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故事,這些年我看得太多了。
……
有人說:大蒜價格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事情之一,也是讓許多人為之嘔心瀝血的事情之一。
一個蒜季內價格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節點:
第一個節點:從5月中旬開始,新蒜開始陸續收獲,蒜價開始脫離庫存尾蒜價過渡到新蒜價,蒜農、大蒜經紀人和大蒜儲存商博弈,初步形成新蒜價格;
第二個節點:從6月下旬開始,這時各地大蒜已全部收獲,市場參與者對全國大蒜產量有了一個基本的判斷,經過各方博弈,形成大蒜入庫價格;
第三個節點:從8月中下旬開始,大蒜入庫基本結束,冷庫普遍封庫,全國大蒜入庫數據基本明朗,市場參與者對後期大蒜市場的供求關係重新進行評估,經過博弈,形成庫存蒜價格。
這三個節點,都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而且呈現寬幅震蕩的特點。另外,因為農產品的供求呈現“蛛網模型”特點,即由於生產周期較長,其供給對價格的反應存在一個滯後期。農戶看到某種農產品價格上漲之後,紛紛擴大生產,該產品又會因為供給過剩而跌價,所以價格很不穩定。這在大蒜這樣的小宗農產品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於是民間有“蒜瘋子、薑傻子”之說。
長著小白臉的“蒜瘋子”,引來無數人的關切。媒體上,網絡上,蒜商蒜販子的飯局上,蒜農的田間閑聊中,好多的話題都與蒜價有關。尤其在網上,預測蒜價的文章或帖子到處都是。有些人是瞎猜,譬如說,2012年蒜價沒能按預測大漲,有人說是因為南海爭端、釣魚島爭端,有些國家減少了進口。有的則拿數據說話,全國大蒜麵積、產量、存庫量、出口量等數據一一出手,將蒜價走向分析得頭頭是道。還有些專家學者,專門發布似乎具有權威性的文章,在網上標了價格,付了錢才能下載,有的一篇高達5000元。
即使這麼多人在預測,蒜價還是難以測準。經常的情況是:大家都覺得它要漲,它反而下跌;都覺得它要下跌,它反而上漲。所以,有人稱大蒜行業是一個“鬼行”。
因為這個行當太“鬼”,一些長期做大蒜生意的人也對它捉摸不透。金鄉有一位資深蒜商,在這裏姑且叫他老崔,他從蹬三輪車拉貨起家,做過經紀人,後來直接做大蒜現貨與期貨。他曾掙過大錢,開著一輛170萬的保時捷豪車。他買了一棟房子,冬天用了暖氣,樓上樓下恰巧都住了窮人,都跟著他家沾光,但是有一年他賠了大錢,連暖氣都用不起了,樓上樓下又跟著他挨凍。
不隻是暖氣,在金鄉,隻要大蒜出現熊市,許多行業都跟著蕭條。有人說,看街上那些賣衣服女人的臉色,就能看出蒜價是高是低。蒜價若高,賺錢的多,買衣服的就多,賣衣女喜笑顏開;蒜價若低,買衣服的也少,賣衣女生意慘淡,愁眉苦臉。
所以,如果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出大蒜價格走向,大家就很佩服他,甚至送他“半仙”稱號。安徽有個餘姓蒜商,在金鄉長住。他曾接受央視記者采訪,發表對於當年蒜價的預測。他講了大蒜庫存量,種植麵積,產量,等等一大堆數據,結果蒜價走勢正像他預測的那樣。於是,大家都喊他“餘半仙”。
“餘半仙”戴上這頂帽子飄飄欲仙,說話就帶了些玄虛味道了。他曾向人講,他賺的錢,在合肥買下了半條街的商鋪。
董剛說,這位餘半仙曾拉著他的手說:兄弟啊,你知道不,我現在是再也賠不了錢啦。就憑我對市場的把握,想叫我賠錢很難啦!董剛就笑,說老餘,你以為市場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啦?小心賠得傾家蕩產。到了07年,大蒜跌到了一毛五一斤,老餘收購了,說才一毛五怎麼會賠錢啊?董剛說,老餘啊,漲到兩毛錢就賣了吧。可是漲到兩毛八他也不賣,入庫了,結果那年他賠慘了。因為蒜沒人要,再付上冷藏費,他嚴重虧本。有一位四川女商人,以為他的預測靈,跟著他存蒜,最後五毛錢一袋清庫,大概賠上了五百萬。餘半仙請他吃飯,賠禮道歉,還要給她錢,說實在對不起啊,我這個人該死啊。女商人咬碎玉牙恨恨地道:你死一百次我都不稱心!
有人向我講,在大蒜界,這樣的“半仙”還有幾位。但是如果誰讓人封為“半仙”,他也就離倒台不遠了。
這個“規律”,真是耐人尋味。
沒人叫董剛為“半仙”,卻叫他“蒜神”。他曾經對大蒜行情把握得準,在現貨、期貨生意上都曾是贏家。至於他在恒豐盤一案中是不是看錯了行情,下手做空,導致崩盤,那要等到結案才見分曉。
由於大蒜價格的難以捉摸,這些年敗走麥城的蒜商數不勝數。好多人大贏大賺,風光一時,卻又很快賠了大錢,元氣大傷。像2006年左右出了名的“四大天王”,隻過了幾年光景,就失卻了原來的風光。
王大力敗得最早。據董剛講,這人為人豪爽,不貪人便宜,他領著一幫東北的客戶在金鄉存蒜,口碑不錯。但是,2008年的新蒜下來,他存了15000噸,結果把老底全部賠光,從此淡出江湖,再不露麵。
李廣來,本來做蒜賺了大錢,可是2006年因為做期貨賠了,就挪用了董剛讓他代買大蒜的530萬,有兩三年沒在大蒜界露麵。2011年6月初董剛帶我去金鄉,一位王姓蒜商安排吃住。晚上吃飯時,董剛說到李挪用他巨款的事,王老板也訴起苦來,說他與李廣來是拜把子兄弟,也就是金鄉人說的“仁兄弟”,但是李借了他的一大筆錢遲遲不還,讓他十分煩惱。他還得瞞著家人,怕心髒不好的老婆聽了發火。最後酒喝高了,他還是眼淚汪汪地繼續講這事。聽說,2013年的新蒜季,李廣來又在金鄉出現了。他是否會卷土重來,再現“蒜王”風采呢?
