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2 / 3)

楊梅含有豐富的植物色素,若將其與蘿卜一起食用,經胃、腸道的消化分解,可產生抑製甲狀腺功能的物質,誘發甲狀腺腫。

9.楊梅——黃瓜

楊梅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若將二者同時食用,楊梅中的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10.楊梅——大蔥

楊梅畏大蔥,二者同時食用會產生複雜的生化反應,對人體具有一定的不良作用。

11.楊梅——牛奶

楊梅含有豐富的果酸,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若二者同時食用,楊梅中的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

12.荔枝——黃瓜

荔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若二者同時食用,荔枝中的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13.荔枝——胡蘿卜

胡蘿卜中含有一種抗壞血酸酵酶的物質,該物質可以破壞荔枝中維生素C,降低原有的營養價值。

14.荔枝——動物肝髒

動物的肝髒富含銅、鐵等離子,這些離子可使荔枝中的維生素C氧化,使二者的營養價值均降低。

15.柿子——章魚

章魚氣味甘,性寒,藥性冷而不泄,可養血益氣;柿子甘澀,性寒。二者皆為寒性之物,若同食,易損腸胃,可導致腹瀉。

此外,章魚為高蛋白食物,與柿子中的鞣酸相遇,容易凝結成鞣酸蛋白,聚於腸胃中,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16.柿子——蟹

《本草圖經》記載:“凡食柿子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

蟹中含有蛋白質,與柿子中的鞣酸相遇,可發生凝固,變成不易消化吸收的團塊,可導致腹痛、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17.柿子——海帶

海帶中含有鈣離子;柿子中含有較多的鞣酸,二者相遇,海帶中的鈣離子可與柿子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不溶性的結合物,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導致胃腸道不適。

18.柿子——紫菜

紫菜富含鈣離子,與含鞣酸過多的柿子同食,會生成不溶性結合物,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導致胃腸道不適。

19.柿子——紅薯

紅薯含澱粉較多,進食後會使胃內產生大量胃酸,而柿子則含有較多的鞣質和果膠,胃酸和鞣質、果膠相遇,會發生凝聚作用,形成難溶性的硬塊——胃柿石。

胃柿石可引起胃腸道不適,大的胃柿石因難以排出,刺激胃腸會導致出血、胃炎或潰瘍病,嚴重者可造成胃穿孔危及生命。

20.柿子——白薯

機理同上條的紅薯。

21.柿子——酸性菜

進食酸性菜後,胃內會產生大量鹽酸,如果在這時再吃柿子,柿子會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沉澱,形成不溶於水的結塊,從而形成胃石症。

所以,吃過柿子後,不要多飲酸性菜湯或飲料,以免影響健康。

22.柿子——酒

陳藏器雲:“飲酒食紅柿,令人易醉或心痛欲死。”

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柿子性寒,二者不宜同食。況且飲酒時,大量進食肉類等菜肴,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更與柿子相遇後形成凝塊,難以消化又不易排出,產生許多不適。

另外,酒類可刺激腸道分泌,柿中鞣酸與胃酸相遇,又形成稠黏狀物質,易與纖維素絞結成團,形成柿石。

23.西瓜——油果子

這兩種食物同食,容易發生嘔吐。

24.甜瓜——田螺

田螺大寒,甜瓜冷利,並有輕度導瀉作用,二者皆屬涼性,若同時食用,易損腸胃,極易導致腹瀉。

25.菠蘿——雞蛋

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菠蘿中含有豐富的果酸。若二者同時食用,果酸可使蛋白質凝固,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不利於健康。

26.菠蘿——蘿卜

菠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蘿卜含有維生素C酵酶,可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若兩者一同食用,不但破壞菠蘿中的維生素C,降低其營養價值,還會促使菠蘿所含的類黃酮物質轉化為二羥苯甲酸和阿魏酸,這兩種物質具有很強的抑製甲狀腺功能的作用,可以誘發甲狀腺腫。

27.菠蘿——牛奶

菠蘿中含豐富的果酸,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若二者同時食用,菠蘿中的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

28.柑橘——龍須菜

柑橘含有較多的果酸,龍須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若二者同時食用,柑橘中的果酸會使龍須菜中的蛋白質凝結,影響消化吸收。

29.柑橘——動物肝髒

柑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動物的肝髒富含銅、鐵等離子。若將兩者同時食用,銅、鐵等離子極易使柑橘中的維生素C氧化,從而失去原有營養價值。

30.柑橘——蛤類

蛤類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鎂、磷、鐵、銅、碘、維生素A、維生素Bl、維生素B2、煙酸等營養成分,還含有一些酶類(如維生素Bl分解酶等)。

蛤類屬海產品,大多性寒;柑橘為聚痰之物。二者同食,對身體健康不利。

此外,兩者同食還會使蛤中的營養物質破壞損失。

31.檸檬——海味

海味食品如蝦、蟹、海參、海蟄等,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而檸檬含果酸較多。若二者同時食用,果酸會使蛋白質凝固,也可與鈣結合生成不易於消化的物質,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導致胃腸不適。

32.檸檬——牛奶

檸檬中含有豐富的果酸,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若二者同時食用,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即影響消化吸收,又不利於身體健康。

33.檸檬——蘿卜、黃瓜、動物肝髒

檸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蘿卜、黃瓜、動物肝髒均含有破壞維生素C的物質。若將其混合食用,則檸檬中的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34.葡萄——海味

海味食物如魚、蝦、蟹、海參、海蟄、海藻等,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若與含果酸較多的葡萄同時食用,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且容易使海味中的鈣質和果酸結合成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刺激胃腸道,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35.葡萄——蘿卜

