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飲醇自醉
此典出自裴鬆之注引《三國誌》:“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三國誌》裴鬆之注中引的這段話,原意是指喝著醇厚的美酒,自己不知不覺醉了。比喻同淳樸忠厚的朋友相交,會使自己的品德受到良好的影響和熏陶。這就是“飲醇自醉”這個成語的由來。表麵看來這個成語跟軍事沒有多大的聯係,其實不僅有聯係,說的還是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將領,這個人就是一代名將周瑜。
周瑜生於公元175年,死於公元210年。他儀表不凡,才華出眾,24歲時就輔佐孫策東征西討,對於孫氏政權在江東的建立和鞏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孫策對周瑜非常依賴和器重,任命周瑜為建威中郎將。安徽潛山名士喬公有兩個聰明美麗的女兒大喬和小喬,孫策自己娶了大喬,讓周瑜娶了小喬,由此可見孫策對周瑜的寵信。
公元200年,孫策中箭身亡,周瑜盡心竭力地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鞏固東吳政權,在朝臣中獲得了很高的聲望。
除了軍事和政治上的才能以外,周瑜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胸襟開闊,氣量很大,無論誰冒犯了他,他從不計較。這種寬厚謙和的品德,使他深得人心。演義和野史中,傳說周瑜氣量小,並不是史實。
當時,周瑜在東吳威望極高,隻有老將程普對他不滿。程普是當時東吳的一位功勳卓著的勇將,在朝臣中年紀最大,資曆最深,同僚們都尊稱他為程公。程普看到周瑜年輕得勢,地位在自己之上,心裏很不服氣,想找個機會煞煞周瑜的威風,以提高自己的身價。這很有點像戰國時期的廉頗老將軍。
周瑜看在眼裏,便處處注意謙讓程普,避免將帥失和。有一次,周瑜乘車外出,迎麵碰上程普的車子,周瑜忙讓車夫把車閃到一邊,讓程普的車子過去,程普很是得意。
赤壁之戰中,周瑜和程普分別擔任左右都督,但東吳對敵鬥爭的策略主要是周瑜製訂的。戰後,程普經常誇耀自己,貶低周瑜。周瑜知道後,不但不生氣,反而說:“我那時還年輕,沒有程公的幫助,是打不了勝仗的。”
周瑜謙遜忍讓的態度,傳到程普耳中,對程普有所觸動。為消除隔閡,周瑜又多次到程普府上探望老將軍,程普深受感動。他終於拋開積怨,和周瑜結成了至交。後來,程普逢人便深有感觸地說:“與周公瑾相交,真是如飲醇醪,不覺自醉。”“飲醇自醉”這個典故,就是由此而來的。
這裏還要提到一個周總理與許世友將軍喝酒的故事。許世友將軍平時好喝點酒,偶爾難免誤事。許多老戰友勸他,但他卻不以為然。一次,周總理特意邀許世友將軍喝酒,一人一瓶。結果,許世友將軍喝醉了,周總理仍十分清醒。至此,許世友將軍才知道,周總理的酒量也很大,但平時又很難見到周總理喝酒,他明白了周總理的用意,並為周總理的人格所深深折服。
一〇、靜待其變
此典出自《晉書·晉宣帝紀》:“時朝廷以亮僑軍遠寇,利在急戰,每令帝持重,以候其變。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帝怒,表請決戰……後亮複來挑戰,帝將出兵以迎之,毗節立軍門,帝乃止。”
“以靜製動,以穩待變”,是軍事謀略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靜待其變”,或者是“靜觀其變”。它的典源,即出之上麵這段文字記載。
這裏的亮是指諸葛亮,帝指的是司馬懿。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溫縣人,曾任過曹操的主簿,魏明帝時任大將軍。他的孫子司馬炎稱帝後,追尊他為宣帝。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十餘萬出斜穀,準備與魏國的軍隊在渭水一帶決戰。當時魏國認為,諸葛亮遠道而來,長途行軍,急於速戰速決。所以,朝廷命令魏軍統帥司馬懿堅守不出,不急於與蜀軍決戰,靜觀形勢的變化。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按兵不動。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用的東西,羞辱譏諷司馬懿膽小怯懦,以激怒司馬懿。司馬懿果然大怒,上表請求決戰。朝廷不同意,並派遣一個名叫辛毗的欽差大臣,帶著象征著王命的符節充當軍師,以監督司馬懿。後來諸葛亮又來挑戰,司馬懿忍無可忍,要出兵應戰,辛毗帶著符節站立在軍帳外,司馬懿無法出兵。
