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世界曆程(3)(1 / 3)

這時,楊母找到蔡元培等,請他們發電報保釋楊開慧。軍閥何鍵接電後,馬上下令行刑,並回複蔡元培等詭稱接到電報前已經處決。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被殺害。此時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解放後,毛澤東仍常懷念楊開慧。1957年,他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應用“嬌”字,當年推薦楊昌濟去北京大學任教的章士釗曾問“驕楊”當做何解,毛澤東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趙世炎21歲當少共領袖

龍華灑血說世炎

自古英雄出少年,組黨建團誇世炎。為求學北上萬裏,覓真理飄洋天邊。弱冠負笈誌,濟匡時篇。臨刑豪語壯,今誦猶凜然。昔日師友吳玉章,曾賦一首緬懷牽:龍華授首見丹心,浩氣長虹爍古今。千樹桃花凝赤血,工人萬代仰施英。

提起共青團組織,現在的人們很熟悉,作為其前身之一的“少年共產黨”(簡稱“少共”)則似乎是很久遠的曆史。這個革命青年組織的創始者之一趙世炎犧牲時隻有26歲,但他絢麗的青春卻始終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生平

青少年時英語突出,追隨李大釗走上革命之路

被法國警察抓捕後在遣送回國前機智地逃脫

23歲成為中共北京地委書記,李大釗稱讚他“腦子快”

趙世炎,號國富,1901年生於四川酉陽(今屬重慶)一個有較多田產的工商業主家庭。少時因父親不惜重金為兒女聘請名師,在家讀書。他的二哥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給少年趙世炎以很大影響。1912年他入高級小學,1914年隨二哥到北京,考入高等師範附中,學業優秀,英語尤其突出。他在校內結識了李大釗,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

1919年,他由李大釗等介紹加入提倡新思想的團體“少年中國學會”,並在法文專修館學習法語。1920年春,趙世炎赴法國勤工儉學,曾組織華工鬥爭並參加學生運動。他被舊中國駐法使館勾結法國警察抓捕,但在遣送回國前機智地逃脫。

因護照已被沒收,他來到原為戰地的法國北方,住到華工們中間。此間,他選擇了共產主義信念,並於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開了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大會,當選為書記。這一組織的成員,回國後大都轉為中共黨員。

1923年,趙世炎赴莫斯科人東方大學。翌年回國,應李大釗的要求擔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並主辦北方區委的《政治生活》周刊。他在北京、天津和張家口等地十分活躍,除在知識分子中活動,還大力做工人和蒙古族的工作。李大釗稱讚身邊這位主要助手說:“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

1926年春,奉係軍閥控製了京津一帶。趙世炎因長期出頭露麵難以立足,被調任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長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此後,他組織過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並在1927年春的中共“五大”上當選中央委員。同年7月,趙世炎被捕犧牲。

黨的第一代領導人曾形容趙世炎的性格像一團火,總在燃燒並照耀著他人。在他的影響下,妹妹趙君陶後來也走上革命道路,並與著名革命先烈李碩勳結婚,他們夫婦的兒子便是現在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

背景

在國內這些青年愛唱《馬賽曲》,向往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故鄉。

到了法國他們卻轉而高唱《國際歌》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恐怕很難理解趙世炎那一代人所走過的道路。在以革命與戰爭為主旋律的20世紀上半葉,殘酷無情的環境使那些有良知和正義感的青年選擇了到外國尋求真理,奮起與國際壟斷資本抗爭,再回過頭來挽救中國的道路。

趙世炎求學之際,正是國際壟斷資本殘酷剝削工人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同時為爭奪殖民地相互進行大戰的時代。資本主義雖然是比封建製度先進的社會形態,但是它的自身矛盾和造就的社會弊病也在當時暴露無遺。趙世炎過去身處封建長夜難明的赤縣,憧憬資本主義的法國,並想到那裏尋求真理以改造中國,無疑是進步的要求。待到他身處於西方社會之中,一麵看到大亨們燈紅酒綠的奢靡享受,一麵目睹窮苦工人特別是外來勞工的非人待遇,自然從心底喚出“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的吼聲。在國內,這些青年愛唱《馬賽曲》,向往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故鄉。到了那裏,他們卻轉而高唱《國際歌》,由仰慕象征“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變為向往十月革命的紅旗。

作為一個富家子弟出身的知識分子,趙世炎獻身於工人解放和青年進步的事業,顯得更為可貴。他從小欽佩中國古代誌士“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青年時又以少年中國學會的“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口號自勉。為這一理想,他獻出了全部青春和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