,使亞硝酸鹽還原;阻斷胺類的亞硝化,減少二甲基苯並蒽所致的染色體斷裂。微量元素與礦物質某些地區性高發癌與水土中微量元素相關,胃癌高發區飲食及水土中與比值減小,鎳、硒、鈷含量增高;食管癌高發區飲食及水土中鉬、鋅、錳等含量減低,水中的氟化物較高。
此外,在食物加工製作過程中,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如、蛋白質、氨基敢、肌酐、各種糖類等加熱分解物具有致突變性。作為食物添加劑的亞硝鹽及熏製、烤製和醃製食物與胃癌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總之,癌的發生並非單一的因素所引起。飲食對癌的發生具有促進和抑製兩方麵的作用,多食糖類、新鮮蔬菜及水果;適量攝入蛋白質,限製飲食中脂肪比例,對癌症的防治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