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景點的修複方案課題組人員先後花費了3至5年的時間,進行研究和實地考察。
(四)規劃了“柳子景區”旅遊線路
提出了三條旅遊線路供旅遊管理部門參考:
1.“柳子景區”一日遊線路:東風大橋西端“柳子景區”牌樓入口——柳子廣場——異蛇村——西山(珍珠嶺)——柳子西街購物——柳子廟——柳子橋下乘小型遊艇而上——鈷潭——西小丘小石潭——順水灣處上岩——柳子草堂——八愚——柳子碑廓——柳子橋——柳子東街購物——愚溪橋處下河觀瀟水——朝陽岩景區觀光、休閑。
2.柳宗元故居遊:龍興寺——龍興寺西軒——東丘——息壤——淨土堂——法華寺西亭——零陵三亭——渡瀟水——柳子街——柳子廟——乘遊艇沿愚溪而上——柳子草堂——柳子碑廟——柳子橋——柳子街購物。
3.“永州八記”舊址一日遊(按柳宗元遊覽的先後次序):柳子廟——西山——鈷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澗——小石城山——步行柳子街購物——朝陽岩休閑娛樂區觀光、吃住。
三、項目實施的步驟和方法措施
本項目堅持以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實事求是為根本的研究方法,采取以研究柳宗元在永州的作品為主,運用曆史與現實相統一的方法、比較與分析相組合的方法、文獻法、調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把柳宗元與永州的旅遊開發擺在曆史與現實、現在與未來的總體方位上進行全麵研究與探討,以探研曆史文化、闡發理論,服務永州為目的。同時,廣泛運用文學、社會學、旅遊學、曆史地理學等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來研究柳宗元與永州關係中的一係列重大問題,以期解決永州旅遊與文化名人的結合問題,為構建和諧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文化旅遊提供一個理論框架、方法論原則和實際可操作的體係。
本項目的研究是一項集體行動,立足於曆年來相關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前期較厚實的研究成果。由於柳宗元的思想文學成就主要是在受貶永州以後形成的,本課題的研究人員均是永州籍的學者,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利”條件。因而在研究過程中,強調文獻調查和實地考察研究相結合,依托集體的智慧,發揮團隊精神,集腋成裘,以係列論文和研究方案結題。
本項目實施的步驟:
2004年下半年,實地考察調研,資料收集,提出初步研究設想。
2004年下半年至2006年年底,全麵展開研究,寫作並發表係列論文10篇。
2004年11月10日至12日到柳州參加了中國·柳州第三屆柳宗元國際學術討論會,作了大會報告。
2005年1月15日課題主持人承辦了永州市的柳宗元永州柳文化遺址論證會。
2005年9月23至25日承辦了中國·永州柳宗元詩文教學觀摩會。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參加了中國·山西第四屆柳宗元國際學術討論會,作了大會報告。
2006年12月,在整合係列論文的基礎上,完成了課題研究方案的寫作,方案為:《柳宗元與永州旅遊開發研究》,預期計劃和成果已圓滿完成。
四、主要研究成果和引用情況
本項目在研究期間,項目參與人員發表了一係列研究成果:
《從柳文化談永州的城市品牌》(翟滿桂,《零陵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刊載)。論文闡明了柳宗元憂國撫民、革舊圖新的深邃思想,倡導“吏為民役”的政治理念。更重要的是:永州孕育了柳文化,柳文化是永州城市的重要品格。應當將柳文化作為永州城市品牌包裝的亮點。該論文獲省社科聯科研管理三等獎(2004年)。
《柳宗元在湖南十年及與湖湘文化的關係》(翟滿桂,《文史博覽》2005年第10期刊載)。文章認為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成為一代思想文學宗師。他對湖湘文化的傳承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奠定其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柳宗元自述其一生之最高理想是“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莫不亦步亦趨舜帝勤政愛民理念。柳宗元變革圖新、自強不息的精神融入了湖湘士人的品格中,對永州的旅遊開發研究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展示瀟湘文化的風采——〈瀟湘文化〉係列叢書述評》(翟滿桂《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第10期刊載)。本文對永州學人組織編寫、珠海出版社出版的《瀟湘文化》係列叢書一輯6種,包括《關注永州》、《柳宗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孤獨的守望》、《柳宗元詩文研究》、《零陵文化研究》、《舜帝故鄉——永州》等一一進行了評述,認為這係列著作是展示瀟湘文化風采的靚麗窗口,是開發永州旅遊的文化品牌。
