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在爭議中死去(2)(2 / 3)

為了區別真人和機器人,埃林森列出了50條差異之處。“我首先想到的問題是,一個玩偶的眼睛如何能達到真人的效果。因為玩偶的眼睛並不能自動聚光,不可能做到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隨時調整焦點,”他說。在經過了一係列試驗之後,他建議庫布裏克部分地使用真人演員,或使用可以調節身體各個部位的模型,去完成一些對於電腦特技來說過於複雜的動作。

庫布裏克並沒有接受埃林森的建議,針對埃林森提出的問題,他要求特技人員在電腦裏做出這個男孩在不同景別下的表情和動作。“也許是意識到這樣做會耗費巨大的資金,”埃林森說;“他開始詢問某個特技鏡頭一分鍾要花多少錢這樣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莫倫感覺到與庫布裏克的合作已經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們所作的任何嚐試都得不到他的肯定,”他說,“他總是在尋求新的東西,這些東西已經超出了現有技術的範疇,是我們目前所無法勝任的。”漸漸地,莫倫感覺到庫布裏克對《人工智能》的熱情明顯減退,盡管他還會經常詢問特技製作的進度,但在電話裏他更多的是在聆聽,偶爾會說一句“噢,是嗎?”

此刻,庫布裏克已經將他的注意力轉向了《大開眼戒》。與此同時,埃林森離開了工業之光與魔幻公司,莫倫和戈爾曼則飛赴海外接手《侏羅紀公園》續集《失落的世界》的特技製作。直到2000年,庫布裏克去世的一年後,莫倫才重新出任《人工智能》的視覺特效總監。作為導演,斯皮爾伯格並未要求莫倫憑空創造出一個機器人男孩,而是選擇由童星哈利·喬爾·哈斯蒙特扮演。實際上,直到去世前一天,庫布裏克仍在電話裏描繪著他想象中的《人工智能》以及那個名叫戴維”的機器人男孩。

“他的眼距相對較寬,這樣可以和正常人區別開,更像是一個外星人,”他說,“他的身體內部像是有許多燈泡,皮膚飽滿紅潤,似乎有光要透射出來。盡管是男孩的長相,但他實際上是雌雄同體的,沒有顯著的性別特征……”

當莫倫最終在銀幕上看到《人工智能》時,他的腦海中依然飄浮著庫布裏克為他描繪的形象,心想那或許是這部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早在1971年4月,距離《發條橙》收畫還有幾個月時間,華納兄弟公司對外發布了一條簡短的消息:庫布裏克將於當年秋天開拍《史詩吟誦者》,改編自阿瑟·施尼澤勒1926年的小說《夢幻故事》。

施尼澤勒死於1931年,生前是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名醫生,熱衷於以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創作有關性墮落的諷刺小說。他堅信即使再浪漫的愛情也會被相愛雙方各自的性幻想摧垮,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愛情。

庫布裏克第一次接觸到施尼澤勒是通過馬克斯·奧菲爾斯1950年的影片《輪舞》,它是根據施尼澤勒1900年的舞台劇改編的。在這部電影中,幾對情侶陷入了彼此掠奪另一半的怪圈,A和B上床,B和c上床,C和D上床,D又和E上床,直到K發現枕邊睡的是A,這場遊戲方告結束。庫布裏克最初是被奧菲爾斯流暢的鏡頭風格所吸引,但他同時發現這部電影提供了人類異性相吸的一個非浪漫化的版本。

《夢幻故事》第一次翻成英文時,用的是《史詩吟誦者:夢幻小說》的書名,該書很快就印了4版。它講述的是一個施尼澤勒最擅長的故事:弗裏多林是維也納一名事業有成、交際甚廣的醫生,他與妻子阿爾貝蒂娜過著幸福的婚後生活,膝下還有一個年幼的孩子。這對夫妻經常出沒於化裝舞會,次日還會在一起大談彼此與不知姓名的舞伴之間的遭遇。

弗裏多林對一個跟他跳過舞的波蘭女孩念念不忘,而阿爾貝蒂娜則坦白說,弗裏多林向她求婚的那一天,她實際上已經做好準備,隨時會把貞操獻給第一個向她求愛的男人。

這時,弗裏多林的一位老病人去世了,他被叫了過去。死者的女兒因照顧病人多時而有些精神恍惚,她主動跪下來向弗裏多林示愛。弗裏多林意識到對方願意毫無防範地跟他上床,但他卻拒絕了。告辭後,他信步走進一家妓院,發現自己與一名年輕漂亮的妓女同處一室。這名女子脫去了上衣,願意免費為弗裏多林服務。他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拒絕了。

在咖啡館裏,他遇到了老同學納奇蒂加爾,一名出色的鋼琴師。納奇蒂加爾正在等人接他去一個私密的化裝舞會上彈奏鋼琴。他第一次去的時候被蒙住了雙眼,而且被要求背對跳舞的人。不過,他還是從鏡子裏偷看到那些參與舞會的男女都打扮成了修士或修女,場麵十分詭異。

弗裏多林懷疑納奇蒂加爾是在想入非非,於是要求對方安排他想方設法混進了舞會。結果他看到的是一群戴著麵具的裸體美女與穿著衣服的男人們翩翩起舞。弗裏多林被發現了,關鍵時刻,其中一名女子挺身而出,表示願意替他接受懲罰。

第二天,弗裏多林被請去醫學院解剖一具從河裏打撈上來的女屍,她顯然是吸毒過量身亡。弗裏多林懷疑她就是代他受過的那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