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寺中以福國寺建立最早,該寺為土司木氏所建,寺中現存碑文《麗江府芝山福國禪林紀勝記》敘寺之沿革雲:
……雪山自西綿亙,層出疊拱而秀異特鍾者芝山也。當山之腹,孕為勝地,延長數裏,鬆陰千重,盤桓夾崖,是為解脫林。林中梵刹’名樓飛觀,繪椽薄櫨金碧輝映者為福國寺。寺舊名安樂,因隱公為太淑人遣使詣闕,以請龍藏’天子嘉其孝也,禦賜今額。隱公為誰累晉中大夫致仕參政木侯諱增號生白是也。
由此可見,福國寺遠在木增時期(1587—1646)以前即已存在。又該寺現存雍正十三年(1735年)造的“麗江各寺觀田地頃畝清冊”,冊中記載福國寺最早一項寺產置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該寺之建當不晚於是年。大概福國寺原糸木氏之家廟,後來才改為喇嘛寺的。該寺不僅建立最早,且規模亦最大,最盛時喇嘛達兩百人。
指雲寺的建立年代亦較早,光緒《麗江府誌》記載:
指雲寺……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元展成捐助喇嘛僧立相等募建。
然上述“麗江各寺觀田地頃畝清冊”有雲: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九月十六日住持僧立相募置常住田壹分……
可見該寺之建不始於雍正五年,誌書記載不確。該寺的建寺曆史據雲是這樣:某年西藏的大寶法王來麗江倡議修一喇嘛寺,手指山後白雲深處曰:“在此可以建寺。”於是,就建立了指雲寺指雲”兩字即因此而得名。該寺創建者名羅僧,麗江喇嘛寺曆史上著名的喇嘛。
五大寺中其他三個寺都是後來由福國寺、指雲寺中劃分出來的。由福國寺分出了玉峰寺,由指雲寺分出了文峰寺和普濟寺。
玉峰寺建自康熙年間(見光緒《麗江府誌》),原亦為木氏所修,後毀於戰爭,乾隆年間又重修。該寺現存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寺執照對此事言之甚詳:
麗江白沙有雪山,為一郡之來龍,從前土府培植風水,建有玉峰寺於雪(山)之右麓,繼因兵燹,迨後父老……久懷興複之切念。查有喇嘛明菊魯一僧,戒行清潔,原為福國寺首座,眾僧師表,今緣足疾退辭,眾等招徒央伊在寺住持……
據此明菊魯原為福國寺喇嘛,後另組玉峰寺。大概這就是玉峰寺由福國寺分出之由來。
文峰寺建於乾隆四年(1739年),建寺之執照亦有保存。其文有雲:
查此山原古刹傾環,乾麽四年二月有西藏喇嘛到寺,懇請本府倡修,工程浩大,急難完峻。茲據該僧稟請給照,以便掌管。右牌給喇嘛僧明具準此。
可見創建者名明具。此寺是在來自西藏之紅教領袖倡議下修建的。
普濟寺為乾隆三十六年建立,事見《麗江府誌》。傳說該寺活佛為指雲寺羅僧之侄兒轉化,可見普濟、指雲兩寺關係之密切。
到了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來自西藏的一位法王倡議——下修了“靜坐堂”(又名“安樂吉祥林”),位於文筆峰之巔。此寺供滇西北十三大寺所有喇嘛“靜坐”之用,它不屬於那一個寺,本身也不算一個獨立的寺院,由五大寺共同管理。
(二)喇嘛的等級、職位和來源
五大寺內部組織是一致的。喇嘛中有不同的等級,並設有各種職位。茲綜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