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第四章

呂純陽識老薑

有一年秋天,天宮神醫呂純陽裝扮成遊方道士,到人間來采草藥.一天清晨,他經過杭州近郊超山小林村.看見路邊站著一位老婆婆,臉色蠟黃,手掀肚皮,“哎喲、哎喲”地喊著。呂純陽想:我不妨給他看看病,讓人間都曉得我神醫的本領。

他走上前問:“你病啦?”

“嗯……”老婆婆點點頭。

“不要緊的,我有靈丹妙藥。”說完,呂純陽從蘆葫裏倒出三顆丸藥,交給老婆婆吞了。

誰知老婆婆吞下丸藥後,病情更加惡化,痛得躺在地上打滾。

這一來呂純陽慌了手腳,急得滿頭大汗。

老婆婆望望呂純陽,哀求道:“快,……快去叫薑老頭給我看病……”

就在這時,傳來一陣喊聲:“我來啦!我來啦!”

呂純陽朝來人一看,見是個花白頭發的老人,赤著腳,卷著褲腿,渾身沾滿泥巴,根本不像個醫生。這人就是薑老頭。

那薑老頭用手摸摸老婆婆的額頭,又搭搭老婆婆的脈,說:“你是風寒攻心,腹冷氣痛。走!到我屋裏去吃點藥,馬上會好的。”

呂純陽聽了感到很奇怪,我都沒醫好,薑老頭有啥個妙藥?莫不是空口說大話?他決定跟去看個明白。

薑老頭扶著老婆婆跨進了一間茅屋。等老婆婆躺在床上後,他就拿起鋤頭,跑到屋前的地裏,挖起一株矮矮的小草,小草的根是一塊四指長、三指寬的黃色東西。

薑老頭拿了這塊東西,轉回屋裏,把它切成薄薄的片,放進鐵鍋,加上水煮。不一會,水燒開了,冒著熱氣,他又加上紅糖,倒在碗裏讓老婆婆喝。

薑老頭的藥真靈,老婆婆喝完後,一會工夫全身發汗,臉色也慢慢紅潤起來。老婆婆連連稱讚說:“薑老頭,你的藥真靈,比天上呂仙翁的神藥還靈!“

說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老婆婆把薑老頭捧得這樣高.把旁邊這個大神仙講得這樣沒用,氣得呂純陽渾身發抖,胡子翹起,但又不好發作。

送走老婆婆,薑老頭扛起鋤頭往田裏去做生活了。呂純陽心想:我一定要出口氣,報複一番,用個辦法叫薑老頭生場大病,讓他來求我看病,曉得我醫術的高明。可是,用什麼辦法呢?呂純陽想啊想,直到太陽爬到頭頂,還沒想出辦法。

突然,呂純陽見薑老頭屋門口大樹下有條火赤練毒蛇,肚皮紅紅的,正盤作一團,在草叢中曬太陽。“辦法來啦!”他忙朝大蛇吹了口氣,又用手指一點,喊了聲“變”,大蛇馬上變成了一隻大鼇。

這時,正好薑老頭回家來吃飯,呂純陽便躲在一邊偷看。

那隻鱉在地上爬啊爬,直往薑老頭腳邊爬去。薑老頭見了,舉起鋤頭朝它一鋤,然後拎起死鱉進了門。

一會工夫,煮鱉的香氣飄了出來。又過了一會,薑老頭斟起滿滿的一碗酒,拿起筷子,夾住盤裏的鼇肉吃起來。呂純陽心裏好不高興,薑老頭要來找我看病啦!

誰知,一天過去了,薑老頭車水車得非常起勁。兩天過去了,薑老頭挑糞挑得汗流俠背。三天過去了,薑老頭砍柴砍來滿滿幾擔。等啊等,等啊等,薑老頭不但沒中毒,反倒越活越有精神。呂純陽非常驚奇,就跑去問薑老頭:“聽說你捉了一隻大鱉?”

“是啊!"薑老頭一看.見問話的是前幾夭見到過的遊方道士。

“你把它吃了?”

“老早吃進肚皮裏啦!”

“這鱉有毒,吃了要死的。你騙人,一定沒有吃!”

“你這遊方道士太嚕嗦了,吃隻鱉何必大驚小怪呢!”

“那你吃了怎麼會不中毒呢?”

