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時因清廷削藩聲浪高,雲南地方嚴加防範,搜查行人十分嚴密,扮作販藥客商的馮壯士好不容易才混進了滇城。他暗藏利刃,天天在王府前後巡視,而吳三桂在赭玉園中笙歌夜宴,一個月中難得有一兩次外出。馮壯士候了四五天,也沒一點機會。
那天晚上,馮壯士又到藩府花園門前坐待吳三桂,無意間抬頭卻見園門外有一棵大樟樹,樹幹正斜倚在園牆上。馮壯士頓時眼前一亮,為這強似門前呆等的好條件。他飛身上樹,抱在枝幹上,向園內一望,恰恰對著園中的玉雪亭。恰恰這天晚上,吳三桂攜愛姬小蛾和十幾名侍姬正在亭上夜宴,護侍在身後的衛士極其眾多,因為吳三桂自引清兵進關,他自己也知道人心憤恨,生怕被人暗算,所以坐臥皆有勇士保護。
果然吳三桂在玉雪亭正喝得興高采烈,忽然一道金光直向吳三桂身上飛來,不想被侍衛抽刀一格,隻聽當的一聲,一把寶劍就墮落於席前,接著亭階上跳出一個大漢來,手執明晃晃的尖刀就向吳三桂刺來。
亭上頓時大亂起來,早有侍衛挺刀來迎住那個大漢,吳三桂避往亭後,揮衛士一擁上前,將大漢擒住。然後吳三桂從亭後走出來,恢複了他堂皇在前的王爺身份,升座鞫訊。
那大漢朗聲告訴他:“我來行刺是替國家除賊,若殺了你,我自然得富貴封侯。今日大事不成,任你砍殺就是了!”
吳三桂從這幾句話裏斷定,這個行刺的大漢定然是受清廷的遣使,就吩咐拖大漢出去砍了,同時召夏國相、胡國柱、郭壯圖、馬雄等一班將佐,大開帳前會議。“本爵忠心佐清,不料清室反加疑忌,甚至到了派遣刺客,照這樣下去,早晚是要撕破臉的,列位看該怎麼辦?”
胡國柱聽了吳三桂的話,跺了一下腳,重歎一口氣:“王爺當初請清兵入關,某等原阻諫王爺休要引狼入室,今日悔悟也已遲了。”吳三桂也重歎了口氣:“事情都過去了,就不必談它了,還是籌劃一下眼前的辦法吧。”
夏國相說:“王爺如要自保,非舉義旗大作一番不可,否則終究難逃朝廷見疑而身首異處的命運。”
吳三桂雖然對這話完全認同,但卻非常躊躇,他還是決定看看勢頭不好,再起事未遲。吳三桂一生都誤在猶豫不決。他此時如能聽從諸將的建議,舉旗起叛,雄據西南堅壘自固,即使一國之君不可能,裂土分茅如宋時的契丹、西夏卻是完全有可能的。怎奈吳三桂遲疑因循,待清朝大兵四集,吳三桂才開始率眾起事,結果自然是成為已布置妥當的清廷於甕中所捉的鱉了,到那個時候,任吳三桂擁百萬之眾,也當不起四麵受敵,那時吳三桂才感覺後悔了,並且是深深地後悔,隻是悔之太晚矣!
正這時清廷又有旨到,仍還是催促他移師關東。吳三桂一看清廷步步相逼,又忙召諸將商議對策,諸將都勸他趕快起事,但吳三桂卻仍是猶豫不決,正這時又有忽飛騎來報,說清廷順治皇帝暴崩了。帳下諸將一聽,忙又都死力勸吳三桂乘朝廷無主舉旗起義,可這位偽英雄吳三桂哪裏肯聽,他是苟安一時是一時,依舊猶豫不動。
紅塵夢醒順治帝入空門
順治帝自從知道皇太後焚了玉泉宮,呆癡得就更厲害了,終日一會兒笑一會兒哭,一會兒又喃喃自語。皇太後把洪承疇從江南召回京來,洪大學士除了能一慰太後的孤衾獨幃之苦,對於順治帝也是束手無策。
兩個多月後的一天晚上,順治帝晚飯時清醒得很,可一會兒功夫,忽然想到自己枉為一國之君主,居然還不能庇護一個心愛妃子的平安,頓時舊恨新愁一齊洶湧。大哭一場後,驀地哈哈大笑起來,笑了一陣子,順治帝就把宮門閉上了。宮女們不敢進去,隻在外麵聽他在裏麵踱來踱去的腳步聲,從門隙中一望,見順治帝忽然坐下,研墨吮毫疾書了一陣子,就又擲筆大笑了一會兒。笑不多時又痛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