葡萄含有大量的植物色素,如果與蘿卜一起食用,經胃腸道的消化分解,可產生抑製甲狀腺功能的物質,誘發甲狀腺腫。

36.枇杷——胡蘿卜

枇杷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中含有一種抗壞血酸酵酶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破壞枇杷中的維生素C,降低原有的營養價值。

37.枇杷——黃瓜

枇杷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若二者同時食用,枇杷中的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失去了應有的營養價值。

38.枇杷——海味

枇杷富含果酸,若與含鈣和蛋白質豐富的海味同時食用,果酸可以和海味中的鈣結合生成沉澱,使蛋白質凝固,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

39.山楂——豬肝

山楂富含維生素C,豬肝中含銅、鐵、鋅等金屬微量元素,維生素C遇到這些金屬離子,則加速氧化而破壞,降低了應有的營養價值。

40.山楂——海味

一般海味(包括魚、蝦、藻)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山楂含有鞣酸。若二者混合食用,會化合成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會形成便秘,進而促進腸內毒物的吸收,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41.山楂——胡蘿卜

山楂與胡蘿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但胡蘿卜還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可加速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維生素C的生理活性,使山楂的營養價值降低。

42.山楂——黃瓜、南瓜等

山楂富含維生素C,而黃瓜、南瓜、筍瓜中皆含維生素C分解酶。同食可使山楂中的維生素C分解破壞,從而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43.獼猴桃——動物肝髒

獼猴桃內富含維生素C,動物的肝髒富含銅、鐵等離子,這些離子可使食物中的維生素C氧化,從而降低應有的營養價值。

44.獼猴桃——胡蘿卜

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含有一種可以破壞維生素C的抗壞血酸酵酶物質。若二者同時食用,會降低各自原有的營養價值。

45.獼猴桃——黃瓜

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這種酶可以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為避免獼猴桃中的維生素C遭到破壞,盡量不要同時食用這兩種食物。

46.櫻桃——黃瓜

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可以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而櫻桃內富含維生素C。若將二者同時食用,則櫻桃中的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失去應有的營養價值。

47.櫻桃——胡蘿卜

櫻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含有抗壞血酸酵酶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破壞維生素C。若將兩者同時食用,會降低各自原有的營養價值。

48.櫻桃——動物肝髒

櫻桃富含維生素C,動物肝髒含有豐富的銅、鐵等離子。這些離子可使活性維生素C氧化為氫抗壞血酸,從而失去維生素C原有的價值。因此,兩者不宜同時食用。

49.大棗——黃瓜

大棗富含維生素C,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可以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因此,二者不宜同時食用。

50.大棗——胡蘿卜

大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含有抗壞血酸酵酶,這種物質可以破壞維生素C。若二者同時食用,會降低各自原有的營養價值。

51.大棗——動物肝髒

大棗富含維生素C,動物肝髒含有豐富的銅、鐵等離子,可使食物中活性維生素C氧化為氫抗壞血酸,從而失去維生素C原有的價值。所以,大棗不宜與動物肝髒同時食用。

52.菱角——蜂蜜

《飲膳正要》:“李子、菱角不可與蜜食。”

李時珍曰:“菱芡暖,生者性冷而幹者則性平。”孟詵曰:“菱,生食性冷利,多食傷人髒腑(令人腹脹),損陽氣,痿莖、生蟯蟲。”

生蜜性涼滑潤,若同生菱角一起食用,易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瀉。

但菱角生食與熟食,其性能功效,迥然不同。《名醫別錄》:“菱,蒸暴,和蜜餌之,斷穀長生。”可見熟菱不僅不與蜜相克,配蜜食有益於身體,可以“斷穀長生”。

調味品與相克食物

1.鹽——紅豆

紅豆不僅是一種糧食,還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能強心、利尿、消腫的功能。但是,紅豆製品隻能做甜食,如果加上鹽,其藥理作用就會減半。

2.鹽——綠豆

有人在熬綠豆湯的時候喜歡加鹽,一為爛得快,二為好吃。

事實上,煮綠豆湯時加鹽,不僅使綠豆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受破壞,而且也能降低綠豆湯的清熱解毒性能。

3.先放鹽——菜

炒菜時放鹽過早或先放鹽後放菜,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做法。因為,先放鹽,菜外滲透壓增高,菜內的水分會很快滲出,菜不但熟得慢,而且出湯多,炒出的菜無鮮嫩味。

但是,用花生油炒菜不宜後放鹽,因為花生容易被黃曲黴菌汙染,並可產生黃曲黴素Bl,這是一種毒素,可致癌。花生油雖然經過處理,仍可殘留微量的毒素。炒菜時,等油熱後先放點鹽,再放佐料和菜,可以利用鹽中的碘化物殺滅黃曲黴菌毒素。

此外,用動物油炒菜也宜在炒菜前放鹽,這樣可減少動物油中有機氯的殘餘量,對人體健康有利。

4.先放鹽——肉

一般新鮮肉或魚都含有極其豐富的蛋白質,烹調時若過早放鹽,蛋白質就會隨之發生凝固。尤其是燒肉或燉肉,往往會使肉塊縮小,肉質變硬,不易燒酥,吃起來味道也差。因此,在燉肉或燒鮮魚時,待肉或魚將煮熟時放鹽為好。

5.先放鹽——雞湯

煮雞湯時不要先放鹽,可等雞湯煮好後冷卻至80℃~90℃時,再加入適當的鹽攪勻,或食用前加適量的鹽調味,這樣雞湯會比先放鹽做的雞湯更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