朱熹剛在大蒜市場上堅持得最久。他有實力,也形成了一定影響,有許多蒜商唯其馬首是瞻。在金鄉乃至各個蒜區,每年都有一些團隊出現,領軍人物多是蒜界大鱷。他們有實力,有影響,一些蒜商相信他們,或者入夥合作,或者跟風單幹,在一杆大旗下共享信息,相互鼓勁。這樣的團隊有時能夠呼風喚雨,影響市場價格。2012年,朱熹剛的團隊還加入了“東方之珠”價格聯盟,成為其中的中堅力量。朱認定蒜價會大漲,於是就在新蒜下來時大量吃進。他的團隊自認為看準了行情,咄咄逼人,氣勢雄壯,新蒜一斤三塊多,他們收;四塊多,他們還收。資金不夠,就去借,讓冷庫老板墊資。最後,朱熹剛的團隊收了五、六萬噸。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料到,把這些冷庫裝滿之後,蒜價就開始下跌,而且是難以扭轉,朱熹剛隻好叛變了“東方明珠”,低價拋售。他的冷庫蒜以均價一塊多錢賣出,總虧損達一個億。
據說,他在電子盤上賺了,總算起來沒賠多少,所以,2013年他又出現在市場上收購新蒜。但是,今年他的屁股後頭已經沒有幾個人跟隨,相反,有人對他冷嘲熱諷。網上有個帖子題為:《朱大戶會不會上吊?》,其中講:“某大戶在大蒜界中絕對能算作巨擘,馳騁縱橫笑傲江湖多年,不料上年度操作中敗走麥城損失慘重,據說有1.7億之巨!不禁讓人扼腕歎息。然曆經如此慘重之敗,卻不見其駐馬療傷、熟思整備,仍貿然行險,搶收數庫鮮蒜,約計4000~5000噸!煞是令人費解……”
2012年,在大蒜界還有一個風雲人物“楊老三”。他也是自以為看透了行情,從東北帶了上億資金到金鄉做大蒜生意。然而,他最終賠了兩個億,铩羽而歸。他的故事,我將在下一章中詳細講述。
不止一個人告訴我:大蒜這個白老虎,吃掉了好多狂人!
金鄉縣大蒜產業信息協會會長楊桂華向我講:這個行當,血流成河!
一年一年,多數蒜農、蒜商們就在“蒜你狠”與“蒜你賤”之間搖擺、晃蕩。怎樣才能不讓白老虎咬著,如果被它咬上了,如何從它口中脫身,便成了一門大學問。
不過,有相當多的蒜農、蒜商已經變得很理性,他們不再計較一時的得失,而是在長時期的豐歉、賠賺之間尋找心理與收支平衡。尤其是蒜農,他們一般不再看一年的收入,而是算幾年的總賬。三年,五年,他們總算起來覺得還是賺多賠少,就繼續幹下去。所以,金鄉的大蒜種植麵積長期保持穩定,每年都在60萬畝左右,很少有人因為這一年賠了就不再種蒜。他們家家都留有蒜種,一畝地300多斤,不種損失更大。有的蒜農說,種蒜已經種出習慣了,就像過去種莊稼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從全國範圍看,大蒜麵積還是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波動的。種蒜賠錢了,就有一些人不種或少種;大蒜賺錢了,就有一些人多種。譬如,我在邳州碾莊鎮見到的八義集鎮蒜農劉立偉,他前年種了3畝,去年賣到了每斤3.8元的價錢,收入3萬,嚐到了甜頭,去年秋後就擴種到7畝。
有一位署名“三峽論創”的蒜商在網上發帖稱:2013年大蒜會比去年增加400萬噸以上。廣西玉林地區香蒜種植麵積由一般年份8萬畝左右,不到4年,今年達到26萬畝左右。新疆奇台縣、爾薩縣等幾個地方,由往年不到3萬5千畝,到現在的近15萬畝。陝西武功縣、興平縣,一般年份在不到4萬畝,今年發展到16萬畝左右。湖北廣水,08年2萬多畝,今年達到了13萬畝左右。貴州遵義地區,09年4萬畝,今年12萬畝左右。甘肅隴南地區的微縣、成縣等4個縣由09年的9.8萬畝到今年的25萬畝。其他如雲南、四川、湖南等地就不一一舉例了……今年大蒜比08年還多一百多萬畝,有近1200萬畝,是有大蒜以來的曆史之最。
不管他講的數字是否真實,但可以確認的事實是:大蒜生產的格局發生了變化,除了原來的幾大主產區,全國有許多耕地開天辟地以來第一次栽下了蒜瓣,長出了蒜苗。
這個事實,會讓一些蒜農、蒜商深感恐懼。一些大蒜主蒜區似乎要對今後的產業方向做出調整了,不然,連續幾年的蒜賤傷農,會傷到元氣的。
據我了解,金鄉縣已經出現調整的端倪,一些農民不隻是種大蒜,還種圓蔥,種辣椒,由“一辣”變“三辣”,穩定了收入,嚐到了甜頭。
二、多頭與空頭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美國密歇根湖邊有一個村落叫芝加哥,漸漸成為重要的糧食集散地,中西部的穀物彙聚於此,再從這裏運往東部消費區。那時,芝加哥的倉庫不足,交通不便,穀物收獲之後大量集中,運不走,賣不出,經常出現糧價大跌的情況。鑒於此,一些商人便在糧食產地建設倉庫,大量收購貯存,準備來年再發往芝加哥。不過,他們無法保證來年還能賣上好價錢,於是每當購入糧食之後,他們或坐車,或騎馬,一路跋涉去芝加哥,與那裏的加工商、銷售商簽訂第二年的供貨合同,事先確定價格。然而,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從美國東部和歐洲傳來的供求消息很長時間才到芝加哥,糧價波動很大,芝加哥的銷售商也不能保證將糧食運到東部和歐洲就能獲利。於是,他們也和那邊的加工商、銷售商簽訂第二年的供貨合同。這樣,農場主能通過遠期合同保護自己的利益,避免運糧到芝加哥時因為價格下跌或需求不足而造成損失;加工商、銷售商也可以利用遠期合同,減少因糧價可能上漲而帶來的風險。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1851年,這個交易所實行了遠期合同。從此,世界上便有了期貨這種貿易方式。後來,芝加哥的期貨品種不再限於糧食,黃油、雞蛋、奶酪、洋蔥、土豆、火雞、蘋果、家禽,甚至活牛活豬、鐵、廢鋼等等,都納入期貨交易範圍。再後來,期貨市場出現在許多國家,且日漸繁榮。從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品種不斷增多。甚至,還有了經濟指數期貨、公用自然資源期貨,連天氣、汙染指數、自然災害都成為期貨市場的衍生品種。