其實,司馬懿在這裏用了一個計謀。他原本就不打算與蜀軍決戰,所以佯裝大怒上表請戰,實際是做給別人看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若真想打,何必不遠千裏向天子請戰呢?這樣一來,既保全了不甘受汙辱的麵子,又達到了“以靜製動”、“以穩待變”的軍事目的。毛澤東後來讀史,曾說司馬懿的這一手確實高明。
結果,蜀、魏兩軍對峙了一百多天,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蜀軍不戰自退。司馬懿靜待其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情況的準確分析和判斷。在此之前,諸葛亮的使者來到司馬懿軍營,司馬懿看似不經意地問道:“諸葛亮先生身體可好?每天能吃多少飯?”使者答:“每天能吃三四升米。”又問處理政事情況,回答說:“二十杖以上的罪犯都歸他親自處理。”司馬懿事後對人說:“進食已是如此,每件事無論大小事必躬親,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結果,真被他說中了。所以“靜觀其變”也是有一定條件的,能否實現,取決於將帥不僅要有良好的修養,而且要具有豐富的智慧。
正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司馬懿雖然算準了諸葛亮不久於人世,但當諸葛亮真的病重逝世後,蜀軍秘不發喪,燒掉營盤退走。司馬懿率軍追趕,蜀軍按諸葛亮臨終部署,突然掉頭列陣,鼓鍾齊鳴,好像要回兵相拒,這倒把司馬懿嚇了一跳,趕緊收兵停止追趕。直到兩天後,搞清諸葛亮真的不在人世了,才再派兵追趕,可已經是為時晚矣,蜀軍早已撤走。這就是“死諸葛走生仲達”的典故,意思是死去的諸葛亮嚇跑了活著的司馬懿。盡管如此,司馬懿仍然不愧為一代帥才。
一一、兩人一心
越國的甲父石與公石師交往很深。甲父石善於出謀劃策,但不善於決斷;公石師遇事善於決斷卻不太善於謀略。他們兩人把各自的長處結合在一起,辦起事來,無往而不勝。他們人雖然是兩個,而心卻是一條。
但經曆了一段時間之後,由於一點分歧,彼此言語頂撞起來,導致兩人分道揚鑣,結果國家政事就一天壞似一天。
密須奮流著眼淚勸諫他們兩人說:“你們沒聽說過大海裏的水母嗎?水母沒有眼睛,要靠著蝦行走,而蝦也要靠著水母覓食,兩者誰也不能離開誰。”
兩人聽了,低頭不語,密須奮又說:“你們沒有聽說過瑣嗎?瑣的肚子裏藏著寄生蟹,當它餓的時候,寄生蟹就出來尋找食物,寄生蟹回來後瑣才能吃飽,否則,就會餓死,而瑣一死,寄生蟹也就失去了棲身之處,這兩者也就彼此誰也不能離開誰。”
甲父石與公石師聽到此,相互看了一眼。密須奮繼續說:“你們沒有聽說過夏屋的蟨鼠嗎?蟨鼠與鄧鄧蚷虛一起謀生,為鄧鄧蚷虛咬取甘草,一旦有了危險,邛邛蚷虛背起蟨鼠就跑,它們兩個也是彼此誰也不能離開誰。”密須奮說到此,發現他倆已麵露一絲後悔神情,又接著說:“你們沒聽說過西域有一種共命鳥嗎?共命鳥一個身子兩個頭,生性又好嫉妒。餓的時候兩個頭互相爭啄,搶奪食物。等到一個頭睡著了,另一個頭就銜來毒草毒害它,等到毒草咽進喉嚨,兩個頭都死了。這兩個頭也是一個不能離開另一個。’”甲父石、公石師此時有些如坐針氈了。密須奮又講起來;“以上說的都是山獸海蟲之輩,它們出現這種情況還不足為怪。然而人也有這類問題。北方有一個連體人,他們輪流吃飯,輪流張望,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會馬上死去,這也是兩者誰也不能離開誰呀。現在你們兩人的事情和我所說的這些情況非常相似。所不同的,就是它們在身體上彼此分不開,而你們是在處理事情上彼此離不開,為什麼你們一定要分開呢?”
甲父石與公石師再也無法沉默。麵帶愧色地說:“假如沒有密須奮的這一番話,我們的事情將會越辦越壞。”
從此,二人和好如初,合作得更加愉快了!
