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召集幕僚商議,問眾人那日中三足烏鴉小旗是何意。幕僚們回答不出來。趙知州說典故出自《史記》的《司馬傳》。文曰:“幸有三足烏為之使。”安德海掛此旗的意思是暗示人們他是奉西太後的懿旨。趙新隨後帶兩名心腹隨從,主仆三人騎快馬直奔濟南,到山東巡撫衙門(該衙門是明洪武年間齊王府)遞上了手本,通報德州知州有要事拜見撫台大人。山東巡撫丁寶楨就把趙新讓到西花廳敘談。
丁寶楨是一位鐵麵無私、不喜趨奉的好官。他對安德海憑西太後之寵,種種不法,早已心中不滿。接到德州知州趙新的稟報後,便動用緊急公文,派快馬分別下令東昌(今聊城)知府程繩武,駐東昌總兵王心安,濟寧知州王錫麟,泰安知縣何毓福及沿河各縣,對安德海一夥跟蹤準備緝拿。
此時,安德海船已行至臨清,因河水淺無法前行,他便讓人雇用20餘輛大車,浩浩蕩蕩沿大道到了聊城。後又折道東行,直奔泰安,夜宿義興客棧。
聊城知府程繩武、總兵王心安來到泰安縣知縣何毓福府上,商量怎樣捉拿安德海一夥。何毓福安排泰安參將姚紹修,率領泰安營士兵,把義興客棧包圍起來。士兵最後終於在院內水井中發現了安德海。原來安德海聽到動靜,見事不妙,自己便帶著部分從皇宮盜出來和沿途搜刮來的金、銀、珠寶等,進後院把它藏進水井裏。士兵發現後,很快把他捉住。何毓福命人將井裏藏的東西打撈上來,連人帶東西連夜解省。王總兵等帶騎兵夾車護衛,天明抵達濟南,安德海被押交撫院。丁寶楨命撫標中軍緒承參將、臬司潘蔚,把安德海寄押在曆城監獄。
安德海在慈禧太後麵前得寵後,連同治也不放在眼裏,處處找小皇上的茬,因此載淳恨透了安德海。鹹豐死後,6歲的載淳就問:“我當皇上,能說殺誰就殺誰嗎?”貼身太監問要殺誰,載淳在其手上寫了“小安子”。
時機終於來了。同治得知安德海想出京為他置辦龍袍,於是靈機一動,來了個“我不管那閑事”。
安德海離京,載淳立即到長春宮綏壽殿去找慈安太後商量。安德海離京期間,必有折子奏來,隻要慈禧不知,事情就好辦。於是慈安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以慈禧近日身體欠佳為由,建議讓皇帝看奏折,學習處理政事。慈禧也同意,就傳懿旨:內奏處的黃匣子先送給皇帝,讓皇帝每天下了書房到自己的翊坤宮看奏折。這樣一來,就有了剪除安德海的良機。
八月初五夜,丁寶楨親審安德海。安德海堅持說是奉西太後懿旨出京。可地方既沒見到明發上諭,安德海手中又沒有奉準出京的勘合,當然丁寶楨不認可。丁寶楨厲聲斥道:“你攜帶婦女,擅用龍鳳旗,還有小旗子上那玩意兒;你一路招搖,驚擾地方,不要說是假冒欽差,就算果有其事,淩遲處死,亦不為過。”安德海這才軟下來,求丁大人高抬貴手,放他一馬。丁寶楨為穩妥起見,先把安德海等人押曆城縣,並馬上修書一封奏明皇上,等候朝旨。
載淳終於盼來了丁寶楨關於安德海的折子。他瞞著慈禧立即召見了恭親王奕和內務府大臣明善及其他有關大臣,決定讓恭親王馬上趕到軍機處,命軍機大臣寶望執筆擬密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卻說泰安在捉拿安德海時,因有幾個隨從上街玩耍,漏網後連夜跑回京城稟告了慈禧。所以,皇上的聖旨未到,慈禧太後的懿旨就先到了濟南。何毓福等人建議丁撫台接旨不開讀,因為內容一定是赦安德海,如不遵照執行,便有欺君之罪;如開讀,放回了安德海等於放虎歸山。太後的懿旨應隆重開讀,先供奉起來,建皇亭接懿旨才行。於是,在院東建皇亭。以爭取時間等候皇上聖旨的到來。
慈禧得知安德海泰安被捉和他家被抄的消息後,非常生氣。但她心想,反正我的懿旨比皇上下得早,也許能保他一命,所以,慈禧就沒有再追究。第二天晚上,廷寄到了正在焦灼等待的丁寶楨手中。丁寶楨命臬司潘蔚立即批了斬標,由撫標中軍緒承監斬。曆城知縣即刻命人到獄中將安德海提到巡撫衙門,驗明正身,幾個戈什哈(滿語親兵)架著被綁的安德海來到西刑場。這時號筒吹響,劊子手大刀一揮,安德海這顆罪惡累累的腦袋便滾落在地上。