期貨的英文為Futures,是由“未來”一詞演化而來。其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嚴格地講,期貨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宗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該合約價格代表了某種商品未來價格走勢。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期貨交易分為套期保值交易和投機交易兩種。套期保值交易是為了轉移和規避價格風險,這是期貨市場產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期貨交易的基本功能。投機交易,則是利用價格差距,通過低買高賣(做多)或者高賣低買(做空)以獲利。
中國的期貨市場,是在糧食流通體製改革的背景下產生的。國家取消了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放開大多數農產品價格,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起了作用,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產量忽上忽下,糧食企業缺乏保值機製。這些問題的存在,呼喚著新機製的建立。於是,1988年2月,國務院領導指示有關部門研究國外的期貨市場製度,解決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1988年3月,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各類批發貿易市場,探索期貨交易,拉開了中國期貨市場研究和建設的序幕。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目前,我國共有三大期貨交易所,分別在上海、大連、鄭州。
期貨市場,一方麵能規避現貨價格波動的風險,另一方麵,它又給參與者帶來很大風險。
我的一位朋友,原在某市一家物資公司做業務員。大連期貨交易所成立後,他聽說炒期貨能掙大錢,為了給單位賺上一筆,就去買了一單大豆。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賠上了20多萬。在九十年代中期,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不知怎樣向單位交代,隻好逃之夭夭,到南方一個城市打工,一點一點地掙,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硬是把這筆賬還給單位,他才敢回去見領導與同事。
董剛,從2004年開始做了兩年的大蒜生意,獲利頗豐,被人稱為“蒜神”。然而,2007年,他卻到期貨市場做起了銅的買賣。我看過他和秦峰簽訂的一份“合作協議”,協議商定:秦峰出資,董剛負責操作。期貨交易所得利潤,由秦峰先提取投資數額的10%後,剩餘部分雙方平均分配,反之相同。然而,董剛沒能操作成功,賠上了3000萬。對這次的“走麥城”,他隻向我輕描淡寫提起過一次,其中的過程他沒有細講。我想,這3000萬的巨虧,當時對於董剛是一個多麼嚴重的打擊嗬。
在我國,還有一種“準期貨”,那就是“中遠期大宗農產品交易”。1997年,經當時的國內貿易部批準,八部委經聯合論證,成立一種新型現貨交易模式,即通過網絡與電子商務搭建的平台,對相應商品進行即期現貨或中遠期訂貨交易的市場。文件規定,中遠期大宗農產品交易隻能買賣6個月之內的合約,也就是說,電子盤上隻能掛六個合約。2002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範》。有專家指出,這個文件規定,大宗商品批發市場采用保證金製度、對衝機製等等,與期貨交易模式雷同,實質是一種變相期貨交易。
在我手中,保存著2012年6月在江蘇恒豐農產品交易所拿到的一份宣傳材料,上麵這樣講:
股票、期貨、基金,我還能選誰?
農產品電子交易網——比股票收益大,比期貨風險小
2008年炒股票空歡喜一場,搞儲蓄通貨膨脹,買基金全部被套,開店鋪辛辛苦苦,辦工廠資金不足,上班了自由受限。2010年江蘇恒豐農產品交易所十大理由讓你驚喜無限,愛不釋手。
1、隻要能上網,你就能買賣,價格走勢技術與股票完全一樣。
2、股票有幾千隻,橫跨所有行業,你很難挑選和了解。
3、電子交易因為有實物交收,所以其電子交易價格總是圍繞著現貨價格上下波動,價格浮動更加理性和客觀,到期品種的電子交易價基本等於現貨價格。而股票不是實物,其本質並無價值,投機氛圍太濃。
4、電子交易市場的交易費很低,股票市場交易費很高,完成一次買賣的費用為交易額的百分之一左右,電子交易完成一次買賣的費用為交易額的千分之二左右,且電子交易盈利不收所得稅,沒有印花稅。
5、買股票是把錢交給企業,讓你不了解的企業主來經營,電子交易是自己的錢自己來打理經營,相當於開了個貿易公司。
6、買股票是T+1,今天買了股票,最快也需要第二天賣出。而電子交易是T+0,即買即賣,反應速度更快,當天就可以買賣,並且當天可買賣多次。
7、買股票需要等主力資源拉升才有賺錢,行情難以把握,散戶掙錢很被動,而且麵臨各種政策風險。電子交易賺的是供需雙方之間的差價,上升下跌都是行情,機會更多。
8、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吸取了股票交易方式,客戶憑賬戶密碼自主交易,方便快捷,能最快速的抓住盈利點。而不同於期貨的交易方式,要通過期貨經紀公司和操盤手下單。
9、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同時也吸取了期貨的保證金製,用20%的保證金,就可以做百分之百的生意,節約了資金,放大了盈利。
10、與期貨相比,入市門檻低,期貨按照行業規定開戶資金至少要5萬。大宗商品電子盤交易隨意入多少都行,隻要保證多於擬訂倉總額的20%多一些就行。
玩法簡單:做多做空都可以,對行情把握穩可以做長線,短線投機見利較快!
