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蛇劍
唐代時,有個讀書人,名叫呂洞賓,幼年喪親,無依無靠,住在青龍山下日夜攻讀書文,以竟學業。
一天傍晚,他正在小河旁散步,忽聽樹林裏傳來一聲悲淒的哭聲,心中奇怪:這深山僻番,是誰在此悲啼呢?‘於是,他循聲找去,看見一個穿著綠衣衫的青年女子正掩麵哭泣,就間道:“小姐,你如此傷心,不知何故?”那女子低聲說道:“君子,小女子家住錢塘,名喚香玉。隻為爹爹愛財貪勢,要把我嫁與一個年老的大官為妾,奴家不從,才逃奔至此。可我舉目無親,哪兒可投奔呢?"說完,又哭了起來。
呂洞賓聽了,倒也同情,便說道:“小生本應請小姐到寒舍暫住,隻因我是一個孤身男子,多有不便。這兒有幾兩銀子相贈,你還是走出深山,找尋一個妥當的安身之處吧。”
不想,香玉聽後,反身撲倒樹下.哭得更傷心了。呂洞賓一想,對呀,這裏離村鎮較遠,山途崎嶇,猛獸出沒,萬一半路上出個好歹,叫這年輕女子如何得了?他想了又想說道:“現在天色已晚,如不嫌棄,請小姐到寒舍住上一夜。慢慢再作計議。”香玉這才止住哭聲.連連道謝。
呂洞賓把她領到家裏,動手炒菜做飯,讓她飽餐一頓.就請她在內房安息了。自己抱了捆茅草往地上一鋪,睡在外室。開始他感到很冷。不久便覺得身子暖和起來,安然睡去。天明後睜眼一看,見自己身上蓋著厚厚的被子,灶鍋裏冒著股股熱氣。分明已做好了早飯,那女子坐在門口.穿針引線,補綴著他的衣服。香玉見呂洞賓醒來,忙端水送飯,殷勤服侍。呂洞賓原想一早叫她離開,現在卻不知怎的,竟說不出那句話來。香玉似乎也毫無離去的意思,熟人般地替他整理屋子,漿洗衣物.恰巧,天公做美,浙浙瀝瀝地下起雨來,香玉也就住下不走了。
雨一直下了半個多月,兩人也混熟了,也漸漸產生了感情。後來,他倆各吐心事,擇個吉日,結為夫婦。婚後,兩人相處更為和睦,真似如魚得水,難離難分。
半年過去了,一日. 呂洞賓買菜歸來,路過一座古廟,有個老僧攔住他說:“後生,你臉上怎麼有股妖氣喲?”呂洞賓嚇了一跳,回道:“別瞎說,我哪來的妖氣?”老僧將手指一掐算,驚叫道:“你家娘子不是人,而是蛇精變的,過不上多久,你就會被她吃掉!”呂洞賓哪肯相信,轉身就走。老僧追上來說:“你若不信,可去試試。明日五更,她睡著時,必有一顆紅色的珠子會從口中吐出來,你把它搶過來吞進肚裏,到時立見分曉!”
呂洞賓將信將疑地回到家裏,香玉仍似以往,端水送飯,待他十分親熱。夜裏,香玉早已睡去,他卻難以安睡,暗暗觀察著動靜。五更時,果見香玉張開口來,吐出粒紅晶晶的珠子。他順手一抓,“霍”的一聲,咽進了肚裏。香玉全身一顫猛地驚醒過來,發現紅珠不翼而飛,呂洞賓身透紅光,呆愣愣地坐在那裏,她心裏已明白,眼淚汪汪地哭著說道:“我與你前世無怨,今世有緣,你為何害我?”呂洞賓不敢隱瞞,結結巴巴地說出了原委,香玉一聲長歎道:“我雖是蛇精,但沒有害你之心啊,要不然我不是早就把你吞掉了麼?"呂洞賓一想,自己作事太莽撞了,不覺有點懊悔,忙問:“娘子,可有解救之法麼?”“有是有,”香玉遲遲疑疑,緩緩說道:“隻有將你殺死,剖腹開膛,挖出紅珠還給我,才可保得我命。”“啊1"呂洞賓嚇得大叫一聲.往後跌去。