“大鱉毒怕什麼,三片黃薑解百毒。”說完,薑老頭從灶邊拿出了一塊黃薑。呂純陽一看,正是給老婆婆治過病的藥。他接過黃薑,用手剝開皮,咬了一口,隻覺得又辣又鮮,腸氣回動,不禁暗暗驚歎道:“世上有這樣能解百毒的好藥,我卻不認識,真是慚愧!”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薑老頭,就把黃薑改名為“老薑”。

搜集整理者:陳德來 淩 路

流傳地區:浙江

呂洞賓題字

當年廣府(今屬河北省)黃粱夢修呂祖廟時,做好了四塊溜光平整的大理石,每塊都有三尺見方,打算請高手題四個字嵌在廟門額頭上。但是清了好多舉人、秀才,全都是柳木棒褪彈棉花,不沾弦。不是擬詞不當,就是寫得不好。廟修成了,四塊溜光平整的大石頭仍然擺在南牆根底下。眼看交工的期限到了,監工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第二天知府大人就要來驗工了。傍黑,忽然來了個討飯的老頭兒,他滿頭銀發,胸前飄著五塔長須.肩膀上搭著一個破搭鏈,左手提個討飯小桶,右手拿著一把破管帚來到廟前。監工見老頭兒怪可憐,從櫥房裏端了一碗飯給老頭兒,老頭兒吃過飯問監工的說:“大師傅,你怎麼愁眉苦臉的?”監工的沒好氣.說:“討你的飯去吧,對你說了也是月亮地裏曬被子,白搭。”

老頭兒沒有再往下問,轉身到南牆根下,用管帚蘸著小桶裏的剩菜湯,朝四塊大理石上亂刷起來。監工的一看,老頭兒糟踐他的石頭,跑過來喊道:“你瘋啦!吃飽了,喝足了,還不快走I"

老頭兒剛刷完第三塊石頭,一見監工動了火,提起小桶,一溜煙沒影兒啦。監工忙叫石匠們趕緊用清水刷淨石頭上的菜湯,誰知道清水一刷,石頭上顯出字跡來,越刷越明顯,三塊石頭上露出“蓬萊仙”三個大字。監工過來一看,那字寫得才叫好,真是龍飛鳳舞,仙風道骨。

監工的這才醒過味兒來。老頭兒背著破搭鏈,這搭鏈兩頭各有一個口,兩個“口”字不正是個“呂”字嗎?原來是呂洞賓顯靈題字。監工派人滿街去找,老頭兒早沒影兒了。可惜最後一塊石頭沒寫上,就被他趕跑了。

第二天知府大人來驗工,看了呂洞賓寫的字,連連稱讚。他請來許多書法高手補第四個字,好多人圍著石頭想來想去,全部是耗子掉進大海裏,摸不著邊。有的說,應該是.“蓬萊仙島”,可是這座廟不在水當中;有的說應該是“蓬萊仙遊”,可這裏是蓬萊仙呂洞賓受香煙的廟;還有的說應該是“蓬萊仙人”。你一言,我一語,全不中知府的意。沒辦法,缺一個字是不能嵌在廟門上的,隻好把四塊石頭壘在南牆根。

說話一晃過了好幾個朝代。又有不少人想補上第四個字,不是詞配得不當,就是字寫得跟前三個字不合群兒。所以,那第四塊石頭.一直光禿禿地在牆根呆了好幾百年。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來到黃粱夢,他看了這四塊石頭,一夜沒睡,想了一個“境”字,又親筆題了字。因為他是個皇上,誰也不敢品評“境”字配得好壞。

現在,凡到黃粱夢看過“蓬萊仙境”四個字的人,沒有一個不豎大樞盼旨的。不過內行人仔細一看,就能看出,那個“境”字表麵上跟“蓬萊仙”三個字差不離兒,但是那氣魄就差遠了。人們說,那字沒有仙風道骨。

講迷者:宋洛永

搜集整理者:孟寅

流傳地區:河北

呂仙麵試朱開溪

朱丹溪①治病本領大,上八洞神仙呂洞賓知道後不服氣,來到義烏丹溪要當麵試試。他裝做白胡子老頭兒,拄了拐杖,一瘸一瘸來到朱丹溪家求醫。朱丹溪一切脈,不覺大驚,連說:“六脈和通,非仙即道!”

呂洞賓料想不到朱丹溪竟這麼厲害,一時傻了眼,心裏暗想:難怪大家稱他“朱一帖"!他將將胡子笑笑說:“開什麼玩笑!你看看我有病嗎!”

