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科技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湘科院教字〔2009〕35號

《古代散文》教學情景教學法運用

周玉華

一、項目立項依據

(一)項目的研究意義

目前高等院校古代文學從課程構成上常常以通史性和概述性為主,原典性課程較少,並且教學上多以教師講授教材為主,作品講解也多注重藝術分析,對作品創作背景、內容的合理把握不夠,造成學生對教師、教材的過分依賴,在課堂裏大量地抄寫教師的筆記,課後背誦教材和筆記。這樣,一旦脫離教師和教材,學生就難以自我獨立理解作品的內容和特點,往往為應付考試而生硬地去背誦、記憶課堂內容,沒有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形成興趣。在教育學中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如何在教學以及課外活動中培養與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情景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並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因此,“情景教學”在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麵確有獨到之處,將其運用到大學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當中,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思維,擴大閱讀量。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情景教學法是目前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在多種學科教學中都頻繁使用,並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教學工作者的歡迎,並且在內容和深度上都在不斷創新,其應用越來越廣。

采用“情境教學法”,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圍繞這三個教學階段進行探討之勢漸趨高漲。目前情景教學國內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麵:

1.情景教學法與情景創設。情景教學主要是運用具體活動場景提供學習資源以激發學習者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的教學方法。目前國內外對於教學法的探討還處於相對不成熟階段,在這個拐點上,教師和研究人員都在教學法的討論上較為用功,對方法的具體情形分析較為深入,這對教師對教學法的基本掌握很有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意義建構是學習的目的,要靠學生自覺、主動去完成,教師和外界環境的作用都是為了幫助和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根據這一理論,如袁琦蘭在《創設教學情景,提高教學實效》(《職業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刊載)中對如何創設教學情景提出了較好的建議,她從理論思考、實踐探索和方法反思三個方麵進行討論,在對情景教學進行理論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有益探索和思考,尤其是她在實踐探索中提出的三步法:以景激“情”,情景交融;以景激“趣”,引人入勝和以景激“疑”,發人深省。這三步法對教學實踐很有借鑒意義。陳明其、雷啟華等的《情景教學法與提出問題能力教學模式研究》(《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4月刊載)通過實驗進行情景教學法與提出問題能力關係的研究,並采用最新測評技術對實驗結果進行測評,有相當的借鑒意義。西南師大教科所沈小碚的《試論“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實質及合理運用》(《教學理論和方法》1994年第8期刊載)則對“問題情景教學”的相關理論以及其主要機製進行了較詳細的闡釋,認為對教師最有意義的課題是“學習動機的激發”,稱其為啟發學生的實質問題。馬相明的《情景語言教學法的形成和發展》(《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刊載)則對情景語言教學法的形成和發展曆史論述詳細。這些對情景教學法發展曆史以及內容方麵的探究,使得情景教學法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熟悉,並能夠較好地理解,也為情景教學法的具體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有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做保障,情景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還對情景教學法運用的經驗進行了總結,也對應用中的一些誤區和注意事項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為情景教學法的更好運用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借鑒。如在外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應用極為廣泛,其經驗總結也最多。如龍新利的《創設情景,提高職校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實驗報告》(《職教論壇》2002年第18期)對其在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進行了對比實驗教學,獲得了寶貴的經驗。此實驗在職業中學非英語專業的班級課堂上運用學生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將所教的內容設計成一種逼真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在特殊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英語學習,使學生既可以做到溫故而知新,提高聽說能力,又可以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黃鐵軍的《論中國語言教學環境下的交際法教學法》(《教育與職業》2007年1月第2期)介紹了交際語言教學法的概念和特點,並重點分析了它在中國教學環境下的應用,同時還闡釋了作為語言教學中最根本的因素——教學環境,提出了“文化敏感性”、“後方法論”等命題。廉照春、孟蘇榮《淺談俄語情景教學法》(《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12月版)將其在講解詞彙和語言材料中應用情景教學法的經驗進行了總結,他們認為應用情景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俄語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俄語思維能力以及實際應用中的表達能力。模擬情景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真景實情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道的俄語。