在我國農產品市場,電子交易所的出現如雨後春筍。有的交易所經營多個品種,如建在鹽城的江蘇恒豐農產品交易所,經營啤酒大麥、花生米、白菊花、當歸等等,後來又上了讓它倒台的大蒜。有的交易所品種單一,如建在山東莒南縣的沂蒙山花生電子交易市場,隻有花生一個品種。金鄉大蒜國際電子交易所,隻有大蒜一個品種。
人們習慣把這種電子交易所稱為電子盤。業內人士透露,想要建立一個電子盤是比較容易的,隻要在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報備,通過後即可上馬。也就是說,隻要買一套設備,和地方政府搞好關係,拿到“電子商務”的營業執照就OK了。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對電子交易市場進行調查,涉及全國100多家。
據我所知,經營大蒜的電子盤,從2006年到2012年,先後有壽光盤,金鄉魚山盤、金鄉南店子盤、日照龍鼎盤、棗莊國興盤、徐州金浦盤、鹽城恒豐盤、曲阜恒利盤等等。
我從董剛和一些蒜商的口中聽到,從網絡上的大蒜論壇看到,他們就是把大蒜電子交易看作期貨的。“多頭”、“空頭”、“開倉”、“持倉”、“平倉”、“斬倉”……這些期貨術語,他們隨時隨地在用。
在這種交易所開戶十分簡單。隻要遞交本人身份證的正反麵複印件,加上銀行卡的正反麵複印件,提供本人的手機號碼就可以開戶。交易時需要入金,入金金額也沒有最低限製,購買一手就可以。一手即一噸,交易時繳納20%的保證金。開通賬戶後,投資者在網上下載一個軟件即可操作,根據對行情的判斷,決定自己是做空還是做多。
國家規定,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主要的服務對象為現貨商,強調套期保值。從理論上講,電子交易市場具有組織交易、發現價格、規避風險、傳遞信息和實現訂單農業等五大功能。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電子交易,真正到了最後進行實物交割的不足10%,絕大部分是投機性交易,“無貨沽空”現象十分普遍。
在山東莒縣南部一個村莊裏,有位年輕人整天不下地幹活,一天到晚坐在電腦前麵。正經莊稼人說他是個懶漢,他父母也覺得他沒有出息。殊不知,一年下來,他竟然賺了20多萬。別人問他是怎麼賺的,他說是“炒大蒜”。別人又奇怪了:你炒大蒜,怎麼也不見鍋灶,不見起火冒煙?年輕人告訴他們,他“炒大蒜”就是在做大蒜生意。有人問,你做大蒜生意,你的蒜在哪裏?年輕人笑道:在哪裏我也不知道,我連一頭蒜也沒見過。這種生意,讓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做大蒜生意不見大蒜,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怪事!
我有一個親戚,前幾年也“炒大蒜”。他因為上班,沒時間打理,就讓不上班的妻子天天盯著,讓她看準時機或買或賣。然而,大蒜價格忽上忽下,多頭空頭神秘莫測,他妻子往往做反了,賠了錢。我親戚回家後每當發現這種情況,就罵妻子“瞎熊”、“愚豬”,罵得他妻子後來得了電子盤恐懼症,一瞅電腦就心慌氣短,渾身發著抖往後縮。兩口子盡管為了大蒜費盡苦心,還失去了家庭和睦,他們卻不知合約上的那些大蒜都在哪裏。他們在家吃的蒜,是從本場市場上買來的,每次隻買個十頭八頭。
可以說,大蒜行業自從出現電子交易,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蒜由原來的一種普通商品變成了投資籌碼。有的蒜商講,上了電子盤,眼前就沒有蒜袋子了,是錢袋子了。那些錢,一麻袋一麻袋地從你眼前過,稍縱即逝。
這種電子交易,讓一些人發了大財,幾天,幾個月,至多半年,就能賺到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這樣的賺錢速度,煽動了更多一些人的暴富欲望,也造成了數不清的悲劇。
金鄉縣雞黍鎮杜河村的蒜農武銀行,種了二十多年的大蒜,好不容易積攢了20萬塊錢,看到本鎮一個人在壽光蔬菜電子交易市場上賺了大錢,他動了心,就在2009年春節前從朋友處借了30萬,湊齊50萬,也到壽光盤買了一份合約。讓武銀行沒有想到,這50萬元的財富很快打了水漂。他麵對采訪他的《華夏時報》記者聲淚俱下:“現在真想一死了之,身無分文還欠下好多債,家裏有兩位80歲老人,撫養費沒了,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小學,學費也沒了,以後怎麼辦?”
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都存在做多與做空這兩個相反的投資趨向,存在多頭與空頭這兩個逐利群體。所謂多頭,是指認為股票或期貨將會上漲,並在操作中持有或者是買進的人;所謂空頭,是指認為股票或者期貨將會下跌,並在操作中不斷賣出的人。
由於利益之爭,多頭與空頭的衝突是必然的,而且經常爆發激烈對決。投機界有句名言:上漲趨勢,空頭不死,漲勢不止;下跌趨勢,多頭不死,跌勢不止。
在大蒜電子盤上也是這樣。
董剛向我講過,2007年夏天,他在壽光電子盤做空,和上海一位洪姓蒜商的對決“很經典”。那時,他做空,老洪做多。二人較了一段時間的勁,老洪在濟寧請董剛吃飯,說:老董嗬,你不要跟我鬥啦,我有錢。我已經投上了一個億,一個禮拜之內還能再拿來五個億!
董剛笑了笑,說:你有錢不錯。可是你如果繼續跟我玩下去,不出三個月,我讓你把五個億全部給大蒜市場發工資!
老洪嗤之以鼻:董剛你也太狂了吧?你說這話有什麼根據?
董剛站起來將桌子一拍:你等著看,這波蒜價,過了春節必定掉到兩毛以下。如果我看錯了,我再也不進這個行業!
老洪讓他的氣勢鎮住了,沉默了片刻問道:那你說咋辦嗬?