香玉急忙上前扶住,婉言撫慰道:“郎君不必驚嚇,妾身寫你已是夫妻,決不會傷害你,千怪萬怪,總怪我未曾對你言明,使郎君錯信讒言。”說罷,淚如雨下。呂洞賓見她如此賢惠,想起往日夫妻恩情,抱住香玉大哭起來。
“囑呢呢!”雞叫了,天色微微發亮,香玉臉如死灰,驚恐不安地在呂洞賓懷裏輾轉反側,十分痛苦地掙紮著。呂洞賓緊樓著她,聲聲呼叫:“娘子!娘子……”香玉仰著蒼白的臉容,吃力地說:“別別……哭,將我安葬在……這兒,七七四十九天後,你把墳掘開,夫妻還可……團聚……”話未說完,太陽東升,她很快就咽氣死去了。呂洞賓趕忙為香玉造了座墳。他日日夜夜守護在墳前悲泣祭祀,追悔自己的過失,訴說著相思之情,希望香玉按時複生。這樣,哭呀,訴呀,哭呀等呀,由於思念過度,竟將四十八天錯算成四十九天,匆匆把墳掘開了。啊!墳墓裏躺著的不是他日思夜想的妻子,而是複合在一起的兩把寒光閃閃的青色寶劍! 呂洞賓大驚失色,冊著指頭仔細一算,知道日子搞錯,愛妻再難複生。他心痛如絞,緊緊摟抱著寶劍,淚如泉湧,欲哭無聲。說也奇怪。那寶劍一貼近呂洞賓的身子,變得綢布條似的柔軟,纏住不放。一離開他身子,就極其堅韌,鋒利無比。呂洞賓遂發誓不再續娶,把劍背在身上,吃飯睡覺,影形不離。後來,他成了仙人,那寶劍就幫著他變幻現化,除妖平魔,時時保護著他的安全。因此,人們都叫它為“蛇劍"。
搜集整理者:吳誌慶
流傳地區:浙江
呂洞賓與四大漢
傳說,呂洞賓遊天下。一天,他看見一個大漢在地裏幹活,天很熱,沒水喝,這個大漢伸出拳頭,在地上打一拳,即刻成了一口大水井,他滿滿舀一水桶水一口就喝幹。呂洞賓驚奇地問道:“你尊姓大名?”大漢說:“我沒名字,大家叫我拳打井。”呂洞賓說:“你有這本事,為什麼不上京考武狀元?”拳打井歎了口氣說:“沒人作伴呀!”呂洞賓說:“我同你一起去,好不好?”拳打井說:“好!”
二人向京都走去。這天也是大熱天,他們遠遠看見有個人在鬆樹下鋤地,鋤頭一起一落.鬆樹也跟著一起一落,走近一看,原來這人把鬆樹插在自己腰上遮涼。呂洞賓問道:“你尊姓大名?”那人說道:“我沒有名字,人們都叫我腰插鬆。”呂洞賓問:“你有這本事,為什麼不進京考武狀元?”腰插鬆歎氣說:“沒人作伴。”呂洞賓說:“我們一起去好嗎?”腰插鬆也答應道:“好!”
三人走呀走呀,隻見一個又高又大的後生仔,正在那裏堆山,一座座山迭起來高頂天,白雲在半腰飄呀飄,呂洞賓問道:“你叫什麼名字?"那後生仔說:“我沒名字,人們叫我堆山起。”呂洞賓又間:“你有這個本事,為什麼不上京考武狀元?”堆山起說:“沒人作伴。”呂洞賓說:“我們一起去好嗎?”“好!”
