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得失湘南 (3)(2 / 3)

鹹豐頓了頓,又說:“傳諭徐廣縉,賽尚阿自統領大兵以來,日久無功,朕早就擔心他性情過於慈柔,賞罰未必都能妥當,以致將官人心渙散,不肯用命,更擔心他被賊匪看出破綻,動輒中其奸計。朕給了他遏必隆刀,他卻不知如何使用。徐廣縉沉毅有為,朕所深悉,現在湖南逆焰鴟張,情形甚為吃重,朕已明降諭旨,令徐廣縉統兵前往湖南會剿,叫他迅速統領高州鎮總兵福興的幾千名得勝之兵,馳赴衡州一帶,扼要部署,不得稍有延誤!並將此旨宣示賽尚阿,叫他立即將欽差大臣關防交徐廣縉祈領,軍營及地方文武各員,全部歸徐廣縉指揮。徐廣縉一定要執行軍紀,嚴明賞罰,以期壁壘一新,迅殄群醜,解除朕的南顧之憂!”

鹹豐又命軍機大臣傳諭葉名琛:徐廣縉奉旨從廣西帶兵馳赴湖南會剿,他的兩廣總督和欽差大臣關防,由葉名琛代理,廣東巡撫則由柏貴暫代。湖南與廣東交界地方防堵緊要,葉名琛務必嚴令提鎮及地方文武隨時偵探,扼要設防,倘需越境夾擊,不要拘泥轄地之分,一定要迅速出擊,以免貽誤戰機。

官軍在廣西和湖南的節節失利,引起輿論嘩然。那些置身事外的官員們看不下去了,紛紛要求製裁前線玩忽職守的各級官員。

七月二十五日,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阿彥達上奏,就湖南軍務向皇帝提出四條建議。第一要審察地勢;第二要裁汰鄉勇;第三要嚴明紀律;第四要嚴行法令。此人有心挽救危局,但他所提的建議,大多為老生常談。第二條建議裁汰鄉勇,更是不明事理。前線的鄉勇作戰最為勇敢,已是公認的事實,他卻一點也不明白。唯獨最後一條建議,頗有一些見地。他提出,廣西軍營每獲勝仗,主管大臣保奏的勇往出力者,往往多至數十人,而在失敗的時候,從來沒有聽說將誰以軍法從事。賽尚阿等人的奏參,都是要求將觸犯軍法的人留營差委,以觀後效。對於失守城池的地方文武,多數是找借口為他們開脫,不加重懲。他提議對於桀驁不馴、推諉不前及防守不力、失陷疆土者,根據情節重輕,依照軍法,立予

重懲。

同一天,江南道監察禦史黎吉雲參劾湖廣總督程矞采。黎吉雲是湘潭人,也是左宗棠的朋友。他在北京經常收到湖南的來信,比較了解前線的情況。他說,程矞采去年奉命馳往廣西防堵,卻賴在衡州不走,離廣西邊界還有三四百裏之遙。他在衡州駐紮幾近一年,既不結寨築堡,也不守險設伏。當逆賊攻破全州,渡過黃沙河抵達永州時,他卻於四月二十五日微服乘小船離開衡州。城中官民哭泣挽留,他拂袖而去。到了長沙,聽說逆賊未能攻破永州,他又於五月四日返回衡州。自從他離開衡州之後,沿途各地驚傳“製軍逃走”,都以為永州已經陷落,居民跟著逃跑,老弱婦女投河而死者不計其數。賊蹤尚遠,該督隨意一動,便導致幾個縣的居民受害至此。

黎吉雲接著又參劾賽尚阿。湖南的來信,多言賽尚阿現在患病,恐非憑空捏造。賽尚阿陳奏逆匪不能窺伺寧遠,又說“逆匪竄往下灌,遊弋屯聚”。下灌就是寧遠所屬之地,賽尚阿連這一點都不知道,明顯是精力不濟。賽尚阿擔負著如此重任,如果已經患病,就不適合擔任戰場的總指揮,否則會貽誤軍情。

連續兩條參劾,都是針對湖南前線的最高官員。鹹豐已經意識到賽尚阿和程矞采不能再用,但他手上確實沒有更為合適的人選。他唯一的指望就是徐廣縉早日到湖南接任,向榮早一點重上前線。

然而向榮還是不願體察聖上的深意。徐廣縉忍無可忍,他也不得不參劾向榮一本。他於七月十一日奉到諭旨之後,給向榮發去公文,令向榮接印任事,向榮寫信答複:皇上的聖諭,勞崇光已經轉達,無奈我這病一時半會好不了,請求製軍大人代為奏請開缺。此信令徐廣縉大為驚駭。好個向榮,你犯了那麼大的過錯,皇上既往不咎,反而重新起用,聖恩高天厚地,你自己於六月二十七日先已接印任事,七月六日奉到上諭之後,竟然又借口推脫,實屬喪心病狂!不行,我要懇請皇上將他革職,發往新疆,充當苦差。賽尚阿一直不肯處理向榮,現在就由老夫來做這個惡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