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學問和事業合為一體(1 / 1)

——胡哲敷評曾國藩之二

原文

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隻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①,一則清朝的曾國藩。二人都是以書生而克平世亂,都是在千辛萬苦中,把學問事業,磨煉成功,都是戎馬倥傯之間②,讀書為學不倦。不過王守仁天資高③,是高明一路的人,故其為學途徑,多偏於上達一方麵④,於下學功夫⑤,則言之頗少。曾國藩為篤實一路的人⑥,處處腳踏實地,故其為學途徑⑦,最合於下學之門。陽明之學學之不善,還會發生毛病;曾國藩的學問,則無論如何,都不會發生弊端。高明的人應該走這條路,遲鈍的人也應該走這條路,下學的工夫如此,上達的工夫亦不過如此。因為他對學問的見解,不與凡俗同,而自己又能身體力行的做出榜樣來,這便見得他的真學問。

——節錄自《曾國藩的治學方法》

【注釋】

①王守仁:明代浙江餘姚人,學者稱陽明先生。主張以心為本體,提出“求理於吾心”的知行合一說。

②戎馬倥傯(kSngzSng):從軍作戰緊迫匆忙。

③天資:資質。

④上達

⑤下學

⑥篤實

上進。

向人請教。忠誠老實。

⑦故:所以。

王守仁像

【評析】

胡哲敷在此篇中重點強調,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一位難得的能將“學問和事業”兩者相統一的偉人。曾國藩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了他比常人高明之處。如前篇一樣,如從封建的倫理準則來衡量,胡哲敷的這一評價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