堆山起正要跟他們去時,忽然跑來一個人,把堆山起堆起的高山,一腳一座、一腳一座地踏碎。呂洞賓間:“你尊姓大名?”那人說:“我沒名字,人們叫我踏山倒,”
呂洞賓心想,這四個大漢進京比武,必然勝負難分,要是有個失錯,亂了京城,百姓就要遭殃,還是帶他們上天,找點活幹。於是,他說:“我是八仙呂洞賓,你們的武藝都很高強,當人間武狀元也沒什麼,還是跟我上天去吧。”
他們聽說他就是八仙呂洞賓,要帶他們上天,都快活地答應了。
呂洞賓叫堆山起去堆山,自己騰雲上天去通報。堆山起堆起了九十九座大山,離天門隻差八尺遠了,拳打井、腰插鬆、踏山倒說:“不要堆了,腳一蹄,手一伸就能上去。”說著他們一起往上爬,爬到九十九座大山頂,大家正攀著天門的門檻,想一腳跨上去,不料踏山倒後腳用力過猛,“嘩嘩啦啦”一聲天搖地動,九十九座大山全倒了。四個大漢兩手攀住天門門檻,八隻腳掛在空中亂踢。
呂洞賓看見大笑起來,叫他們一個個跳在自己肩頭把他們送上了天。這四個大漢,後來就成了天上的“四大金剛”。
搜集整理者:彭衷天
流傳地區:福建福燕一帶
呂洞賓賣糍粑
呂洞賓想試一試人的心到底是好還是壞。於是他來到一個地方,把沙子變成白沙糖,把樹葉變成鬆把,自己變成瞎目老頭賣鬆把。
呂洞賓喊過往的行人都來食核把,食多食少自己數,一文錢一個,食完了再往錢筒裏丟錢。鬆把賣得很便宜,食的人也真多。可是,沙子變的白沙糖食掉了一大堆,一大片山的樹葉變的鬆把也食得差不多了,竟沒有一個人往錢筒裏丟一文錢。因為各人都欺他瞎目看不見。
呂洞賓心想:“這些人實在可惡,剩下最後三個橄把要是再沒有人丟一文錢,我就把這地方的人滅絕掉。”
這時來了一個外鄉人,食掉了最後三個鬆把。他見各人都欺負瞎目老人,覺得很不該,就往錢筒裏丟了三文錢。
呂洞賓見了歎口氣說道:“世界上好心人還是有的啊。”說完他化陣風就走了。
就這樣.三文錢救了一方的百姓。
講述者:盧秀英
搜集整理者:’王淑蓮
流傳地區:福建南平
盜玉簪
相傳,呂洞賓雲遊天下來到桐柏山,發現大地抖動,房屋倒塌,山峰崩坍。.他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穿山甲在作怪。
呂洞賓召集各路山神商議如何擒拿穿山甲。眾山神說:“大仙,此怪修煉了五千年的道行,有翻山倒海之術,我們敵它不過,望大仙察告玉帝,派天兵捉拿,拯救這裏的百姓。”
呂洞賓嘿嘿一笑,說:“一個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驚動天兵天將,我一人就可以治服它了.”眾山神一齊稱謝而去。
眾山神走了以後,呂洞賓心中暗想,此怪妖術厲害,我怎麼能夠降服它?也是我一時說了大話,如若不把此怪鎮住,眾山神豈不要譏笑我?呂洞賓正在納悶的時候,太白金星趕到。太白金星對呂洞賓說:“要想降住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針不可。那定山神針是王母娘娘頭上的玉瞥!“呂洞賓說:“那怎麼能行啊,玉簪是她的心愛之物,恐怕誰也借不來。”太白金星說:“王母娘娘身邊有一個貼身侍女,名叫牡丹仙子,她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動她的心,此事定能辦妥.”
次日、王母娘娘請各路大仙赴蟠桃盛會。呂洞賓便和太白金星駕起祥雲,直奔天宮。蟠桃會上,琴聲悠揚,舞姿翩翩,各路大仙暢懷飲酒。酒過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給各路大仙斟酒。當她來到呂洞賓麵前時,太白金星用胳膊將呂洞賓碰了一下,呂洞賓就在接酒之機,把牡丹仙子的手輕輕地撫摸了一下,牡丹仙子羞得低頭退了下去。
片刻,王母娘娘又令送仙桃。牡丹仙子遲遲疑疑地來到呂洞賓麵前。太白金星用腳尖踢踢呂洞賓,呂洞賓就在取桃時,將桃盤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軟,羞得臉蛋紅紅的.她低著頭,順後門向蓮花池急急走去。太白金星給呂洞賓遞了個眼色,呂洞賓會意,就緊跟而去。 ‘牡丹仙子徑直走到蓮花池邊,兩眼凝視水中蓮花沉思起來。呂洞賓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後,輕輕地說:“牡丹仙子,你在賞花嗎?"
牡丹仙子扭頭一看,見是呂洞賓,急忙拂袖掩麵說道:“你,你可知天規?”
呂洞賓嘿嘿一笑,說:‘“我不但知道天規,而且能看透你的心思。”
牡丹仙子搖了搖頭。呂洞賓上前挪了幾步說:“你很羨慕人間,是嗎?"
