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疾病選食(二)(1 / 3)

四、肝病選食

含80%可為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及少量氨基酸、維生索、有機酸、酶等,不僅有利於增加肝糖含量和肝髒解毒品能力,且有健胃、助消化、增加血色素、緩瀉和強身等藥物效果。唐代《食療本草》方:“治心肚痛,長服之,麵如花色,仙方中甚貴此物”。每天喝一杯蜂蜜對肝髒有益,但糖尿病患者慎用。

雞蛋

其蛋白質幾乎全部可用來修複被損害的肝組織,提高血漿蛋白量和增強身體免疫能力,蛋黃中豐富的卵磷脂具有促進細胞再生,去除肝中多餘脂肪的功能,維生素A在維護細胞健康上也有特殊作用,維生素B則為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必需。每天吃1~3個,對肝病患者最有補益。

鮮魚蝦

各種鮮活魚蝦都含有豐富而容易消化的優良蛋白質,鯽魚調理胃腸的功能卓著,食欲不振的肝病患者不妨常吃。肝病有水腫者,宜多食用鯉魚和黑魚,利尿消腫效果好;其他如鱖魚、鰱、鯖、鱔、甲魚、黃魚等都可交替進食。

禽、獸肉

雞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有利於脾胃。對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消化不良的肝病患者尤為相宜。牛肉為低脂肪、高蛋白質肉食,有滋補脾胃和消腫功能;羊肉性熱,適於體質虛弱、身寒畏冷、胃腸秋冷及腹痛便溏等虛寒型肝病患者。

動物內髒

動物肝髒含極豐富的蛋白質、磷質、鐵和維生素A等。鐵為造血所必需,伴有貧血、血漿白蛋白降低及水腫的肝病患者,多吃動物肝最為有益。常食豬肚有補虛損,健脾胃的作用,與蓮子同煮食功效更佳。

包括蘑菇、猴頭、香菇等,有“健康食品”的稱譽,可加強機體免疫力,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病毒能力。

麻油與芝麻醬

二者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2,這對維持細胞健康,促進細胞生長及正常代謝均有重要意義。麥乳精與巧克力

兩種食品含熱量豐富。許多肝病患者常因食欲不振,進食過少導致熱量不足,進而削弱了優質蛋白質食物保肝作用的發揮,反而使胃腸和肝髒的負擔加重。此時適當食用麥乳

精和巧克力,即可彌補熱量不足的缺陷,但身體肥胖,兼有糖尿病的肝病患者,不宜額外吃巧克力和麥乳精。

蔬菜和水果

它們是人體所需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也是礦物質、微量元素、纖維素的重要來源,肝病患者至少每天應食用蔬菜、水果各500千克。據國外學者對1954名男子進行長達19年的觀察研究,發現大量食用胡蘿卜、桃子、番茄、菠菜、葡萄.蘋果(尤其是皮)、白薯、柿子、青菜等新鮮綠、黃、紅色蔬菜和水果的人,肺癌、肝癌的發生率遠較一般人低。因為蔬菜和水果除了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增加免疫功能外,豐富的胡蘿卜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胡蘿卜素是天然的有色物質,在人體內可被轉化成維生素A,而維生素A具有防癌作用。拮子為中醫不可缺少的良藥,拮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磷等營養素,是人們補充營養,強壯身體的佳品,拮皮具有行氣和胃,燥濕理氣作用。《黃帝內經》記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輔,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所謂“五果”,即棗、李、杏、栗、桃。南太平洋上有一個島國叫斐濟,全國100多萬人,至今沒有發現一個人是得癌症死亡的,而且人民的壽命都很長,素有“長壽之國”之稱。科學家們到斐濟調查研究,發現斐濟盛產杏,人們素有吃杏幹的習慣,有的斐濟人還把它當糧食來吃。杏幹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正是這種物質有抗癌作用。美國藥物研究機構對250名癌症患者進行口服或注射維生素017後,就有248人得到治愈,另兩人也有一定好轉。到目前為止,已有4000多個晚期癌症病人被挽救過來。

香菜學名芫荽,相傳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種子。含胡蘿卜素較多,比黃瓜多13倍,在所有蔬菜中居首位。香菜味辛,性溫,具有芳香健胃,發汗透疹,驅風解毒,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常吃香菜可以消食化氣,利大小腸,治療食滯胃痛、痞悶。但一般不主張多食,食有節製。

此外,肝病患者不要多食葵花子,由於它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過量或經常食用可以消耗大量膽堿,使體內磷脂的合成和脂肪運轉發生障礙,大量脂肪堆積幹肝髒,嚴重影響肝細胞的功能,從而使許多肝細胞遭到破壞,造成肝內結締組織增生,促成肝硬變。

肝病患者對於罐頭食品不宜多吃,因為它加有防腐劑,會增加肝髒負擔。

五、低血壓病人吃啥好

祖國醫學曆來強調飲食療法。“飲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益則益體,害則成疾。”準確地論述了飲食與健康或疾病的密切關係。還把生命、疾病與藥物、食物間的關係提高到“藥以祛之,食之隨之”及“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的認識高度。在治療手段上提出了“食療不愈,然後命藥”的原則。這些原則同樣適用於血壓偏低的病人。成年人血壓正常值的高壓一般在90~140毫米汞柱之間,低壓在60~90毫米汞柱之間,如低於正常值的下限,可稱為低血壓或血壓偏低。

引致低血壓常見於下列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狀腺功能低下、腦垂體功能減退、癌症、重症糖尿病、出血、體質虛弱、神經官能症、胃下垂、進食量過小或經常不進食等。高血壓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壓病。相比之下,低血壓病人往往被忽視。然而,低血壓者同樣具頭暈、頭痛等症狀,容易混淆,老年人中也有不少發病者,必須認真對待。

飲食治療低血壓病可從以下幾方麵著手:①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禽、蛋等動物性蛋白質豐富的食品。②多吃含鐵及葉酸多的食物,例如芝麻、海參、酵母、紫菜、香菜、番茄、黃瓜等。鐵與葉酸均參與人體的造血機製,從而可矯正貧血與提高血壓。③適當多吃些含銅多的食品,如豬肝、大豆、芋頭、菠菜、茄子、薺菜等。銅有助於血紅細胞之生成。④少量葡萄酒或人參酒等滋補酒類有一定的調節與升高血壓的功能。⑤應改正過於節食、飯量過小或常不進食等壞毛病。確實生活水平偏低致慢性營養不良而引起的低血壓病人,應努力提高夥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