一八、張冠李戴
“張冠李戴”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此典出自明代田藝蘅《留青日劄》卷二十二:“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公而戴之。’”
東昌有個牛醫的女兒名叫胭脂,她既美麗又聰明,一心想嫁個好丈夫。但一般有身份的人家都因為她父親是牛醫而蔑視她家,所以遲遲沒訂婚。一天,她送鄰婦王氏出門,見一少年經過,很有風度,他走遠了,胭脂還遠遠望著他。王氏說:“他是鄂秋隼秀才,跟你恰是一對,我給你做媒好嗎?”胭脂聽了羞紅了臉不說話。不過心裏以為王氏真的給她做媒,所以十分高興。可是一等半月沒消息,胭脂飲食無味,病了。王氏來看她,問她病因,她不說,王氏猜到了,在她耳邊說:“我丈夫出門做生意了,等他回來,叫他去鄂家做媒好麼?”胭脂笑逐顏開。這王氏從小和一個宿生要好,嫁了人還和宿生往來。有一天晚上宿生又來了,王氏便將胭脂為鄂生而害相思病的事告訴了他。宿生早就聽說了胭脂長得漂亮,第二天晚上,他便翻牆進了胭脂家,自稱是“鄂生”,抱著她求歡。胭脂不肯,說:“你再不放手我就叫了!”宿生怕搞僵隻得鬆手,胭脂說:“我願做你的妻子,但決不能私通,你請媒人來吧!”宿生無奈脫下她一隻鞋帶走了。宿生沒有占到便宜,於是又到王氏家睡覺,誰知卻將那鞋搞丟了,怎麼也找不到。王氏問他找什麼?宿生隻好把經過告訴了王氏。誰知他們的談話被窗外一個叫毛大的賊聽到了,而毛大恰巧又拾到了那隻鞋,毛大不由得欣喜若狂。第二夜毛大翻牆來到胭脂家,胭脂父親聽到聲音,持刀追賊,卻反被毛大殺死,那隻鞋子丟在屍體旁。第二天,縣官追問這鞋怎麼會在屍體旁的,胭脂為父親悲痛之極,直說是“鄂生”脫去了。縣官把鄂生捉來,不容分說一陣毒打,便把鄂生定為凶手,判死刑,報到濟南府。知府吳公很幹練,一看鄂生不像凶手,追問之下,才知鄂生根本不認識胭脂,胭脂卻曾托王氏做過媒。於是把王氏抓來,逼問之下,供出了宿生假冒鄂生的事情,於是宿生死罪難逃了。大家都稱讚吳太守英明。宿生雖脫履卻並沒有殺人,負屈上告,學使施公反複思考,負責處理這個案件,他將王氏找來,詢問她有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過其他人,王氏說:“沒有。”“那麼有哪些人調戲過你嗎?”王氏說出毛大等四人。施公把這四人抓來,說:“凶手必是你四人之一,讓神來指出凶手到底是誰!”於是晚上把廟壁塗黑,將四人放入廟內說:“誰是凶手,神會在他背上寫明的。”毛大心虛,害怕神真的會在他背上寫字,於是將背靠著牆,於是他的背上就染上了黑墨。第二天,施公說:“真凶是你!”毛大不打自招了。
於是宿生、鄂生被釋放了,鄂生和胭脂結為夫妻。此案假中有假,“張公帽戴在李公頭上”,如果不認真詳察,險些冤殺了鄂生或宿生。
一九、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的意思是,時而事秦,時而事楚,反複變化。人們用它比喻反複無常。
此典出自宋代晁補之《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戰國時代,秦、魏、韓、趙、楚、燕、齊,被稱為戰國七雄。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和楚國是最強盛的。當時,魏、韓、趙、燕、齊等國家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時而靠近和侍奉秦國,時而又靠近和侍奉楚國,立場遊移不定,態度變化無常。一些政治方麵的說客也奔走於四方諸國之間進行遊說,並以此謀求升官發財之道,因此時而替秦國出謀劃策,時而又替楚國出謀劃策。