朱丹溪說:“沒有。”

呂洞賓隻得說:“我確實沒病,我是來討教的!”

呂洞賓邀朱丹溪到東街頭酒樓去喝一盅。

路上,呂洞賓掐指一算.知道酒店對麵有戶

① 朱震亨(1281-1358).字彥修,整絲義烏(今屬浙江)人,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他家鄉烏赤岸鎮有水名丹溪.因而被尊稱為“丹溪翁”.人家,上午剛有個年輕人暴病而死。所以他倆到酒店門口時,就聽到對麵人家嚎陶大哭。呂洞賓邀朱丹溪擠進人群,朝死者一看,問:“朱丹溪,人人說你是神醫,你看,這死人能醫活嗎?”

朱丹溪上前用手一摸,脈息都沒了,渾身鐵冰,都僵硬了。他沉思一會兒,反問呂洞賓道:“道長,你能醫嗎?”

“能!”

“那請道長醫吧,給俗人開開眼界,領教領教。”

“不過,得有個條件。”

“什麼條件?”

“我醫死人上半身,你醫死人下半身。”

朱丹溪嘴裏不說,心裏想:這人十有八九是個神仙。但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隨口答道:“請道長先醫!”

呂洞賓從小葫蘆裏倒出幾粒藥丸,塞進死人嘴裏,說也真怪,一霎時,死人就睜開眼,透過氣,活啦!大家看著,個個目瞪口呆。呂洞賓笑笑,對朱丹溪說:“要看你妙手回春了!”

朱丹溪不慌不忙,也將隨身帶的藥丸倒出三粒。對呂洞賓說:“道長,請你幫我拿著,我去倒開水!”說著,進屋倒來一杯開水,從呂洞賓手中拿回藥丸,灌入死者嘴裏。啊呀呀,一霎時,下半身也真的會動了,連呂洞賓也驚訝地說:“朱丹溪,你是天醫星下界的啊!”

據說,朱丹溪這藥丸所以有用,主要是因為藥丸放在呂洞賓手裏,沾上了仙氣的緣故。

這事傳遍義烏,大家都說朱丹溪真神,連呂洞賓也難不倒他。

講述者:薑於風

搜集整理者:諸葛佩

流傳地區:浙江

戲牡 丹

杭州鐵板橋旁有一座藥店,名叫回春店。店主人白禮文,年過半百,妻室早逝,膝下隻有一女,名叫牡丹。這白牡丹年方二八,不但生得漂亮標致,而且聰明令俐,手腳勤快。父女二人開此小小藥店,不為招財進寶,隻為積德行善,除病消災,周濟窮人。

一天,呂洞賓閑散雲遊,來到回春店前。隻見鋪麵上懸掛一塊金字招牌,上寫“萬藥俱全,醫治百病”。這呂洞賓是八洞神仙之一,神通廣大。他一看這招牌,心中就老大不高興。他想,就是我們神仙也不敢說此大話,何況凡間小小藥店,竟敢誇此海口;待我進店戲弄他一番。於是,他領著道童進了回春店。

店主人白禮文熱情地把呂洞賓師徒讓進店堂,問道:“道長光臨小店.是診脈,還是買藥?”

呂洞賓說:“特來寶號買藥四味,不知有無?”

白禮文答道:“川、廣、黔、桂、浙、皖、閩、贛,九州各府地道藥材,應有盡有。請道長點藥。”

呂洞賓道:“如此,請聽:

一要買清心丸

二要買如意丹;

三要買煩惱膏,

四要買怨氣散。”

白禮文一聽,這四味藥材聽也沒有聽過,這該如何是好?他覺得,今天這位顧主可非同一般哪!他想了想,說:“啊,道長,你早來三天也好,遲來三天也妙,今天可真不湊巧。這四味藥材存貨賣完,新藥未到,請道長到別家去買。“

呂洞賓忽地從椅子上站起,生硬地問道:“請問,貴店招牌上寫的何字?”

白禮文懾喘著答道:“萬藥俱全,醫治百病。”呂洞賓道:“我要的四味藥一味也沒有,怎麼能說是‘萬藥俱全’?童兒,與我砸招牌!”說著,師徒二人就要動手。

白禮文急忙攔住二人,說:“道長息怒,待我去到後堂看看有無存貨,少時付藥便是。”

白禮文回到後堂,愁眉苦臉,唉聲歎氣,一時竟沒了主意。白牡丹見爹爹悶悶不樂,便問道:“爹爹清早起來為何悶悶不樂?”

