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盛世”的鍾聲為誰而鳴?(1)(1 / 3)

2006年3月24日,在北京召開繞月探測工程第三次工作會暨決戰動員會上,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宣布:2006年是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決戰年,年內衛星、運載火箭係統要完成正樣飛行產品的生產研製,發射場、測控、地麵應用係統完成係統的集成、聯試,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

6月18日,出席第四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的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在福州表示,繞月探測工程目前進展順利,“嫦娥一號”已完成方案與初樣設計工作,正樣正在按原計劃進行研製中。計劃於2007年4月底前發射,這是權威人士首次在公開場合透露衛星上天的時間。

7月8日,國防科工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黃強宣布,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國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繞月探測已於2004年1月正式啟動。經過幾年來的精心研製,中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計劃於2007年內發射升空,拉開月球探測工程的大幕。

黃強還介紹,“嫦娥一號”月球衛星將在進入繞月軌道後,於距地球38萬公裏之外的遙遠太空,即相當於當年“東方紅一號”地球衛星距地麵數百倍的距離外,向地球傳回一組優秀的中國樂曲。為此,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提出一百五十多首建議歌曲,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投票並結合專家推薦、評選,最終在10月份選定三十首曲目。

值得一說的是,在這一百五十多首建議曲目中,自然有紅色經典“國歌”、“東方紅”、“紅旗頌”等,引人注目的卻是梅蘭芳《貴妃醉酒》、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昆曲《遊園驚夢》等傳統戲曲選段,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青藏高原》、《跑馬溜溜的山上》、《茉莉花》等,出入意料的是,《祝你平安》、《同一首歌》、《讓世界充滿愛》……這些嗬氣如蘭、飄蕩寧馨、柔婉之音的歌曲也在建議曲目之中。

7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十六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上,中國月球探測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作報告稱:“嫦娥一號”所擔負的四大科學任務的衛星有效載荷均已交付,它們共七種,分別是用於月球表麵三維影像探測的CCD相機和激光高度計,用於月表化學元素與物質探測的成像光譜儀和伽瑪,X射線譜儀,用於月壤特性探測的微波輻射計和用於地月空間環境探測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粒子探測器。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有理由說,不管是“2007年內”,還是“2007年4月底”,“嫦娥一號”升空的時刻已經指日可待。

據2006年12月初報載,“嫦娥一號”衛星可於2007年2月出廠,此後便處於待命發射狀態。竊以為,這一天更可能是在4月間。印度已經宣布在2007年9月發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近十幾年來又都在經濟上迅猛崛起的兩個亞洲大國,印度之象總在魚不驚水不跳地暗暗發力,已有某種焦慮的中國龍,至少在太空領域裏決不會甘於落在大象之後。

可以預料,當這一天來臨時,“嫦娥奔月”將是國內眾多媒體上最豪情、最詩意、最頻頻疊出的字眼。而且,“探月”與“登月”也似乎隻有一步之遙,月球仿佛成了中國人的囊中之物。

“嫦娥一號”的升空,很容易變成飄揚在這個滿是欲望和迷茫、喧嘩與躁動的時代之上的又一麵華美旗幡。

盛世鍾聲,盛世工程,盛世大典,盛世修史……

大約從二十世紀末開始,很有一批文化人、偽文化人熱衷於到處標簽“盛世”,惟恐國人身處福中不知福,忘了眼下正恭逢一個如文景、貞觀、開元、康乾那般的河清海晏、百獸率舞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