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有益
茶葉中主要含有茶堿和鞣酸。茶堿對人體有興奮和利尿作用,所以飲茶能減輕疲勞,促進血液循環和水分排泄。鞣酸有收斂、止血、沉澱生物堿的作用,可用來治療腹瀉和輕度吐血和生物堿中毒。
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抗壞血酸、硫胺素、核黃素等維生素,可供人體吸收利用。另外,茶葉還有促進脂肪消化的功能,當你吃過油膩的食物後,飲茶可以幫助消化。但是,飲用過多的濃茶,也會刺激神經和凝固食物蛋白,妨礙消化,所以飲茶要適量。
飲茶四忌
飲茶固然有好處,但也有四個禁忌。一是不宜喝濃茶。茶中的微量元素銅和氟,過量進入人體對健康有害。二是不喝或少喝“隔夜茶”,衝好的茶水留在茶壺裏久放,丹寧浸出多,喝到胃裏對消化不利。三是消化道潰瘍患者不宜多飲茶。茶堿和咖啡堿會刺激胃液分泌,胃酸增加,加重潰瘍病。四是貧血患者正在服用鐵劑補血期間不要飲茶,因為丹寧會使鐵質沉澱,妨礙鐵的吸收。
飲食禁忌
肉蛋類與相克食物
1. 豬肉——牛肉
《本草綱目》記載:“豬肉合牛肉食生蟲。”《金匱要略》雲:“牛肉共豬肉食作寸白蟲。”《飲膳正要》曰:“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
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之性。而牛肉則性溫,味甘,具有暖中補氣、補腎壯陽、健脾補胃、滋養禦寒、益筋骨、增體力之功效。
二者一溫一寒,一補中健脾,一滋膩礙消化,其性味和功效有所抵觸,故不宜同食。
2.豬肉——驢馬肉
《金匱要略》記載:“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並對此作以解釋:諸肉雜食,恐難消化,亂於腸胃,故成霍亂。”
《日化諸家本草》雲:“馬肉隻堪煮食,餘食難消。”即除煮食外,其他烹調方法如炒、溜等,皆難以消化。
驢肉性味甘涼,馬肉性苦冷,皆均屬涼性。而豬肉肥膩,若共食,有礙於消化吸收,易致腹瀉,不利於健康。
3.豬肉——羊肝
《金匱要略》雲:“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飲膳正要》亦雲:“羊肝不可與豬肉同食。”
陶宏景曰:“羊肝合豬肉及梅子小豆食傷人心。”
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豬肉滋膩,入胃便作濕熱,從食物性味來看,二者不宜配伍,否則可導致氣滯胸悶。
此外,羊肉帶有膻味,與豬肉共同烹炒,會產生怪味,影響烹飪效果。
4.豬肉——豆類
《金匱要略》雲:“食大豆屑,忌瞰豬肉。”《食療本草》說:“大豆黃屑,忌豬肉。小兒不得與炒豆食之,否則壅氣致死。”《飲膳正要》雲:“大豆黃不可與豬肉同食。”
兩者不宜同食,與大豆含有的特殊成分有關:
第一,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可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複合物,降低二者的利用效率。
第二,多酚是豆類的抗營養因素之一,它與蛋白質起作用,影響蛋白質的可溶性,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
第三,豆類纖維素中含有醛糖酸殘基,可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生成螯合物,幹擾或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第四,豆中含有產氣的化合物——寡糖化合物,如棉籽糖、水蘇糖和毛蕊花糖等,由於人體消化係統不分泌半乳糖苷酶,因而不能消化這些化合物,並經腸腔內的細菌分解,可產生大量氣體,容易導致腹脹。
5.豬肉——芫荽
《飲膳正要》:“豬肉不可與芫荽同食,爛人腸。”韓矜曰:“凡肉有補,唯豬肉無補。”
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膻氣味,其性辛溫發散,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一耗氣,一無補,所以二者配食,對身體有損無益。
6.豬肉——鯽魚
《飲膳正要》曰:“鯽魚不可與豬肉同食。”