白禮文將剛才道長點藥砸牌之事,向女兒述說了一遍。白牡丹說:“爹爹,那四種藥是有名無藥的,您怎麼就忘了?”白禮文‘聽,恍然大悟,一個勁兒地埋怨自己年老體衰記性差。白牡丹又說:“想那道長不是真心買藥,分明是有意刁難。待女兒三言兩語打發他回去便了。”

·白牡丹來到堂前,見兩個道人神氣十足地坐在那裏,邊施禮邊問道:“二位想必是買藥的道長?"

呂洞賓見眼前是一位美貌女子在問他,便答道:“正是貧道。適才有一老者入內取藥,莫非無藥跑了不成?你是他的什麼人?”

“適才那位老人是我爹爹,我是他女兒。爹爹外出討賬去了,讓我在堂前支應著點兒。”白牡丹答道。

呂洞賓一聽這位女子是替父出來賣藥的,心裏覺得好笑:老子答不上來,推出女兒來丟人現眼。一個姑娘家,拋頭露麵,成何體統I他要戲弄戲弄這位小姑娘,使她以後不要再拋頭露麵,爭強好勝。他說:“適才貧道所要四味藥,請姑娘拿來,”

白牡丹說:’“道長要的那四味藥,我早已交給了你,就在你手上。”

“貧道兩手空空,何曾拿過你的藥?”呂洞賓說。

“道長說的那四味藥,有名無藥,咱們是空對空,說說罷了。”白牡丹說。

呂洞賓一聽白牡丹說對了,便繼續追問道:“你既然知道有名無藥,那就請詳細地講出來聽聽。”

白牡丹微微一笑說:“這有何難。道長聽著:

熱情待客稱心丸,

有問有答如意丹;

無事生非煩惱青,

和和氣氣怨氣散。”

白牡丹又說對了。呂洞賓覺得眼前這位小姑娘不好對付。他想了想便說:“小姑娘,貧道再另點四味藥:

一要買遊子思鄉一錢一,

二要買舉目無親二錢七;

三要買夫妻恩愛做藥引,

四要買兒無娘親二三厘。”

在呂洞賓點藥時,白牡丹就把藥一一抓到了櫃台上。待呂洞賓點完藥,白牡丹便說:“茵香、生地、蜂蜜、黃連,請道長拿好!"

呂洞賓一看,櫃台上這四味藥.正是他所點的藥。他驚奇地問道:“你怎知我要買這些藥?”

白牡丹笑了笑說:“遊子思鄉當回鄉(茵香),舉目無親在生地(生地),夫妻相親甜如蜜(蜂蜜),兒無娘親黃連苦(黃連)。道長要的這四味藥,我們杭州三歲小兒也能答得上來。”

呂洞賓一聽小姑娘都說對了,並且嘲諷自己連杭州三歲的小兒也不如,氣就不打一處來,惱悻悻地說:“貧道再要四味:

一要買藥材三分白,

二要買藥材一片鮮紅;

三要買藥材顛倒掛,

四要買藥材巧玲瓏。”

白牡丹不假思索地答道:

獲茶切片三分白,

朱砂碾粉一片鮮紅;

五爪佛手顛倒掛,

小小葫蘆巧玲瓏。

呂洞賓又沒有難住白牡丹,繼續問道:“貧道再要幾味天上的藥:

一要買天上三分白。

二要買天上一片鮮紅;

三要買天上顛倒掛;

四要買天上巧玲瓏。”

白牡丹仍然不假思索地答道:

寒天下雪三分白。

日出東方一片鮮紅;

北鬥七星顛倒掛,

五色彩霞巧玲瓏。

呂洞賓繼續要道:“再要四味樹上的藥:

一要買樹上三分白,

二要買樹上一片鮮紅;

三要買樹上顛倒掛,

四要買樹上巧玲瓏。”

白牡丹仍然不假思索地答道:

梨花開放三分白,

楊梅成熟一片鮮紅;

葡萄連串顛倒掛,

石榴結子巧玲瓏。

那道童一看白牡丹都對上了,便拉過呂洞賓說:“師傅,·你說天,她對天;你說地,她對地。難不倒她,說不過她,我看咱們還是早點兒走吧!”呂洞賓聽徒弟這麼一說,羞愧萬分,心想:我堂堂呂洞賓鬥不過一個黃毛丫頭,還算什麼八洞神仙!我要在她身上點四味,叫她對也對不出口。於是,他又繼續說道:“貧道再要四味:

