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平性原則
這裏所說的合平性原則,不是搞平均主義,使每個學生在一堂課中都得到相同的學習結果,而是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滿意的學習結果。對於一次課的教學,教學目標都是由教材本身決定的,具有唯一性。然而我們在策劃教學方法時,必須使普遍性和個別性相結合,在任何一個班級裏都有上、中、下三等學生,“中”是普遍性的,而上、下是個別性的。我們策劃的教學方法,一般來講應把握到這樣的水平,中等學生經過努力,經過教師指導學生交流可以達到教學目標。如果我們的教學方法隻有普遍性,而沒有個性,其結果是“下”這個層次的學生達不到教學目標,而“上”這個層次的學生又覺得沒吃飽,這是教學策劃不到位所造成的不公平現象。解決這一現象,除了遵循前麵提到的針對學生原則外,在課堂時間的劃分上也要做到公平。教師叫學生回答問題、講述學習方法、進行學習總結等往往給上等生再現的機會多,其次是中等生,下等生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這樣給下等生造成了心理上的負麵影響,反正老師也不叫我,出耳朵聽就是了,失去主動性和信心。所以我們在作教學策劃時,一定在時間上保證有下等生、中等生、上等生分別的表現機會。當然在時間上,也不能搞平均主義,而是根據需要恰當的掌握,使下等生在表現中生成自信,看到希望;使中等生在表現中覺察到差距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使上等生在表現中能夠發揮創新思維和能力,表現出銳意進取的精神。
(五)靈活性原則
這裏所說的靈活性,是專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出現偶然現象時,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而采取的角色的適當調整變化。在創新型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內容的意義都有自身的解讀,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地進行變革與創新” ,經常會出現出乎預備的現象,甚至是教師還不明白的問題,如回答問題時,學生的奇思妙想,解決問題的異想天開,教學實踐的背道而馳等等,這些現象的出現,很可能使教學進程受阻,甚至使教師處於被動狀態。怎麼對待這些情況,教師應采取什麼態度,是武斷地,不分青紅皂白地給以批評,還是對其中的積極因素給以肯定和表揚;是給以阻止,還是給以引導;是給以不理采,還是給以重視,都將對學生和教師產生重大影響。如果采取前者,學生們主動性、創新精神乃至人格,都將受到打擊,甚至影響學生對以後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做對教師的形象、誠信、人格也都要產生負麵影響。這就要求老師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必須重視,恰當地把握自己,采取靈活應變的態度,教師可以變為學生,組織者可以變為參與者,指導者可以變為合作者,等等。使教學向正麵發展,不但不會影響教學,還會使教學獲得意外的收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做教學策劃時,對這樣“易出事”的教學環節設有彈性時間,使教師有機會做出角色調適,引導學生思維的正向發展。
三、創新型課堂教學策劃的內容
(一)教學目標的策劃
教學目標策劃主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等內容。根據教材內容製定確切的知識目標、技術目標,用詞要準確;根據教材要求製定能力目標,可分為必須達到的目標和可以達到的目標。必須達到的目標是普遍性的,可以達到的目標是個性的。不是每節課都必須硬性的製定德育目標,但是必須對教材中所蘊含的促進人的品德修養、生命成長的因素發掘到位,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設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策劃的重要內容,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具有導向、製約和評價的功能。如何策劃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要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教學目標指向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應該明確通過教學活動後要達到的教學效果,學生應取得的學習結果。這些教學效果、學習結果是實際存在的,既可以實現,又可以測量。
(二)教學方法的策劃
一般來講教學方法都是通過教學模式來體現的。教學模式是具備某些固定特點的施教方案。因此策劃教學方法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確定應采取的教學模式,製定教學方案。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多種,但是這些模式都具備創新型課堂教學的特征。至於某種特定的教學模式,除了具備共性牲外,還在方法上、或者教學過程中有其特殊性、獨立性。究竟采取哪種教學模式,在策劃教學方法時,必須依據教材內容所提供的條件、所具備的特點,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現在教育技術所具備的條件,選擇教師最易駕駛的最有效的模式。
(三)教學過程策劃
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不同,教學過程的策劃結果是各有其特點的,隻有充分發揮這些個性特點,取得的教學效果才會最好。如果我們依認知規律按教學階段來策劃創新型課堂教學過程的話,各種教學模式也有其共性。
1.教學引入階段
教學引入階段主要包括引入教學目標、提出刺激性問題和教學情境引入等內容。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在這個教學階段,在教學策劃上必須突出兩點:其一,突出教學目標,叫學生明白學什麼,樹立自主學習的學習目標。其二,策劃出針對學習目標帶有強烈刺激的問題,或懸念、疑惑、期待等,使學生產生追求答案、欲知下文等強勁的心理狀態,產生積極地、主動地學習願望,要“大顯身手”,要“弄個水落石出”,使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發揮。對於這一點的策劃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一點,學生對所學內容沒產生強烈的願望,就談不上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將不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