鯽魚性味甘溫,豬肉性味酸冷,微寒,二者性味功效略有不同。若二者一起烹調或配炒,則不太合適。
7.豬肉——蝦
《飲膳正要》:“蝦不可與豬肉同食,損精。”元朝朱震亨亦雲:“豬肉補氣,世俗以為補陰,誤矣!唯補陽爾;今之虛損者,不在陽而在陰,以肉補陰是以火濟水,蓋肉性入胃,便作濕熱。”
淡水蝦(如青蝦),性味甘溫,功能補腎壯陽,通乳;海蝦,性味甘鹹溫,可溫腎壯陽、興奮性機能。而豬肉助濕熱而動火,如將二者相配食用,則會耗人陰精,導致陰虛火旺,不利於身體健康。
8.豬肉——田螺
田螺大寒,豬肉酸冷寒膩,兩者皆屬於涼性食物,如同食,容易傷害人體腸胃功能,影響消化。
9.豬肝——鵪鶉
《本草綱目》:“豬肝合鵪鶉食生麵墨。”
黑子、麵墨係現代醫學中的色素沉著症,其原因甚多,如肝病、內分泌病中的銅代謝障礙、鐵質瀦留、酶缺陷、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PP缺乏等等。
豬肝與鵪鶉肉混合烹調,其各自所含的酶及其他生物營養素、微量元素之間可能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失活),幹擾微量元素(如鐵、銅)的代謝,影響某些酶的形成與激活,或破壞一些必需的維生素,產生一些不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引起不良的生理效應,產生色素沉著。
10.豬肝——野雞
《飲膳正要》記載:“野雞不可與豬肝同食。”
野雞味酸微寒,能補中益氣,止泄痢,除消渴;豬肝性溫,味甘苦,它們性味有溫寒之別。如二者同煮食,將不利於身體健康,甚至引起不良的生理效應。
11.豬肝——鯽魚
鯽魚性味甘溫,具有益氣健脾,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脈下乳之功效。豬肝與鯽魚不合,如將二者混合烹調或配炒,會產生一些不利因素,食用後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比如容易產生癰疽等。
12.豬肝——菜花
菜花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豬肝中含有大量的鐵、銅、鋅等微量元素。纖維中的醛糖酸殘基可與豬肝中的鐵、銅、鋅等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從而失去原本的營養價值。
13.豬肝——含維生素C食物
維生素C是一種己糖衍生物,其分子中的Cl與C2位上形成內酯環,Cl與C2位上兩個相鄰的烯醇式羥基極易解離而釋出H+。這種烯醇式結構,具有很強的還原性質,很容易被氧化劑氧化而失去生理活性。
有重金屬離子(如CU2+,Fe2+等)存在時,維生素C易被氧化分解,即使是微量的銅離子,也能使維生素C氧化速度加快1000倍。
豬肝中含銅鐵元素豐富,每100克豬肝中含銅2.5毫克,鐵25毫克。這些元素能使維生素C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從而失去原來的功能。
14.牛肉——白酒
牛肉性溫,味甘,補氣助火;白酒屬大溫之品。如將二者相配食用,極易上火,甚至可引發口腔炎症、腫痛。
15.牛肉——栗子
《飲膳正要》:“牛肉不可與栗子同食。”
栗子除含有蛋白質、糖、澱粉、脂肪等營養成分外,還富含維生素C,每100克中高達40毫克。此外,栗子還含有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和脂肪酸。
維生素C易與牛肉中的微量元素發生反應,降低栗子的營養價值。而且,二者皆為不易消化之物,如同燉、共炒食用,易引起滯氣、腹脹等不適症狀。
16.牛肉——韭菜、薤、生薑
《本草綱目》記載:“牛肉合豬肉及黍米酒食,並生寸白蟲;合韭薤食,令人熱病,合生薑食損齒。”
因牛肉甘溫,補氣助火;韭菜、薤、生薑等食物皆大辛大溫之品。如將牛肉配以韭菜、薤、生薑等大辛大溫的食物烹調食用,容易助熱生火,以致引發口腔炎症、腫痛、口瘡等。
17.牛肝——鯰魚
《飲膳正要》:“牛肝不可與鯰魚同食。”《本草綱目》:“鯰魚不可合牛肝食之,令人患風噎涎。”《食療本草》中孟詵雲:“鯰魚無鱗有毒,勿多食。”蘇頌曰:“鯰魚寒而有毒非佳品也。”
鯰魚含有複雜的生物化學成分,多食易引起人體不適;牛肝含有多種維生素、酶類和金屬微量元素。如將二者混合烹調、配炒或共食,可產生不良的生化反應,有礙於身體健康。
18.牛肝——鰻魚
《本草綱目》記載:“鰻魚肉有毒。”