一要買姑娘的三分白,

二要買姑娘的一點鮮紅;

三要買姑娘的顛倒掛,

四要買姑娘的巧玲瓏。”

白牡丹一聽點到自己身上,她覺得眼前這位老道是個老不正經,對自己有些不懷好意。她略作思考,便巧妙地答道:

麵不敷粉三分白,

口不塗脂一點鮮紅;

八寶耳環顛倒掛,

雙手能織會繡巧玲瓏。

道童為了給師傅下台,便說:“我來點四味:

一要買師傅的三分白,

二要買師傅的一片鮮紅;

三要買師傅的顛倒掛,

四要買師傅的巧玲瓏。

白牡丹答道:

你麵無人色三分白,

口吐鮮血一片鮮紅;

哭喪花兒顛倒掛,

小小棺材巧玲瓏。

道童一聽姑娘罵開了,拉著呂洞賓就走。白牡丹攔住二人道:“你們點不出好藥,我這倒有一味相贈:

不送仙家靈芝草,

不送道長不老丹;

常言道天外還有天,

勸你莫把人小看。”

呂洞賓自知理虧,但仍然強詞奪理道:“我們出家人超群脫俗,比你們紅塵中人強多了!”

白牡丹答道:“出家人遊手好閑,好吃懶做,一無所長。”

“你辱罵道長要短命而亡的!”呂洞賓忿忿地說。

“你們出家人短命絕後,我們凡夫俗子縱然短命也有後代兒孫。”白牡丹以牙還牙地說道。

呂洞賓一聽大姑娘說兒孫,便問道:“你說凡夫俗子有後代兒孫,你一個大姑娘養了幾個兒子?”白牡丹見老道侮辱自己,略一思考便答道:“我有三個兒子。”

“現在哪裏?請出來一見.”呂洞賓追問道。

白牡丹不卑不亢地說:“三個兒子都不在娘身旁。大兒子出家當和尚啦,二兒子幫人家背藥箱.就數三兒子不孝順哩。”

“怎麼個不孝順?”呂洞賓問。

“三兒子在回春藥店戲弄他親娘哩!”白牡丹說完,拂袖進了後堂。呂洞賓討了個沒趣,滿麵羞慚,無地自容。

搜集整理者:喬 悅

流傳地區:浙江

老貢生三勝呂洞賓

早年間,山東濰縣東南鄉蔡家樓住著一個姓蔡的老貢生。那時候.大夥都對神仙崇拜得五體投地,而老貢生卻不把神仙放在眼裏,後來,這事兒不知怎麼地傳到了八仙的耳朵裏,他們一個個氣得咬牙切齒,決定派呂洞賓下界去教訓一下這個俗胎凡骨的老貢生。

呂洞賓離開仙境,腳踏五朵祥雲,飄飄搖地來到了濰城上空。他低頭看去,隻見城中童生們熙熙攘攘,正在參加一年一度的院試.蔡老貢生也擠在人群中。呂洞賓看罷,掐指算了一下,斷定考場要遇火災.心下暗自高興。他按落雲頭,變作一個禿頭和尚,挎了一籃子火燒(燒餅).立在考場門前高聲叫賣。他一聲接一聲地喊道:“火燒——火燒——大火燒——請要我的大火燒。”童生們求功名心切,再說早上又剛用過了飯,自然很少有人去理會他。老貢生那天排在人群中間,他見老和尚在此聲嘶力竭地高叫,心裏犯了尋思,俗話說“出家人不貪財”,這老和尚不在廟裏誦經,到考場上做什麼買賣?想到這裏,他斷定其中必有緣故.隨即擠到了考場門口,對那老和尚吃喝道:“你這和尚不用再喊了,火燒我全部留下。”回身又對正在進場的童生們喊道:“不要進場了,你們沒聽見這位老師父一個勁地喊火燒——火燒——大火燒嗎?”他正準備掏錢買火燒時,誰知那位老和尚卻突然不見了。看到這情景,童生們自是走的走,散的散,就連已經進場的也匆匆忙忙退了出來。這天果然考場裏攤上了一場大火。因為老貢生的提醒,一個人也沒有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