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端正其心,就是說要‘厚實’。‘厚’就是要寬容,就是自己想自立也得使人得以自立,自己想通達也得使人得以通達。自己不願意的事,就不要強加於人。居心厚道,就可以稍微糾正天下浮薄之風。‘實’就是不說大話,不追求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不切實際的道理,這樣就可以稍微糾正浮偽之陋習。”他用這些來勉勵自己,也用這些來警戒他的下屬。
然而挫敗的次數既多,德行與智慧也就隨之產生。曾國藩常常告誡諸將說:“寧可好幾個月不開一仗,也決不可以開仗而毫無安排、準備和算計。凡是用兵的道理,本來力量強而故意向敵人顯示儒弱的多會打勝仗,本來力名量弱小而故意向敵人顯示強大的多半會打敗仗。敵人向我進攻,一定要仔細人考究衡量而後再應戰,這樣多半會打勝仗;隨意而沒有考究衡量,輕率地發人兵向敵人進攻的多半會打敗仗。兵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應常常存有一顆不敢評為先之心,必須讓對方打第二下,我才打第一下。……與強悍的敵人交手,曾總要以能看出敵人的漏洞和毛病為第一要義。如果在敵方完全沒有漏洞、毛國病的情況下,我方貿然前進,那麼我方必有漏洞和毛病被對方看出來了。不國要乘自己有急躁情緒的時候出擊,不要為大家的議論所動搖,自然能夠瞄準藩敵方可攻破的漏洞。”……然而,曾國藩自己率領部隊去開仗必敗,命將率領部隊去開仗則必勝。他用兵不善於製服敵人以取勝,而善於挽救部隊的失敗。受了挫折而不屈服,神情安閑,氣勢穩定,常常因為這樣而因禍得福,轉敗為功。所以諸將對他逐漸心服口服。曾國藩居官與治軍,儼然像一個讀書人;軍事匆忙,不廢文章。……
【評析】
《近百年湖南學風》一書撰寫於1943年。由於時代不同,階級立場和觀點不同,書中對於曆史人物,特別是對於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稱呼和評價,很多是不適合於今曰的,對曾國藩的評述,有些也是過了頭。因此我們在閱讀時,務必要加以注意。
但是,由於此篇的重點是敘述曾國藩對待人生、對待戰爭、對待學問的態度,因而有些地方還是值得借鑒和彰揚的。比如在談到曾氏對待人生的態度時,篇中指出他一生“不誑語,不晏起”;不圖富貴,不求功名,“惟有自正其心”;“不說大話,不騖虛名”,“不談過高之理”。在談到曾氏對待戰爭的態度時,篇中指出他的觀點是軍事變幻無常,須“澄心定慮,不可發之太驟”;“寧可數月不開一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應采取後發製人的策略,“須人打第二下,我打第一下”;與強敵交手,“總以能看出對方的破綻為第一義”。在談到曾氏對待學問的態度時,篇中指出他居官治事,“粹然儒者”;“戎馬倉皇,不廢文事”;“危城之中,益誦書史”。所有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