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部分 校園安全(1 / 3)

校園是學生的又一個家。校園內學習和生活的安全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基礎,不安全就談不上發展。由於學生的安全意識相對較弱,自我保護能力有待提高,安全知識有待增強,再加上有的學校安全投入不足,監管機製不夠健全,校園中還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也呈上升趨勢,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 物理實驗課安全

進入中學,大家就要開始接觸物理課。物理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課堂教學外,還包括物理實驗課。通過物理實驗課,學生可將所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物理實驗課雖然豐富多彩,十分有趣,但是其中隱藏的諸多安全問題,可不能小覷。

提示

物理實驗課“三防”

1.防觸電。注意操作安全。

2.防火災。嚴防電線短路。

3.防儀器損壞。注意儀器的測量範圍和使用原則。

常見安全問題

1.實驗課開始前,要認真聽老師講解實驗室規則、實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以免因操作不當造成實驗失敗甚至受傷。

2.開始實驗前,要認真檢查實驗儀器,如發現儀器有問題,要及時更換。

3.實驗用品要輕拿輕放,以免因磕碰而損壞。使用尖銳的金屬用具要小心,以免誤傷自己或他人。

4.進入物理實驗室,不要穿拖鞋或光腳,最好穿膠底鞋,這樣能防止觸電。

5.安全用電,不用濕手觸摸電源開關、插拔插頭等。

6.實驗結束後,要先斷開電源,再拆除電路連線。

建議

1.連接電路時,開關閉合,導致觸電;正負極接反,導致電路不通;將導線直接連接在電源兩端,導致短路。某些節點連接不牢固,導致電路不穩定。

2.導線或電源浸水,導致觸電。導線絕緣層破損,導致觸電。

3.使用電壓表、電流表時超過量程,或電流表直接連在電源兩端,導致表損壞。

4.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超過所連接電器和電阻的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導致電器和電阻燒壞。

實驗事故應對技巧

1.實驗過程中,如發現電器有冒煙現象,或聽到“滋滋”的響聲,要立即關閉電源,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害。

2.如因操作不當而引發火災,要立即關閉電源,用四氯化碳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沙土滅火,切記不要用水和泡沫滅火器,因為這些都是導電體,可能會引起觸電。

進一步建議

1.實驗室最好備有小藥箱,以便在發生燒傷、燙傷或割傷時,進行緊急處理。

2.使用幹電池時,切勿因好奇將電池拆開,更不要用牙齒咬幹電池,因為幹電池的內容物中含有重金屬汞,會造成中毒。

2 化學實驗課安全

化學實驗課可謂是一門“五彩繽紛”的課程,因為藥品、試劑、溶液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而且化學反應中還會出現顏色的變化,產生氣體或沉澱等,非常有趣。從枯燥的理論課堂來到化學實驗室,學生們往往會感到新鮮,化學反應的神奇也會令大家興奮不已,但是千萬別忘了“安全第一”。

提示

化學實驗課“三防”

1.防酸。避免酸液腐蝕皮膚。

2.防堿。避免堿液腐蝕皮膚。

3.防爆。避免藥品混合後發生爆炸。

安全操作守則

1.進入化學實驗室前,要著裝整齊,並按要求穿實驗服,不能穿背心、短褲、拖鞋等,以免身體暴露部分接觸化學品而受傷害。

2.取藥品和試劑前要檢查標簽,不要取錯。取藥品時要用藥匙,不能直接用手拿取。稱量時,藥品要放於潔淨的稱量紙上或稱量瓶中,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以免腐蝕天平。

3.不能用嘴品嚐藥品,也不能直接用鼻子湊到瓶口聞藥品或試劑的味道。如需要,可用手在瓶口輕扇,將少許氣體扇向自己後再聞。

4.開始實驗時,要注意保持實驗室通風。取揮發性液體(如鹽酸)時,要在通風櫥中進行;有毒性的反應,最好也在通風櫥內進行。實驗中,最好戴橡膠手套進行操作。

5.不要隨意將兩種或多種藥品(如高氯酸鉀、硫黃、木炭、二氧化錳等)混合、攪拌,以免引起爆炸。

6.加熱裝有液體的試管時,瓶口不得對著自己或他人,以免濺出的液體傷人。

7.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燒杯或量筒的壁緩緩注入水中,切不可將水直接倒入硫酸中,以免硫酸飛濺而傷人。

8.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或其他引燃物,絕對不可以用一盞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酒精灑出,引起失火。

9.實驗中產生的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氣等,應用堿(一般用氫氧化鈉)吸收,產生的一氧化碳可用點燃尾氣的方法去除。

