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臥龍野生大熊貓保護基地(1 / 1)

臥龍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的家鄉。這裏峰巒重疊、雲霧繚繞,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鬱鬱蔥蔥。不要說大熊貓把這裏當做家園,就是我們人類來到這裏,也舍不得離開呢。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有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熊貓基地,這就是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創建於1963年,橫跨臥龍、耿達兩鄉,東西長52千米、南北寬62千米,是我國建立最早、棲息地麵積最大、以保護大熊貓及高山森林生態係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天然動植物園”而享譽中外。198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

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地貌形態以高山、深穀為主。保區內大部分山峰海拔超過4000米,在西北部邊緣沿巴朗山至四姑娘山、以及北部與理縣接壤的山地,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山上原始森林茂密,海拔16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1600米~20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2000米~2600米為針闊葉混交林;2600~3600米為亞高山針葉林帶。這些植被隨季節變化顯著,春夏呈翠綠色,秋末冬初則七彩斑斕,構成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一大景致。

臥龍自然保護區有珍稀瀕危植物200多種,其中珙桐和水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是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古老孑遺物種,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珙桐枝葉繁茂,葉大如桑,花形似鴿子展翅,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樹;水杉誕生於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能存活至今,可謂曠世珍寶。水杉樹形猶如一座寶塔,盡顯古樸典雅的神韻,是美化公園、庭院最好的樹種。

不同類型的植被為多種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加上氣候適宜,降水豐沛,使臥龍自然保護區成為野生動物理想的家園。保護區內有獸類50多種,鳥類300多種,此外還有大量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昆蟲。保護區內大熊貓的數量約占我國大熊貓總數的1/10,此外,還有金絲猴、白唇鹿、小熊貓等珍稀動物。這些動物主要生活在2200米~3600米的氣候溫涼的針闊葉混交林及箭竹林地帶。

眾所周知,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但是由於它對環境挑剔、繁殖困難、幼仔難成活以及人為的一些因素,大熊貓的數量一度減少。多年來,臥龍自然保護區一直致力於大熊貓的保護和人工繁育工作,並取得了良好成績。人工繁殖的大熊貓幼仔已經連續5年存活率達到100%,圈養的大熊貓總數達到80餘隻,占世界圈養種群的60%。保護區內還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貓野外觀測站以及大熊貓博物館。有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相信大熊貓的家族一定會繁榮壯大。

臥龍自然保護區以秀麗的風景、種類豐富的野生動物而聞名天下,更有濃鬱的藏族羌族文化與山水交相輝映,讓人無限感歎天、地、生靈、人文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