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一以後的十幾年中,秦始皇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27] 據估計,當時全國的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占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秦二世時期,農民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這種種情況說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統一事業的同時,也造成了秦王朝傾覆的條件。
變亂紛起
參見:秦末農民戰爭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28] 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槁,自備糧食,轉輸至鹹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他繼續修建阿房宮,繼續發民遠戍。徭役征發的對象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一觸即發的地步。[29]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在農民醞釀反秦的時候,潛伏著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在俟機進行分裂活動。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東郡出現“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刻辭,就是這種分裂活動的征兆。[30]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一隊開赴漁陽(今北京密雲)的閭左戍卒九百人,遇雨停留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境),不能如期趕到漁陽戍地。秦法規定“失期當斬”,戍卒們麵臨著死刑的威脅。但根據出土1975年的《睡虎地秦簡》,“失期”僅為城旦的處罰,所以此處存在異議。於是,在陳勝、吳廣的領導下,在大澤鄉舉起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旗幟。陳勝,吳廣他們殺押送他們的秦尉,[31] 率領戍卒,用已被賜死的秦公子扶蘇和已故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農民反秦。[32] 附近農民斬木揭竿紛紛參加起義。起義軍分兵東進,主力則向西進攻,連下今豫東、皖北的銍、酂、苦、柘、譙(分別在今安徽宿縣,永城、鹿邑、柘城,安徽亳縣境)諸縣。當他們推進到陳(今淮陽)的時候,已是一支數萬人的聲勢浩大的隊伍了。[33]
在起義軍的影響下,許多郡縣的農民殺掉守令,響應陳勝;特別是在舊楚國境中,數千人為聚者到處可見。一些潛藏民間的六國舊貴族、遊士、儒生,也都乘機來歸,憑借舊日的地位,在農民軍中發揮影響。遊士張耳、陳餘甚至勸陳勝派人“立六國後”,被陳勝斷然拒絕。
陳勝自立為“張楚王”,[34] 分兵三路攻秦:吳廣為“假王”,西擊滎陽;武臣北進趙地;魏人周巿攻魏地。吳廣軍在滎陽被阻,陳勝加派周文西擊秦。周文軍很快發展到車千乘,卒數十萬人,進抵關中的戲(今陝西臨潼境),逼近鹹陽。[35] 秦二世慌忙發修驪山陵墓的刑徒為兵,以少府章邯率兵應戰,打敗周文軍。[36]
周巿在魏地立舊魏貴族魏咎為魏王,自為魏丞相,並派人到陳勝那裏迎接魏咎。舊貴族的勢力很活躍,渙散了農民起義隊伍。陳勝缺乏經驗,決心不夠,眼看著分裂局麵的形成。陳勝周圍也出現了不團結的現象。秦將章邯軍連敗周文,周文自殺。[37] 章邯又東逼滎陽,吳廣部將田臧殺吳廣,迎擊章邯,一戰敗死。[38] 章邯進到陳,陳勝敗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被叛徒莊賈殺死,陳縣失守。[39] 陳勝部將呂臣率領一支“蒼頭軍”英勇接戰,收複陳縣,處決了莊賈。陳勝作為反秦的先驅者,領導起義隻有半年就失敗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卻被他激起,繼續不斷地衝擊秦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