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耐心: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杭州西湖的斷橋,講述了許仙與白素貞的千年緣分,在這附近,還有一塊“三生石”,象征著緣定三生,永浴愛河。人與人的交往講究緣分,不結緣的人,縱使同桌吃飯、同盟飲水,最終也會成為陌路人。
對於陌生的人或者陌生的事,我們保持疏遠甚至警惕,從感情上說是能理解的。人與人之間尚且如此,國與國之間則更甚,因為它涉及的不隻是幾個人而已。國與國之間存在著一種陌生的“無緣”,而這種“無緣”的因素,就是文化的不同以及交流的稀少與片麵。
西方文明與中華文化產生隔閡與分歧的事情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不過總的來說,我們對這些事情,仍能應付自如。即便如此,還是擋不住西方國家鋪天蓋地的“中國威脅論”。麵對這一切,中國應該如何做,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中國曆史上曾對西方有長達2000年的貿易順差。直到1840年,中國還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經過百年的內憂外患、天災人禍和百折不撓的探索,1978年,中國經濟開始強勁複興。世界上能夠連續五年或五年以上保持兩位數經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極少,到目前為止,隻有中國、日本、新加坡創造過這樣的紀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內地年均經濟增長率為9.8%,有兩次連續五年兩位數高速增長的紀錄。而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隻有一次。2008年,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中國GDP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和世界第一大外彙儲備國。
中國的經濟以驚人的效率和方式增長,但是市場空間和經濟增長潛力卻還是沒有完全發揮,這使中國成了最有優勢、最具潛力的國家。全世界正走入蕭條和衰退,中國卻在平穩地過渡。美國著名民調機構蓋洛普於2008年2月進行過一項調查,有40%的美國人認為世界首要的經濟強國是中國,隻有33%的美國人認為是自己的國家,而2000年的這兩個數據是10%和55%。
蓋洛普於2008年3月發布了另一項民調結果,“中國已經取代朝鮮,成為美國三大首要‘敵人’之一”。共有1007人通過電話接受此次訪問,25%的受訪者認為伊朗是美國頭號敵人;22%的受訪者選擇了伊拉克;14%的受訪者選擇了中國。某些美國議員還把麵臨的諸多問題歸咎於中國:因為美中貿易出現巨額赤字,所以美國經濟才不景氣;因為中國大力發展汽車,所以導致世界石油供應短缺,油價暴漲;因為中國人搶了美國人飯碗,所以美國失業率不斷攀升;因為中國的汙染物漂洋過海,所以洛杉磯常年煙霧汙染;因為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大幅增加,所以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麵對這些無端的責難,當然不會靠武力來解決。我們需要讓外國人進一步了解我國和平發展的立場,而這需要的不僅僅是麵對麵的談判、針鋒相對的辯論,更需要實際行動。
中國人曆來奉行和平主義的原則。新中國的領導人亦繼承了這個偉大傳統,不搞擴張主義。早在1974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鄧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永遠不稱霸。2008年6月,經過將近4年的艱苦磋商,長期困擾中日關係的一大敏感問題——中日東海爭端終於取得重大突破:中日雙方達成共識,要使東海成為和平友好之海。作為中日在東海共同開發的第一步,雙方將在一個2600平方公裏的區域內劃定雙方共同開發區塊。
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中國在這件事情上向全世界宣告了自己的基本立場。那就是避免領土爭端是天下蒼生之福;共同開發,一起獲利,乃中日人民之福;以讓人敬佩的範本向世界表明態度,中國“和平崛起”,靠的是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而不是戰爭和掠奪資源。自力更生,必定為將來國家的發展、崛起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一些國家借奧運會的機會向中國發出不友好的信號,每一個愛國的人,都不能容忍對自己的祖國無端指控。但是在分歧麵前,中國人民選擇保持極大的克製,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切隻是源於誤解,中國眼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北京奧運會辦好,展現國家的風采和良好的國民風貌,讓所有的謊言和流言,所有的汙蔑和指責都不攻自破。
中華文明曆來注重親仁善鄰,講究和睦共處,秉承“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兼愛非攻”、“和為貴”、“慎戰”的精神。曆史上的中國人不喜歡侵略,現在的中國人更加愛好和平。中國有耐心,等待用事實向那些誤解中國的人證明:中國不喜歡爭鬥,也不想引發戰爭。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將伴隨著越來越透明的中國環境而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