《關於永州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報告》(蔡自新,《零陵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刊載)。本成果有兩個突出貢獻:一是對永州曆史文化的內涵及特征,進行了係統的歸納整理,並用簡練的語言作出概括;二是成果的利用進入了永州市政府最高決策層次,2004年10月24日,市政府第81次常務會議第一個議題研究“關於加快建設永州曆史文化名城工作”,本成果作為參考件向與會人員提供,會議決策時采納了相關建議。
《尋訪香零山》(蔡自新,《永州日報》2005年9月24日刊載)。
《香爐山誤作了香零山》(蔡自新,《永州日報》2005年6月4日刊載)。
《柳宗元柳筆下西山應為珍珠嶺》(蔡自新,《永州日報》2005年3月12日刊載)。
《關於柳宗元永州柳文化遺址論證的會議紀要》(蔡自新,《柳宗元研究》2005年第1期刊載)。
《關於中國·柳州第三屆柳宗元國際學術討論會情況綜述》(蔡自新,《柳宗元研究》2005年第1期刊載)。
《柳宗元與永州旅遊開發研究方案》(翟滿桂,蔡自新,夏衛平)。
五、成果創新點和社會價值
(一)成果創新點
1.通過確立具有特色形象的旅遊發展主題和構想,策劃了符合市場潮流、且具備強勁競爭力的柳文化旅遊項目,有助於把永州塑造成為獨具魅力的曆史文化名城。
2.設置了符合永州特色旅遊的未來發展模式,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思路,並為永州的旅遊項目引進、開發建設創造了最基礎、最有利的條件。
3.研究成果突出,一係列論文的發表,提高了永州的知名度和文化永州的美譽度。
4.這一研究成果為黨和政府製定有關發展旅遊業和保護文化遺產政策、法規提供了理論參考,為打造文化永州品牌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具體的操作方案。
(二)成果社會價值
1.永州市人民政府2004年12月4日發出的《第81次常務會議紀要》,第一個議題研究“關於加快建設永州曆史文化名城工作”,采納了本成果(會議參閱件)的相關建議:2006年“芝山區”成功地更名為“零陵區”;名城規劃兼顧旅遊等專業規劃得到實施;規劃的重點在城區,兼顧城郊,適當外延等。
2.永州曆史文化名城規劃編製單位中國城市規劃研究設計院於2004年底至2005年上半年開展規劃編製過程中,認真吸納了本成果所提出的永州曆史文化內涵特征的觀點,在城區西山突出了柳文化,東山側重於佛書文化,萍州推崇舜文化與瀟湘文化。
3.建設中的永州曆史文化名城需要準確定位,高起點規劃。本成果不僅從理論上作了闡述,而且從實踐上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路子,在實際應用中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4.2004年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柳宗元紀念館得到進一步修複保護。2006年柳子廟得到進一步擴建修複。
5.2005年協助中央電視台第二頻道專題播放“柳宗元在永州”的專題電視片,產生很好的社會影響。
六、技術依據和主要參考文獻
(一)法律、法規、國家標準
1.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84)。
2.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3.建設部發布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規範》(1999)。
4.國家標準化管現委員會發布的《旅遊規劃通則(送審稿)》(2002)。
(二)地方文件、相關規劃報告
1.《永州市旅遊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2000—2010)。
2.《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
3.《永州市旅遊總體規劃》(2000—2015)。
4.《永州市“十五”計劃》。
5.《政府工作報告》(2002,2003,2004)。
(三)柳宗元研究文獻
1.吳文治著:《柳宗元簡論》,中華書局,1979年版。
2.湖南省柳宗元詩文選注組編:《柳宗元詩文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孫昌武著:《柳宗元傳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4.範陽主編:《柳宗元哲學著作注釋》,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高海夫著:《柳宗元散論》,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陳雁穀著:《柳宗元旅遊思想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7.柳宗元著:《柳河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8.梁超然、謝漢強主編:《國際柳宗元研究擷英》,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柳宗元著:《柳河東全集》,中國書店據世界書局1935年本影印,1994年版。
10.杜方智、林克屏主編:《柳宗元在永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1.方介著:《韓柳新論》,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版。
12.翟滿桂著:《一代宗師柳宗元》,嶽麓書社,2002年版。
《柳宗元與永州旅遊開發》課題組
執筆人:翟滿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