牡丹仙子慢慢低下了頭。呂洞賓又向前走了兩步說:“人間真美好啊;到處山青水秀,鳥語花香,要勝過天堂十倍。”
牡丹仙子慢慢抬起頭來。
呂洞賓用手一指,說:“牡丹仙子,你這兒看,這是一對夫妻,他們在歡歡樂樂地耕地撒種。你再來看,這是兩個情人正在花園裏賞花。”呂洞賓回頭一看,牡丹仙子還站在那兒呆望著那一對情人,接著又說:“牡丹仙子,你如果想到人間過美好生活,我可以幫助你!”‘
牡丹仙子臉一紅,羞答答地說:“真的嗎?”
呂洞賓說:“真的,不過,我也請你給幫幫忙。”
“我能幫你什麼忙呀?”
“王母娘娘頭上的玉答,借我一用。”
“哎呀,那哪能成呀?玉替是王母娘娘的心愛寶物,誰也不借用。”牡丹仙子為難地說。
呂洞賓說:“我借它使用,是為了拯救天下百姓。”
牡丹仙子說:“天下百姓不都很幸福嗎?”
呂洞賓說:“牡丹仙子,你到這兒看!"隻見雲縫之中的桐柏山一帶,到處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淒慘景象,壯丹仙子急忙閉上眼睛說:“哎呀,百姓太可憐啦!”
呂洞賓說:“這桐柏山一帶,過去山河秀麗,樹林茂密,糧食富足,隻因穿山甲作怪,才使這裏變得荒蕪,百姓遭難。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答.就是為了除掉這作怪的穿山甲.”
牡丹仙子焦急地說:“我願幫忙.可是一一”
呂洞賓見牡丹仙子答應幫忙,就如此這般地囑咐一番.又將一支假玉答交給了牡丹仙子。
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後,就讓牡丹仙子給她梳頭。牡丹仙子趁此機會將假玉瞥別在王母娘娘頭上,把她的真玉替藏在袖內,交給了呂洞賓。呂洞賓帶著定山神針,來到桐柏山,很快就把穿山甲擒拿住了。懲除了穿山甲.他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趕往天宮歸還定山神針.井請求王母娘娘饒恕牡丹仙子盜用玉替之罪。
王母娘娘見二位講情,說道:“看在二位神仙的麵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趕出天宮送往人間!”
後來,人們為了惦念呂洞賓,就把呂洞賓戲牡丹為民除害的事兒作為美談.一直傳到今天。
講述者:李陳氏
搜集整理者:石玉錄 毛培夫 馬卉欣
流傳地區:河南桐柏
白氏郎尋父
俗話說:“濟寧州的貨全,泰山上的神全。”這話一點不假。泰山上的神為什麼這麼多,這麼全呢?這裏還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哩!
相傳在很久以前,呂洞賓、鐵拐李等八人來到泰山上修仙學道。在泰山上同時修仙的還有一個女子叫白牡丹。這一天,呂洞賓出來遊玩,遇到白牡丹。他見白壯丹長得十分俏麗,真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就動了心。
呂洞賓回到洞裏,心中時時想著白牡丹,抽空就去找她,和她戲耍。不久,白牡丹懷了孕,呂洞賓違了仙規。折去五百年的道行,白牡丹再也不能繼續修仙了。眾仙都笑話她,她便離開泰山,奔東南而去,一直來到了祖徠山,在一個小村子南麵的破廟裏住下。以後生了個兒子,白牡丹給他取名叫白氏郎。
白氏郎長到八、九歲,比別的小孩都伶俐,白牡丹就叫他到山陽莊去上學。兩莊相隔五、六裏路,中間有一條小河,說來也奇怪,白氏郎一到河邊,便有一個老頭說:“別脫鞋了,我背你過去吧!”白氏郎便趴在老頭的背上,老頭就把他背過去了;放學回來,老頭又把他背過來,天天都是這樣。眼睜睜進了臘月,這一天,白氏郎放學回來,白牡丹說:“你過河可要注意,別凍壞了腳。”白氏郎說:“我過河從來不脫鞋。”白牡丹驚奇地問:“不脫鞋怎麼過河?”白氏郎便把老頭背他過河的事說了一遍,白牡丹聽後很納悶,便說:“你再上學的時候,間問他為什麼背你。”白氏郎點頭答應了。
第二天,白氏郎又來到河邊,隻見這老頭早就在那裏等著呢,白氏郎便問他:“這麼多人你不背他們,為什麼偏偏背我呢?”老頭說:“他們沒那個命.”白氏郎連忙問:“我有哪個命呢?”老頭說:“你是一朝人王帝主,以後要當皇帝。”白氏郎回到家裏同母親說了這件事,白牡丹聽後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