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評曾國藩
【評主簡介】
錢穆要年冤,字賓四,江蘇無錫人。著名學者,尤以史學見長。曾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江南大學任教授。年避居香港,後往來於港台之間。晚年從事教學、著述活動。錢穆提倡新儒學甚力,以宋明理學為指導思想編纂曆史,以敘述曆史的方式闡發宋明理學的基礎思想,盛倡孔子心教。其著述頗豐,有《先秦諸子係年》、《近三百年學術史曳、《國史大綱》堯《國史新論》堯《中國文化史導論》堯《宋明理學概述》等四十餘種。
原文
若論近代人論學,能有親切指點者,在前清有湘鄉曾氏①。近人多隻曰曾氏僅是一文學家,而實曾氏於教人做學問方麵,主張義理②、考據③、辭章④、經濟四麵兼顧⑤,道路盡開闊,又能做人治學並重——經師人師⑥,不偏倚在一邊。在其家書家訓中,有不少方法指點,雖若卑之無高論,卻極親切。即如曾氏說:治學貴有恒,一本書必須從頭到尾通體讀。此話豈不隻是老生常談,似不成為一種學術專家之指示,其實讀書若不能一書從頭到尾通體讀,無論是講科學方法也好,提倡本位文化也好,總之是空論,非實學。
——節錄自《中國學術通義》
【注釋】
①曾氏:指曾國藩。
②義理:宋以來將理學稱為義理之學
③考據:考證、考究。
④辭章:詩文的總稱。
⑤經濟:經世濟民。
⑥經師人師:指通經學而立身並且可為人師法的人。
【譯文】
如品評近代人論學,能夠有親切指點的人,在清朝就有湘鄉人曾國藩。
近人大多隻認為曾國藩僅是一個文學家;其實不然,曾國藩在教導人做學問方麵,主張義理、考據、辭章、經濟四方麵都要兼顧,其治學道路很開闊,
又能做到做人與治學二者並重——是通經學而立身並可為人師法的人,不偏重哪一邊。在他的家書家訓中有不少方法對此加以指點,雖然這種指點很謙和,沒唱什麼高調,但也很親切。就像他說的那樣:治學貴在有恒心,讀一本書要從頭到尾通盤細讀。這句話難道不隻是老生常談嗎?似乎不可能成為一種學術專家的治學指示。但其實讀書如果不能從頭到尾通讀,無論是講科名學方法也好,還是提倡本位文化也好,總之都是空論,並非真正的學問。
【評析】
錢穆評曾國藩治學的這段話非常中肯。曾國藩確實提倡做人治學並重,曾這在其家書家訓中就有明確表述,並曾身體力行,建功立業,成為清代名臣,國所謂的“立德、立言、立功”,他都達到了。錢穆作為新儒學代表人物之一,藩以宋明理學為指歸,以複興宋明理學為己任。在這一點上,他與作為地主階藩級政治代表人物的曾國藩是相通的。故錢穆能明確指出曾國藩治學的實質——“經師人師”。這其實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優良傳統,做人、治學亦即“修身”、“濟世”並舉,積極入世。錢穆指出的這點,是頗有學術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