董剛說:出局走人,這是你最好的選擇。
董剛說,這次“鴻門宴”之後,老洪很快偃旗息鼓,平倉不幹了。這次對決,老洪賠進去3500萬。
這樣麵對麵的衝突,一對一的較量,在大蒜電子交易市場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多空雙方分別集體行動,並且采取各種戰術,企圖將對手打敗。
他們采取的戰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信息戰。
一般來講,商品價格是決定期貨價格的重要因素,而商品價格卻是波動的。導致其波動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供給與需求因素,同時還包括政策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投機因素等。由於這諸多的因素都會起作用,所以期貨價格難以捉摸,甚至變幻莫測。自從期貨形成以後,就有了“期貨分析師”這一職業。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對著鏡頭說得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似乎勝券在握,然而他們的預測往往是紙上談兵,如果按照他們的判斷去操作,經常會一敗塗地。
為什麼會測不準?一條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準。
在大蒜電子盤上,多空雙方為了讓市場走向有利於自己,經常散布一些虛假信息。譬如說,大蒜種植麵積增加或減少啦,大蒜將要增產或減產啦,出口量將要增加或減少啦,政府將要出台什麼政策啦,某位蒜界大鱷將要做空或做多啦,某個電子盤出了問題將要被查處啦,等等。
2010年春天,在金鄉縣城還出現了這種事情:一些人拿著統計的庫存數據,在市場上散布“庫存蒜已經不多”的消息;與此同時,一輛輛大卡車拉著大蒜在街上來回奔波。有人說,這是在表演,是想製造出需求旺盛的景象。
我聽一位大蒜經紀人親口向我講,有一位蒜商找到他,要給他3萬元,讓他散布蒜價將要上漲的消息,但他沒幹。
到“國際大蒜貿易網”的“大蒜論壇”上看看,上麵有無數的帖子,都在預測大蒜未來行情。然而,每個帖子幾乎都有人拍磚,說他預測得不對,是胡說八道,是放狗屁。
還有一些人,散布信息則直指某人,表達自己對某些事情的懷疑。如2007年6月4日以“新手上路”的網名發在網上的致山東壽光電子交易市場的一封公開信:
告廣大大蒜業主白皮書
山東壽光電子交易市場及廣大大蒜業主:
山東金鄉××(此處將真名隱去——作者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被指定為山東壽光電子交易市場指定交收倉庫,作為一名曾經被××食品欺騙過的客商,我有責任把這隻披著羊皮的狼的真實麵目揭示給電子交易中心及廣大客商,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其人,乃金鄉縣一地痞流氓,綽號孬種.此人唯利是圖,見錢眼開,手段卑劣,素質低下,在當地甚至整個大蒜行業中都是名聲敗壞,臭名遠揚.此人實乃金鄉乃至整個大蒜行業一顆毒瘤。近年來,此地痞在當地坑蒙拐騙,欺詐勒索廣大客戶,口碑極差。
我們實在不能理解山東壽光電子交易市場怎麼會把如此一個不守信譽,臭名昭著的公司(孬種××)指定為交收倉庫。這樣不僅使自身的聲譽受到影響,也給廣大電子交易商帶來極大經濟隱患,試想,如此一個靠耍賴皮發家的無賴公司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完全可以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來坑害我們交易商。
我們廣大電子交易商強烈呼籲壽光電子交易市場本著對自身信譽及廣大業主負責的態度,立即取消××食品電子交易市場指定交收倉庫資格,以避免給廣大業主帶來更大的損失.在此,也提醒廣大存貨業主,在預定冷庫前一定要充分考察冷庫信譽及管理狀況,避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說,籠罩在大蒜市場上的信息迷霧,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是中國農產品走不出價格暴漲暴跌怪圈的根源所在。
受“信息迷霧”的困擾,一些蒜商幹脆親自采集信息,隻相信自己的判斷。每年的大蒜生長期間與收獲季節,都有一些人在黃淮平原上驅車察看,了解當年大蒜到底是增產還是減產。
還有的蒜商組成團隊,以大蒜商為首領,組織起一個信息網絡,團隊成員共享信息。像四大天王之一的李廣來,他的團隊就曾派人在金鄉各個路口統計出境的運蒜車輛,以掌握總的庫存數量,判斷價格走勢。然而,他還是失敗了。
二、攪市戰。
就是通過一些非正常行為,攪亂市場。
在世界期貨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案例:美國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炒作白銀。20世紀70年代初,白銀價格在2美元/盎司附近徘徊。亨特兄弟圖謀操縱白銀期貨價格從中獲利,從1973年到1979年一路買入白銀,把銀價從2.90美元/盎司推上19美元/盎司。1980年2、3月間,他們陸續借貸13億美元(據說是這60天中全美借貸發生額的9%),全部投入白銀市場,把銀價打上49美元 /盎司。1980年1月21日,銀價漲至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最終,在紐約商業交易所和美國聯邦政府的組合重拳下,亨特兄弟操縱白銀市場的夢想破滅,銀價短時間內從49美元狂瀉到4美元。最後,這起白銀炒作風波以亨特兄弟的破產而告終,白銀價格也進入了30多年的蟄伏期。
白花花的銀子,白慘慘的教訓。
這種攪市行為,在大蒜市場也常常出現,讓白花花的大蒜成為白花花的老虎。
2007年春天,在金鄉大蒜市場出現一個奇怪現象:有人花2.2元買了現貨,很快以1.8元賣掉。知道內情的人講,這是電子盤上的空方在打壓市場。不隻是在金鄉,他們還往廣州等幾個大城市的市場發去便宜貨,打壓價格,據說,他們把印尼市場的蒜價都壓下來了。
2011年秋天,有一位楊姓老板從東北到了金鄉,人們稱他楊老三。據說,楊老三在央視新聞上看到,這年大蒜減產,判定蒜價要漲,於是攜帶大量資金過來做蒜。
讓人驚愕的是他的買蒜方式。有一天,他在山祿市場上問一個蒜販子:“你的蒜什麼價?”蒜販子說:“三塊七。”他將下巴一揚:“四塊一,我全要了!”
他的目的,就是要托高蒜價。
他的托市行為似乎起了作用。有一段時間,蒜價的的確確是向上走的,而且走得毫無道理。
2011年年底,金鄉縣的一些冷庫裏發生了令人費解的事情:有客商來問大蒜多少錢,賣者說,一斤一塊三。客商說:價格低了點吧?我給你一斤加上五分,你賣吧?
原來,這是山東金鄉大蒜國際交易所(南店子盤)為了襯托“期貨價格”的合理性而采取的措施。他們因為參與做多,盤麵價格遠遠高於現貨價格,所以才派人采取這樣的托市之舉。
三、口水戰。
口水戰的主戰場在網絡上。“國際大蒜貿易網”的“大蒜論壇”,多頭、空頭都頻頻發貼,有的是證明自己的投資方向正確,給自己和同夥打氣,破壞對方的信心與士氣;有的是揭穿對方的虛假信息,批判其錯誤言論。更有甚者,攻擊,謾罵,粗口不斷。
你看看那些注冊的網名,就覺得很有意思:“大蒜界總統”、“一個大蒜”、“一路飄紅”、“大蒜要狂飆”、“蒜來蒜去”、“大蒜將軍”、“大蒜無過”、“蒜小仙兒”、“與蒜共舞”、“存蒜賺錢”、“討回公道”、“蒜爆肉2008”、“蒜祖”、“金鄉百姓”、“北方蒜王”、“北京神蒜”、“無敵漲中漲”……馬甲斑斕,千奇百怪,卻大多離不開一個“蒜”字。
隻有一個人用了實名,他就是蒜商陳春衛。他或者署“上海老陳”,或者直接亮出本名“上海陳春衛”,頻頻發貼。我們在此欣賞幾篇他的大作:
我上海老陳要說話、不服請亮劍;願賭服輸 發表於 2012-01-28
我上海老陳是學社會心理學的;一直知道貢獻財富的是散戶;所以對於無論是做多、做空的大戶都是網開一麵的;我上海老陳如果說假話;我發誓:出門被車撞死!!!一直以來金鄉當地今年有一部分做空的大戶;我都說了;我輸賊一眼!但是我給你們網開一麵;你們就不要做人太甚;在我的眼裏你們算什麼東西;今天論壇上居然有人敢罵我上海老陳;你們既然敢罵我;我就讓你們下地獄;做空的不是傻瓜;但是往往是成為了傻瓜;這是大蒜電子盤最難做的;國興盤不過是一個道具;不過是大家集體歡樂的一個平台;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今天的金鄉已經不是缺吃少穿的年代;不是北邊的嘉祥、更不是南邊的魚台;今天的金鄉雖然說有缺飯吃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吃飽了撐的;需要一些精神享受的平台;大蒜電子盤就是這樣的被金鄉的三千鐵甲喜歡;所以我也就一直不喜歡給金鄉的三千鐵甲帶來麻煩;今天你們做空的一部分大戶敢惹怒我上海老陳;我就挑破你們的伎倆;你們是小把戲!小赤佬!!