二、項目實施方案及實施計劃

(一)具體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分體教學已經越來越受到學者和專家的關注,也有利於高校教師和學生更加係統地掌握古代文學的詩、詞、曲、文、小說等文體的發展、流變以及主要作家及其作品。這在古代文學教學改革上是一個重大的舉措,它改變了以往的分時段、分作家的傳統教學係統,對於總體把握古代文學的知識很有作用。

對於詩、詞、小說、曲等文體的教學,在普通高等院校教學當中,是受到普遍關注的重點實施對象,不僅教師的教學興趣高,容易講解,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同時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更為濃厚,但對於散文的講解以及學習,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頭疼,難以提高興趣,因此,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古代散文的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如何選取重點作家作品,創設教學的適當情景也就成為了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由於散文的篇幅相對較長,文字也難以弄懂,因此,在如何加強文章的理解與適當教學方法合理運用上,創設情景也就相當重要。

(二)實施方案、具體實施計劃(含年度進展情況)及可行性分析

1.2009年4月—2009年5月:調查分析階段。如何開展情景教學法,已經開展之後獲得的效果如何,這些都歸根於了解學生的興趣,學生希望對古代散文作家的了解程度,希望掌握哪些方麵的散文作品,對於開展情景教學法是相當重要的,因此,首先采取調查分析,擬選取2006級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然後做好調查表,寫出調查分析報告。

2.2009年6月—2009年9月:課件製作階段。將學生希望了解和學習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進行歸類選取,然後將作家生活的時代背景、主要生活經曆以及相關的曆史典故和掌故製作成多媒體課件,注意課件製作應該生動有趣,將內容與趣味性結合;在製作重要作品的課件時,應該將散文作品的寫作背景,以及達到的效果也作為主要表述點,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2009年10月—2010年1月:情景教學法課堂實施階段。開設《古代散文研究專題》,將有興趣的同學集中起來,具體實施情景教學法,注意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創設適當的情景,用豐富生動的課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情景教學法的課堂實施,並且注意每次課效果的總結。

4.2010年2月—2010年3月:情景教學法在古代散文教學中運用的總結。對一個學期來情景教學法在古代散文教學中運用的情況進行總結,對運用合理,講述成功,效果良好的課堂運用寫出心得,對於運用不成功,或者難以把握的地方汲取教訓,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好地合理運用,從而達到教師、學生興趣雙向提高,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撰寫論文,進行交流總結。

(三)項目預期的成果和效果

1.製作豐富生動的課件。

2.提交總結報告1份。

3.發表相關論文1篇。

4.開設選修課1門。

5.在中國語言文學係2006級、2007級實施,預計受益學生200人。

(四)本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1.首先開展調查研究,進行科學的分析。

2.綜合運用各種教學硬件和軟件設施,創設適當的語境,對於提高教學效果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3.以古代散文教學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教師知識麵的擴展。

三、項目研究基礎

(一)已進行過的相關研究及成果

該項目主持人發表的相關論文有5篇,分別是《論柳宗元對元結山水遊記散文藝術之接受》(《現代語文》刊載)、《曹植表文情感內蘊探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刊載)、《〈離騷〉和〈逍遙遊〉人、物悲劇承載》(《雲夢學刊》2005年第1期刊載)、《元結、柳宗元山水遊記蘊情差異性探析》(《湖湘論壇》2008年第1期刊載)、《論元結、柳宗元山水遊記之意象》(《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刊載)。出版專著1部,即《散文通論》,由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屬第二作者。

該項目參與人江建高教授、夏衛平副教授、龍國慶老師等,均為古代文學方麵的老教師,在教學上不僅很有心得和體會,而且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法,尤其在創設課堂情景上有獨特的見解。

(二)教學係部已具備的教學改革基礎和環境,教學係部對項目的支持情況,尚缺少的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