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捭闔(1)(3 / 3)

七、詩禮發塚

“詩禮發塚”形容滿口仁義道德而實際上卻幹盡壞事的卑劣行徑。

此典出自《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塚。”

千萬不要以為儒家學說不會把人引入歧途。你瞧,詩禮傳家的儒生,卻幹起了掘墓盜物的肮髒勾當!

有一次,一個道貌岸然的大儒帶著小儒去盜墓。小儒掘開墳墓,緊張地忙碌著,大儒站在旁邊望風,以高高在上的口氣對小儒說:“東方已經發白,天快亮了。你做得怎麼樣了啊?”小儒回答道:“我還沒有解開死人的裙子短衣呢。瞧,他的嘴裏含著珠玉!”大儒說:“《詩經》中本來就說:‘麥苗兒青青啊,生長在山坡上。你這個貴人,活著的時候那麼吝嗇,不肯救濟窮人,死後含著珍貴的珠玉幹什麼!’喂,師弟,趕快抓住他的鬢發,揪住他的胡須,用錘子輕輕地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撬開他的兩頰,千萬不要碰壞他嘴裏的珠玉!”

八、愛身避死

“愛身避死”表示貪生怕死,畏縮不前。

此典出自《漢書·張敞傳》:“處此緊急時刻,不敢愛身避死,願效忠陛下,竭盡全力以除盜賊,以安百姓。”

漢代有個人名叫張敞,漢宣帝劉詢時,初任太仆丞,後為豫州刺史。

當時渤海、膠州地方的官吏失職,數年糧食歉收,盜賊蜂起。張敞聽到這個消息,決定去那些地方平定,於是上書皇帝說:“近聞膠州、渤海地方連年歉收,盜賊並起,至攻官寺,到處搶劫;地方官吏,已失綱紀,因而奸宄不禁。在這緊急時刻,不敢愛身避死,願效忠陛下,竭盡全力以除盜賊,以安百姓。”宣帝看了張敞的上書,十分高興,就拜張敞為膠東相,賞賜黃金三十斤。張敞到了膠東之後,采用勸善懲惡、有功者賞、頑抗者斬的辦法治理膠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平亂中因立功而調補為官者數十人,從此盜賊解散,渤海、膠州平定下來。

不久,長安市內,盜賊蜂起,宣帝又令張敞去進行治理。張敞采用走訪長安父老,教育並利用偷盜者的首領,采取獎懲結合等多種辦法,很快就製服了盜賊。當時人們對此評論說:“張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

九、昭忌獻計魏王

秦國攻打韓國的管城,魏王派兵去援救韓國。魏臣昭忌說:“秦國是強國,韓國和魏國又與秦國接壤。秦國不出兵進攻則已,若出兵進攻,不進攻韓國,就進攻魏國。現在幸好是進攻韓國,這是魏國的福氣。大王若去救援韓國,解除進攻的是韓國的管城,遭受進攻的,必定是魏國的大梁。”魏王不聽,說:“若不救援韓國,韓國就怨恨魏國,它向西與秦國聯合,秦魏兩國一致,魏國就危險了。”於是去救援韓國。

秦國果然放棄管城,攻打魏國。魏王很害怕,對昭忌說:“我沒有采用先生的計謀,大禍臨頭了,怎麼辦呢?”昭忌便為了此事去拜見秦王,說;“我聽說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不會夾插個人的偏見去理政,要參考各種意見行事。希望大王不要攻打魏國,聽從我的意見。”秦王說:“為什麼?”昭忌說:“山東諸侯各國的合縱聯盟,時合時離,為什麼?”秦王說:“不知道。”昭忌說:“諸俟的合縱能組織起來,是因為大王的決策變化不定;合縱解散,是因為大王的決策一以貫之。現在您攻打韓國的管城,韓國已經危機,但尚未滅亡,您又把軍隊調去攻大梁。這隻能促使諸侯的合縱組織起來,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事實:以為秦國的要求變幻不定,沒有可靠的。所以替大王著想,不如去製服趙國。秦國製服了趙國,燕國就不敢不順從秦國,那樣,楚國和齊國就不能單獨合縱了,諸侯與秦國抗衡的勢力就減弱了。”秦王於是停止。