首先我上海老陳去年單挑“我來自北京”;是我上海老陳贏了;當然:人家我來自北京也是爺們;輸就是輸;贏就是贏了;願賭服輸、問心無愧;不像什麼小學徒;緊要關頭承認小學徒是什麼老葉的馬甲;想挽救自己的大蒜;最後被我上海老陳罵的狗血噴頭;還有豬老三;淡、淡、淡出來大蒜行業;大蒜行業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興風作浪的地方;但是卻是我上海老陳戲水的地方;不服;請亮劍!!!
今天空頭徹底地難受了;我本來不打算在乎你們;你們不死才是我的對手;你們都死了;我上海老陳還有什麼機會:“孤獨求敗”。
今天我就宣布;凡是現在國興盤1303合約、1304合約;隻要敢放在年後的;你們不賠錢;我叫你們爺爺;我上海老陳就敢這麼牛逼;如果到了二月底誰說還有今天包過今天以往的空單;說沒有賠錢;我在網上叫一聲爺爺。
和我上海老陳拚大蒜的趨勢;你們是孫子輩的。
給當下的國興03、04的空頭送葬、彰顯我上海老陳的大蒜趨勢權威
[原創 2013-1-23 11:55:56]
棗莊國興盤讓他們的奶奶裸奔;當下的國興盤上的03、04空頭欺人太甚;我上海老陳這個時候不出來冒個泡就不是人了;空頭在這裏多有得罪了;多行不義必自斃!!!
三天前就有一個金鄉的大好佬出來勸慰我;老陳如果有多單請出來;提前告訴你老陳的目的是為了讓空頭弟兄們出來;我上海老陳有一句語錄:大眾不具備財富性;財富真正的浪費是被大眾消費了;財富在大戶的袋袋裏對社會財富的管理;所以我也就答應了這個大好佬的請求;羊群的宿命就是給狼群提供食物的;但是從今天看來國興盤上的空頭欺人太甚;如果我上海老陳不出來冒泡;我心裏難受;在這裏向那位大好佬表示歉意了;也請你不要再給我電話;我至少在春節前不再接你的電話;年後我到金鄉給你負荊請罪;給你端上三杯酒;如果你願意給你三鞠躬。
現在的國興盤上的大空頭已經是窮途末路;今天是臘月初十;最遲到臘月十五該賣的就賣完了;該回家的就回家了;要出現這個趨勢是我老陳十五天前就看到的;我不想這些羊群被你們這些貪婪、無知的空頭吞噬;所以就在十五天前就好意提醒有蒜的盡快銷售;但是他們聽不懂;但是也有很懂我上海老陳的;例如該帖子:http://www.51garlic.com/bbs/read.php?tid=161624(揭秘陳春衛頻繁發帖之目的);現在國興上的空頭就是采取打壓結算價;靠強平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魚山盤上你們已經這樣做了;今天我就告訴你們這次在國興盤上你們就徹底地要倒黴了;在現貨趨勢上我上海老陳就是很牛;從臘月十五開始一直到一三年五月底六月初的新蒜采挖之時大蒜的價格是勇往直前地上漲的;要問我為什麼一直不願意說的很確定;因為戰爭隻有死人才是勝利的保證;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隻有讓更多的存儲商出局才是漲價的充分性;物以稀為貴的道理還是千古不變的;這是道理;這也是我上海老陳的語錄:大眾不具備財富性的真正含義;本來是想著作為除夕之夜的禮物奉獻給在除夕之夜還有大蒜的存儲商的禮物;但是今天看到國興盤上的空頭欺人太甚;再不說我上海老陳的良心就要受到譴責了;所以今天就發布:給當下的國興03、04合約的空頭送葬、彰顯我上海老陳的大蒜趨勢權威。
對“上海老陳”的言論,有一些人不服。一位叫“金鄉小販”的網友發了一個帖子,結果引起了一次爭吵與對罵:
金鄉小販 2013-01-02 19:05
上海陳總進
上海陳總你好,我隻是一個小販,不像你是這種那種的,我沒有什麼本事,但有尊嚴,不會因為被瘋狗咬一口,而去咬瘋狗一口。人品不是自己說的,是自己做的, 大家的眼睛是亮的,人在做大家在看,是非曲直自有公論。隻有尊敬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好了不多說了,祝你13年好運。
上海陳春衛 2013-01-02 19:25
金鄉小販:大蒜行業、辣椒行業、大薑行業、中藥材、調味品都沒有你說話的份;要學會躲著我上海老陳走;我的屁股一旦露出來;要跟著舔著點;不然我老陳一生氣;後果很嚴重;為什麼?因為你不懂得這些行業的真實行情;靠喋喋不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有在這裏提醒一下一個賬號叫:“東南”;同時也是叫:“路虎”;我最近看你不順眼;給我夾著尾巴些;不然我上海老陳揮手過去;你趴下都來不及就消失了;給我滾的遠遠地;小心我收拾你;你還東方紅??!!先長上二十斤肉再說了。
金鄉小販 2013-01-02 19:34
上海陳總,你小時候大便,你父母沒有手紙,專用舌頭?養成習慣了?不要丟人了好不好?
特種蔬菜 2013-01-02 20:02
老陳真牛!至於嗎?能謙虛點嗎?假如你當上國家主席,會怎麼樣?