二〇、煮石為糧
“煮石為糧”形容仙家生活,也可用以指山林隱逸生活。
此典出自晉代葛洪《神仙傳》。
晉代葛洪《神仙傳》中記載,白石先生是中黃丈人的弟子,弄不清他的年齡到底有多大,因為在彭祖時期,他已經活了二千多歲了。他雖然道行很深,卻不肯修煉升天成仙之道,隻是求取自己不死而已。起初,白石先生處於貧困之中,吃不起長生不老之藥。於是他養豬放羊,在十多年中,節衣縮食積攢了萬金巨資,於是就買了大量的藥吃。常常煮白石當糧吃,後來索性到白石山居住,當時人把他叫作白石先生。鼓祖問他說:“您為什麼隻吃長生不老之藥,而不吃升天成仙之藥呢?”白石先生回答道:“天上怎麼會有人間快樂呢?我隻求自己不要死去就行了。天上至尊至貴的角色太多,如果去事奉他們,那不是比在人間還要辛苦。”所以,當時人把白石先生叫做隱遁仙人,這是因為他不求升天當仙官;也不想出名,讓別人知道他。
《晉書·鮑靚傳》中,鮑靚,字太玄,晉代東海人。五歲時,他對父母說:“我本來是曲陽李家的兒子,九歲時掉到井裏淹死的。”他的父母前去曲陽打聽這件事,找到李氏反複追問,證實了鮑靚的話是真的。鮑靚學業通達,內心和外表都有很好的修養,通曉天文,對玄妙的《河圖》、《洛書》很有研究,後來升為南陽中部都尉,任南海太守。有一次,他按照慣例外出巡視部屬,考察刑政,在海上遭到大風的襲擊,他饑餓難忍,就拿來白石煮起來充饑。
二一、不孫息摞雞蛋
春秋時,晉國國王晉靈公,平日貪愛玩樂享受。有一年,他下令興建一座九層高台,這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此,許多大臣反對,但晉靈公一意孤行,還說:“我建高台主意已定,誰再敢勸阻,立即斬首。”要保命的大臣都不再言語。
有個叫孫息的大臣,對晉靈公說:“我能把九個棋子摞在一起,上麵還能放上九個雞蛋。”晉靈公覺得很新鮮,於是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讓孫息擺擺看,孫息先小心地把九個棋子摞了起來,接著又把雞蛋小心地往棋子上放,放了一個,又放一個……
時,屋裏的氣氛很緊張,鴉雀無聲,一片寂靜,隻有雞蛋碰到棋子發出的響聲。圍觀的大臣們屏住呼吸,孫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這時失聲叫道:危險!危險!孫息說:“我倒不覺得這有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晉靈公驚異地說:啊!還有什麼比這更危險!”孫息說:“建九層高台就比這更危險。這高台三年都不一定建成。這三年之中,要征用多少壯丁服勞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織,百姓生活不下去,就會逃難,就會造反;國庫空虛,國力衰竭,鄰國就會起兵犯境。如果國家滅亡了,大王您怎麼能生存?難道說這不比摞棋子雞蛋更危險嗎?”晉靈公聽了,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頓時醒悟,對孫息說:“搞九層高台,是我的過錯。”
二二、治標不治本
盜賊的騷擾嚴重,晉國國君晉侯十分苦惱。這時,他聽說有一個叫郤雍的人,能從長相上辯別誰是盜賊,還能從眼神得知盜竊的內情。晉侯就讓他察找盜賊,郤雍果然本領高強,千百萬個盜賊中沒有一個遺漏的。
晉侯非常高興,告訴他的大臣趙文子說:“我得到了一個人,全國的盜賊將為此絕跡,哪兒還用得著那麼多人去捕盜賊呢?”趙文子說:“我的君主,您憑著偵察來捕盜,盜賊捕不盡啊!況且,部雍一定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