10.實驗結束後,將實驗產生的廢液倒入指定的廢液缸內,不能隨意倒入下水道,並將實驗用品、用具擺放整齊。離開實驗室前,記著關水、關電、關閉門窗。

特別提醒

1.壓縮氣體、易燃易爆物不得靠近熱源。

2.易發生反應的物品要分開放,如酸和堿。

3.使用酒精燈時,要先檢查燈撚,除掉燒焦部分,剪齊燈撚。燈身內添加的酒精量不能超過燈身的2/3。

4.禁止在實驗室嬉鬧,以免碰灑實驗樣品、碰壞實驗器材,引起實驗事故。

實驗事故應對技巧

1.若鹽酸或醋酸沾到皮膚上或衣服上,應立即用大量清水衝洗。但若硫酸沾到皮膚上,應先用幹布擦拭幹淨,再用水衝洗,千萬不能直接用水衝洗,因為硫酸遇水會釋放熱量而灼傷皮膚。

2.若氫氧化鈉溶液等堿液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清水衝洗,再塗以硼酸溶液中和殘留的堿液。

3.若酸、堿液不慎濺入眼睛,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應立即用清水衝洗。

4.若實驗中被破裂的玻璃儀器割傷,不要用甲紫(紫藥水)塗抹,要用敷有消炎粉的紗布條包裹。如果傷勢嚴重,可用脫脂棉蘸取過氧化氫(雙氧水)或三氧化鐵的乙醇溶液,放在傷口處止血,初步處理後再送往醫院。

5.使用酒精燈時,若不慎將酒精灑到桌子上,引起燃燒,可立即用濕抹布擦滅,或用沙土撲滅。

3 體育課安全

體育課在學校深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體育鍛煉不但有益於增強體質、鍛煉毅力,而且還能調節身心、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體育活動也有一定的體能和技巧要求,進行體育活動要量力而行,重視方法技巧的學習,以保證安全。

提示

體育課雖好玩,但不少體育項目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和對抗性,可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摔傷、扭傷、擦傷、挫傷,甚至脫臼、骨折等,輕則傷及肌膚,重則傷及髒器、筋骨,甚至會造成殘疾或死亡。因此,上體育課一定要重視安全問題。

如何保證運動安全?

1.跳遠時,必須嚴格按老師的指導助跑、起跳,以免失敗或扭傷。

2.在投擲手榴彈、鉛球、鐵餅、標槍等時,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進行,不能有絲毫的馬虎。這些體育器材或堅硬沉重,或帶尖利的金屬頭,如果擊中他人或自己,可能會造成傷亡。

3.在進行單杠、雙杠和跳高訓練時,器械下麵必須準備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墊子,落地時要避免跳到堅硬的地麵上,以免傷及腿部關節或頭部。進行單、雙杠訓練時,要確保雙手握杠時不打滑,以免從杠上摔下來受傷。

4.在做跳馬、跳箱等跨越訓練時,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後要有保護墊,同時要有老師在器械旁站立保護。

5.進行前後滾翻、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墊上運動的項目時,要嚴肅認真,不能打鬧,以免發生扭傷。

6.參加籃球、足球等項目的訓練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在爭搶中蠻幹而傷及他人。

7.在練習百米賽跑時,要嚴格按照老師的指導做下蹲、蹬腿、起跑動作,避免因方法錯誤導致肌肉拉傷或摔倒。

建議

1.上體育課時,穿著要寬鬆合體,最好不穿緊身、紐扣多、拉鎖多或有金屬飾物的衣服,盡量穿運動服。女生不要穿裙子。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皮鞋,應當穿球鞋或一般膠底的布鞋。衣服上不要別胸針、校徽、證章等。

2.上體育課時,口袋裏不要裝鑰匙和小刀等堅硬、尖銳的物品。不要佩戴首飾。女生不要戴發卡。

3.盡量不要戴眼鏡進行體育活動。如果必須戴眼鏡,運動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做翻滾、倒立等墊上動作時,一定要摘下眼鏡。

體育課事故應對技巧

1.在遇到肌肉、關節、韌帶等扭傷或挫傷時,不要按摩或熱敷,以免加重皮下出血,加劇腫脹。應當立即停止活動,並且立刻做冷敷或用冷水浸泡受傷部位。冷敷的具體操作方法是:用毛巾蘸冷水,擰幹後蓋在傷處,也可以用冷水淋洗傷部。冷敷可以每隔3~4小時做一次,每次5~8分鍾。待24~48小時以後,皮下出血停止,再改用熱敷,以促進瘀血消散,消除腫脹。

2.皮膚擦傷後,如果傷口較淺,可先用生理鹽水洗淨傷口,然後用75%乙醇消毒,再塗上紫藥水,不用包紮,讓傷口自然幹燥,過幾天就可以痊愈了;如果傷口較深,則需要及時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

3.如果發生脫臼,可以先進行冷敷,然後紮上繃帶,保持受傷關節固定不動,然後送醫院進行複位治療。

小貼士

1.體育課中,感到身體不適如頭暈、惡心時,一定要及時停止運動,並向老師請假休息一會兒,切不可強忍著繼續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