一〇、鄭莊公與母對唱

曾經被周幽王的烽火戲弄過的諸侯們,也不是個個見死不救,有個精忠報國的“鄭桓公”就老遠跑來看熱鬧,結果被磚頭砸著了,喋血在陝西鎬京。他的孫子,就是鄭莊公。

鄭莊公這人,身體協調性不好,出生時候按道理應該是腦袋先伸出來,可是他小人家一時惶急,舉動失措,大腿先邁出來了,特不順溜,弄得鄭媽媽很疼痛,出來後也沒向媽媽道歉。所以媽媽不喜歡這孩子,叫他“寤生”,表示寒磣他,就像管戴眼鏡的人叫“四眼兒”。

鄭媽媽後來又生了一個孩子,這回生得中規中矩,紅嘴白牙,一表人材,深得鄭媽媽之愛。長大之後就準備造反,異想天開奪他大哥鄭莊公的權。他著手擴大滎陽城圍,當時大周朝對城圍都有統一限製,怕諸侯勢大造反來的。鄭二弟不管這一套,他擴張了自己的土圍子,又擴充了戰車編製,還要求西鄙、北鄙都聽他調度,錢糧交他。

“鄙”是城外郊區,邊鄙農村的意思。自謙說“鄙人”,比如周作人老頭子常在作文裏自稱鄙人,就等於自謙說“俺”,或者“俺農村人”。

鄭老二種種蠢蠢不忠的舉動傳到鄭國都城,鄭莊公恨恨地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這句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聽起來正義凜然,實際不是那麼堂堂正正。鄭莊公有養禍的意思:為了除掉自己的競爭對手—弟弟,先姑息放縱,聽憑他可勁兒折騰,等弟弟罪行犯大了,再跑去幫弟弟“解脫”,給他收屍,名正言順地誅滅他!這是一種欲擒故縱的把戲,後代不斷有人臨摹,比如蔣介石把看著不順眼的異類軍閥逼反,然後再剿滅收編之。

鄭老二觀望了一下,看看大哥沒什麼反應,就征發戰士,宣布造反。

大哥鄭莊公發出二百乘正義之師,鳴鼓而攻老二,打得老二沒命地逃。最後看看沒轍,隻好望著天空,哭著鼻子自己了斷了。

看見弟弟已經含笑九泉了,鄭莊公感到了深似太平洋的深深開心。開心之餘,鄭莊公就把老媽也打入了冷宮,誰讓你想幫老二殺我呢!

鄭媽媽沒有像宮廷鬥爭失敗的節烈皇後那樣,把自己的脖子升到冷宮的房梁上去。她認為生命是一個值得維護的奇跡,賴活著還是比好死好。這時候,一個叫“穎考叔”的年輕人出場了,跑來啟發鄭莊公。穎考叔手裏拎著一隻捉來的山雞,喬模喬樣地獻給鄭莊公說:“山雞這東西,小時候吃媽媽捉來的蟲,大了反過來啄媽媽。最不是玩意兒了!”

鄭莊公有點不自在了,覺得自己不孝順娘,好比就是山雞,是禽獸一般的東西,滿麵羞慚,可是,鄭莊公發過“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毒誓,不要再見老媽了。古人是很重視誓咒的,發的誓都被雷公爺爺錄了音,說話不算數要遭雷劈的。怎麼辦?

穎考叔有辦法,他領了一隊民工,在宮院裏挖地道,從“黃泉”地道直通鄭媽媽的冷宮。母子倆在黑乎乎像歌廳一樣的地下室相見,重歸於好,並且各自唱歌。兒子唱:“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母親唱:“大隧之中,其樂也泄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