小小雨滴 2013-01-02 20:41
這種人,理他幹嘛呀?也隻有用這樣無聊的方式來博得大家的眼球罷了。對待這種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無視他的存在!
蒜鄉一卒 2013-01-02 20:50
一切皆有定數,與己方便,與人方便,做人不可太狂!!!!!!!!!!
蒜鄉一卒 2013-01-02 20:51
阿彌陀佛!!!!!!!
wxj999 2013-01-02 21:08
冷眼看山祿 、大蒜皇帝、智能市場,你們就是一窩孫子!
欲醉 2013-01-02 21:18
老陳,知道我有多麼的惡心你嗎?看的你,我就想起夏天的蒼蠅!
泰山一棵鬆 2013-01-03 12:19
人肉搜索陳,直接滅了他算了。
這樣的網上口水戰,幾乎每天都在進行。
四、超限戰。
1999年,一本軍事學著作問世,立即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
那是軍旅作家喬良寫的《超限戰》。這本書,研究、分析今後那些可能超越“界限(和限度)”的戰鬥或戰爭,被譽為“中國人自己的軍事經典”、“中國軍事戰略著作的必讀書”、“全球化時代的新戰爭論”。喬良創造的“超限戰”一詞,不但成為軍語,還成了國際流行詞彙。它還因為準確預見了9·11事件的發生,引起海內外強烈反響,被《華盛頓郵報》譽為40年來中國人在西方影響最大的一部書,並被西點軍校列為學員必讀書及美海軍學院正式教材。
2006年,中國作協組織一批作家重走長征路,用九天時間考察了紅軍在四川北部的一段路線,我有幸與喬良將軍同行,還曾同宿一室。他的睿智言論,給了我深刻啟發;他穿的美軍作訓服,用的美式手杖、墨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說,本·拉登是運用超限戰的典範。他對他的敵對力量宣戰,是以超國家、超領域、超手段的方式出現的,他們不對任何人負責,不為任何規則所限,在目標的選擇上無所不忝其列,在手段的選擇上無所不用其極。
在對大蒜市場的采訪中,我發現,有些人也使用了超限戰的手段。
這些人,是某些大蒜電子交易所的開辦者和經營者。
有人向我講,開電子盤,就等於開一家賭場,讓多空雙方來玩,來賺錢。開電子盤的相當於開賭場的,你隻管把賭場管理好,讓賭博公平、公正就好。賭場紅火了,人氣旺盛了,那麼你也跟著發財了。
事實上,開電子盤掙交易費,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按照慣例,蒜商每在電子盤上交易一噸大蒜,就要給電子交易所交兩元交易費。這兩塊錢,買方要交,賣方也要交,也就是說,電子盤每出現一噸交易額,交易所就能收入四元錢。有的交易所,生意最火爆的時候,每天都能收入幾十萬交易費。
問題就出在交易所經營者這裏。他們看到客戶在自己的盤上賺錢,心動手癢,也想親自賭上一把。
經營者上場參與賭博,這就是違規,就是“超限戰”了。他們或與大戶聯手,或者自己操作;或者做多,或者做空。更惡劣的是,他們利用掌握著後台密碼的便利條件,開設假賬戶,虛擬資金,與一批投資方向相反的客戶對決。
他們這樣違規操作,如果方向做對了,外人一般覺察不了,等到賺得盆滿缽滿,悄悄提出錢來,不動聲色地繼續做交易所老板。當他們把方向做反了,做了多,蒜價卻下跌;做了空,蒜價卻上漲的時候,他們會采取一些挽救措施,譬如說,私下做手腳,讓盤麵上顯示的價格有利於自己;或者下令提高保證金;或者限定跌漲幅度;或者禁止訂立新倉;或者強行平倉;或者用一些“技術手段”苟延殘喘,如聲稱出現技術故障,暫時停盤,等等。這樣的話,他們的“狐狸尾巴”往往暴露,被交易商們揪住不放,導致電子盤垮台。
有的交易商向我講,還有的電子盤自己製訂規則,采取“關門打狗”的卑鄙手法,讓你進去之後任其宰割,這種事最可怕。在“大蒜華爾街”,一位中年蒜商說:就是叫我爺爺,我也不上電子盤了,那裏麵太黑了!
近幾年,因為存在違規行為先後垮掉並且影響巨大的,有龍鼎盤、南店子盤和恒豐盤。
龍鼎公司:驚天動地
龍鼎電子盤的創辦公司,是山東一品集團。這家公司曾經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大蒜專業經濟合作社組織,並且是中國首個對美國大蒜反傾銷應訴並且勝訴的企業。這次勝訴,打破了美國進口大蒜達376.67%高額關稅堅不可摧的神話,首次獲得零稅率,公司董事長蘇欽東也被業內稱為“蒜王”。
龍鼎公司於2007年成立,是專門從事大蒜等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平台。蘇欽東雄心勃勃,宣稱要讓全世界做大蒜電子交易的都到龍鼎,三年之內達到每年成交量一千億的目標。
資料顯示,短短兩年多,龍鼎就在4個直轄市和10個省份成立160多個營業部,發展交易商1.2萬人,累計實現交易額5487億,交易量12005萬噸。在鼎盛時期,日最高成交額20億元,日最高成交量53萬噸,交易人數位居全國農產品電子盤第一。開業兩年半,手續費就收入5000多萬元。
問題出現在2009年11月。這時,大蒜市場上的現貨價格一個勁地上漲,龍鼎盤上的價格卻是低迷徘徊,現貨到了每噸7000多元,盤麵上還是4000元。
董剛向我講過,那時他在一次會議上遇見蘇欽東,對他提出告誡:
我說首長啊,咱們都是幹老總的,幹電子交易市場的,期貨應該根植於現貨。可是現貨已經到了四塊了,你電子盤上才兩塊錢,我就不懂了。你現在已經在天空飛了,你自己就說了算了。他說,哎呀董剛,沒問題。我說啥沒問題啊?他說歐洲那邊有兩億多歐元與我合作。我就跟他開了句玩笑,我說就怕這兩億歐元還沒等到,這邊就OVER了。我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文章,叫皇帝的新裝,皇帝光著屁股,非得叫他的手下說他穿著綾羅綢緞,最後這謊言被三個小孩戳穿了。這個皇帝呢,隻是丟了一下人,你這個謊言戳穿了,以我現在給你計算,你需拿幾個億。我估計,你已經巨虧五個億。你要少了這個錢,你撐不過半年,一定倒閉。
談到後來,我說蘇總,我送你八個字,第一,身敗名裂,第二,傾家蕩產。你要是能逃脫我的眼光,我再也不進大蒜行業!我就直接說在你臉上,我也不管你的政治資本,也不管你啥,你這種違反市場規律的操作模式,必死無疑!