鰻魚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對人體可產生一些不良作用;牛肝營養豐富,所含生物活性物質極為複雜。如二者同時食用,更易產生某些生化反應,不利於人體健康。
19.牛肝——含維生素C食物
維生素C是一種己糖衍生物,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很容易被氧化劑氧化而失去生理活性。特別是在有重金屬離子如CU2+、Fe2+等存在時,極易被氧化分解。
牛肝中含銅、鐵等離子豐富,所以極易使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而失去原有的功能,減弱原有的營養價值。
20.羊肉——魚燴
《飲膳正要》:“羊肉不可與魚燴、酪同食。”
魚燴是生魚劊切而成。羊肉與生魚燴不宜同食,主要有幾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羊肉本身為大熱之品,而魚燴配以薑、羹、蒜、醋等都是辛熱之品,二者相配,易助熱生火。
第二,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而魚燴係生魚劊切而成,其酶未失活性,二者同食會產生複雜的變化,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不利於健康。
第三,羊肉有較濃的膻味,魚燴帶有濃厚的腥味,二味混合產生一種令人厭惡的怪味。
第四,吃生魚肉,人體容易感染寄生蟲,影響身體健康。
21.羊肉——乳酪
《金匱要略》記載:“羊肉不共生魚、酪食之,害人。”
乳酪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其成分因種類不同而異,一般來說,乳酪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乳糖、豐富的維生素和少量的無機鹽。
乳酪性寒,味甘、酸,而羊肉為大熱之品,兩者性味相反;而且乳酪中含有豐富的酶,遇到羊肉中的營養素之後,可產生不良反應,既影響營養價值,又影響健康。
22.羊肉——南瓜
《本草綱目》:“南瓜不可與羊肉同食,令人氣。”
南瓜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之功效;羊肉為大熱之品,具有補虛祛寒、溫補氣血、益腎補衰之功效。二者皆為補益之品,同時進食,可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肚痛。
23.羊肉——蕎麥麵
孫思邈曰:“蕎麥酸微寒,食之難消,久食動風,令人頭眩,作麵和豬羊肉熱食不過八九頓,即患熱風,須眉脫落,還生亦稀。”
蕎麥氣味甘平,性寒,雖具有降壓止血、清熱斂汗之功效;而羊肉為大熱之品,功能恰好與蕎麥相反,而且兩者皆可引發動風。長久共食後,易使人患熱風症,甚者須眉脫落。
24.羊肉——梨
若兩者同時食用,梨中的一些酶可將羊肉的酵素分解,阻礙消化,造成消化不良、腹脹肚痛等症。
25.羊肉——茶
羊肉性溫,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強壯食品。羊肉所含鈣質、鐵質高於豬、牛肉,吃羊肉對肺病,如肺結核、氣管炎、哮喘和貧血等皆有益。
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與茶葉中的鞣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鞣酸蛋白質。這種物質對腸道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大腸的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形成便秘。
26.羊肉——豆醬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同豆醬食發痼疾。”民間也有流傳:“豬不吃薑,羊不吃醬。”
豆醬係豆類熟後經過發酵製成的,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氨基酸、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性味鹹寒,具有解除熱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