期貨嚴重背離現貨價格的現象,這時引起了蒜商們的警覺。多頭紛紛要求實物交割,而龍鼎盤不做回應,一拖再拖。
此時的龍鼎,已經因為參與做空,深深陷入了泥沼。
後來,龍鼎高層向社會交代了內幕:是一個叫作侯大偉的大連商人把龍鼎毀了。從7月下旬開始,侯大偉開始參與龍鼎盤交易。當時蒜價每斤1.7元左右,他判斷蒜價會下跌,就建起空倉。但後來大蒜價格並沒有如他所料下降,反而節節攀升。到了2.1元左右時,他本該割肉出局,卻不斷追加,共打入賬戶6800萬元保證金。接下來,大蒜價格繼續飆漲,侯大偉的保證金很快消耗殆盡,麵臨爆倉。
2011年6月9日,我在鹽城向當時在龍鼎擔任副總經理的張立新求證,那時候大蒜的市價和龍鼎盤價相差那麼大,這裏麵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說,是主力看錯了方向,人家都看漲,他看空。這個主力,就是老侯。
主力看錯了方向,龍鼎盤負責人卻因一念之差,鑄成大錯。他們如果痛下決心,將侯大偉的空倉強行平掉就對了。但侯大偉不願意平倉,說要回大連再帶來2億元。為幫助他贏得翻身的機會,市場決定“借”給他一部分資金,向他賬戶中輸入3000萬元。這筆巨款,其實是虛擬的。想不到的是,侯大偉回大連之後,玩起了“人間蒸發”,音訊皆無。
這時,更多的多頭湧入龍鼎盤,龍鼎盤的蒜價跟著上漲。龍鼎盤為保住侯大偉的倉位,就不得不追加更多虛擬保證金,一直追加到2億元之多。
而且,龍鼎盤反守為攻,以更多的虛擬資金(這些虛擬資金,被蒜商們稱為“龍鼎遊戲幣”)打壓期貨價格,使期貨價格遠遠低於現貨價格。這種巨大的價格倒掛,雖然減少了空方的賬麵虧損,但應付不了多方。多方要求現貨交割,龍鼎盤顯然沒有那麼多現貨。即使擁有現貨,如果將7000元一噸的現貨以4000元左右的期貨價格交割,那也會賠了血本。
龍鼎盤在虧錢的過程中,挪用了客戶的保證金。至ZJS1003合約臨近交割,龍鼎盤已經無力繼續為客戶出金,徹底倒台,損失高達3個億。董剛說,龍鼎正好死在了“911”,因為這一天是那份合約交割的日子。
交易商損失慘重,有1.1萬名交易商的2億保證金拿不出來,光是金鄉的周興安一人,就有4000多萬砸在了那裏。
在邳州宿羊山鎮,龍鼎興盛時在那裏設了兩個代辦站,路東一個,路西一個。一個叫張平的蒜商2009年在大蒜現貨生意上賺了20萬,但他參與龍鼎盤的大蒜交易,做多,卻虧了30萬。他以一噸3000多元的價買了90噸0911合約,眼看現貨一個勁地漲,到了7500元。他想,等到交割把蒜拉回來,哪怕給我垃圾蒜,我還能賣2.7元一斤,相當於5000多塊錢一噸,可以賺20萬塊錢,結果龍鼎盤玩弄手法,讓他被迫認賠平倉,一個蒜瓣都沒有見到。談起龍鼎盤,張平氣得罵道:““簡直是流氓!”
事情出了之後,龍鼎公司總經理蘇騫向媒體記者表示委屈:“被坐莊的背後是什麼呢?是大蒜現貨市場的炒作,非產業資本的介入,人們對大蒜的狂熱。當然也有我們自身管理的問題,沒有去及時遏製風險。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即將掉下懸崖時,跳車也是死,跟著車掉下去還是死。有人批評我,為什麼不早踩刹車。這話非常對,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董事長蘇欽東自嘲:“這個婁子捅得不小。我又幹了一次驚天動地的事。”他說的“驚天動地”,上一次是與美國打反傾銷官司獲勝,在業內出了大名;這一次,則是龍鼎盤不慎違規,驚動了國家相關部委。
大蒜電子盤資深人士張立新說,龍鼎盤出事,加速了這個行業的整合速度,它以最快速度引起了國家很多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如果不是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國家對這個行業的監管力度還沒有現在這麼嚴。
南店子盤:與“空軍”對陣
據說,金鄉大蒜國際交易所的垮掉,是因為直接插手做多。
這家交易所原來叫“金鄉大蒜果蔬電子交易市場”,因為租用了金鄉縣城南部南店子村的辦公樓,在“大蒜華爾街”的中段,俗稱“南店子盤”。據董剛說,因為經營不善,這個電子盤虧損83萬,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處於癱瘓狀態,他和桑連運等人就把它接了過來。
桑連運是金鄉本地人,原是一家農產品加工公司的董事長,長期從事大蒜加工貿易。這人原來在大蒜界口碑不錯,有個資深人士向我講,他當年曾去桑的企業學習蒜片加工技術,桑對他毫無保留,說:我教會了你們,但五年內你們不會超過我。這人不服,然而回去試試,還真是幹不過桑連運,同樣生產一噸蒜片,他用的成本都要比桑連運的廠子高出不少,此後對他心悅誠服。
桑連運和董剛於2009年初接手金鄉大蒜果蔬電子交易市場,同年3月改名,完成工商變更登記,董剛出任法人代表和董事長。董剛說,光是買電子盤的軟件,就花了20萬。
這個電子盤剛開始運營時,業務量並不大,董剛說,這是他有意為之,因為他看到龍鼎盤出現了問題,上級肯定要整頓,所以要穩紮穩打走著瞧。用董剛的話說,“用了一年才發展了個雞蛋殼,一共盈利六萬塊錢。”我問為什麼才盈利那麼一點,他說:“要是盈利六百萬,才要我的命來!”
他是慶幸自己業務量小,躲過了2010年國家有關部門來金鄉的“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