一二、上行下效
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認為女子穿男子的服飾好看,就讓內宮中的婦女都象男子一樣穿戴。於是,全國女子跟著學,都穿走男服來。
久而久之,靈公覺得全國都如此,宮中的女子就沒有特色了,他又讓官吏禁止女扮男裝,下令說:“凡是看到女扮男裝的人,一律撕破她的衣服,扯斷所係的帶子。”然而,盡管人們看到裂衣斷帶的懲罰,女扮男裝之風仍然煞不住。
齊靈公很為此事憂心忡忡。恰巧一天,齊國宰相晏子來見國君。齊靈公問他說:“我下令禁止女扮男裝,還用撕破衣裳,扯斷衣帶來懲罰那此違令的人,人們都親眼見到了這麼嚴重的懲罰。可是女扮男裝之風,卻依然禁止不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晏子回答說:“您允許宮廷內女扮男裝,卻在外麵禁止,這就如同在肉店門口高懸牛頭,而裏麵卻賣的是馬肉。人們當然會懷疑不是真的。如果您是真心地要禁止國人去掉女扮男裝的風氣,就應該首先命令您的宮女們把男裝改換成女裝,那樣的話,外麵的人就不敢犯禁令了。”齊靈公聽了,說:“你說得對。”
於是,齊靈公下令宮中禁止女扮男裝。不到一個月,果然全國便沒人再敢女扮男裝了。
一三、優孟哭馬
楚莊王十分愛馬,特別是他最心愛的那幾匹馬,過著你想像不到的優裕生活。那幾匹馬住在豪華的廳堂裏,身上披著美麗的錦緞,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們吃的是富有營養的棗肉,伺候那些馬的人數竟是馬的3倍。由於這些馬養尊處優,又不出去運動,因此其中有一匹馬因為長得太肥而死去了。這一下可真讓莊王傷心極了。他要為這匹馬舉行隆重的葬劄。一是命令全體大臣向死馬致哀,二是用高級的棺槨以安葬大夫的標準來葬馬。大臣們實在難以接受楚莊王這些過分的決定,他們紛紛勸阻莊王不要這麼做。可是楚莊王完全聽不進去,還生氣地傳下命令說:“誰要是再敢來勸阻我葬馬,一律斬首不饒。”
優孟是個很有智慧的人,聽說這件事後,他徑直闖進宮去,見到楚莊王便大哭起來。楚莊王吃驚地問他說:“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呀?”
優孟回答說:“大王心愛的馬死了,實在讓人傷心,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鍾愛的馬呀,怎麼能隻用大夫的葬禮來辦理馬的喪事呢?這實在太輕視了。應該用國君的葬禮才對啊。”
楚莊王問道:“那你認為應怎樣安排呢?”
優孟回答說:“依我看,應該用美玉做馬的棺材,再調動大批軍隊,發動全城百姓,為馬建造高貴華麗的墳墓。到出喪那天,要讓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麵開路;讓韓國、魏國的使節護送靈柩。然後,還要追封死去的馬為萬戶侯,為它建造祠廟,讓馬的靈魂長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這樣,天下所有的人才會知道,原來大王是真正愛馬勝過一切的。”
楚莊王頓時明白過來,非常慚愧地說:“我是這樣地重馬輕人嗎?我的過錯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該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心中高興了,趁著楚莊王省悟過來的機會,他俏皮地回答說:“太好辦了。我建議,以爐灶為停,大銅鍋為棺,放進花椒佐料、生薑桂皮,把火燒得旺旺的,讓馬肉煮得香噴噴的,然後全部填進大家的肚子裏就是了。”
一席話說得楚莊王也哈哈大笑起來。從此他也改變了原來愛馬的方式,把那些養在廳堂裏的馬全都交給將士們使用,那些馬也得以經風雨、見世麵,鍛煉得強壯矯健。
一四、馬車夫的得意
春秋時,晏子(名晏嬰)先後擔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時的宰相,政績顯赫,名滿天下。然而,晏子並不居功自傲,他為人謙和,生活樸素。有一次,晏子出使晉國。齊景公覺得晏子的住宅低矮潮濕,又臨近街市,很喧鬧,就在晏子不在的時候為他建了一座新住宅。晏子回來後,先拜謝了景公,接下來叫人將新房子拆掉,恢複到原來房子的樣子,並把老住戶請了回來,屋歸原主。他還說:“君子不該做那種毀人居所的非禮之事。”
晏子有個馬車夫,他認為自己為宰相趕車,就很了不起。他在大街上驅趕著四匹快馬,站在寬大的車蓋下,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一天,馬車夫的妻子在家中往外看時,恰巧看到了丈夫那副樣子,覺得十分惡心。馬車夫回家後,妻子對他說:“你現在是個大人物了,我配不上你,請求離去。”丈夫非常驚奇地說;“你今天怎麼了,說出這種話來?”
妻子趁機勸諫他說:“晏子高不過六尺,但身為齊國宰相,從而名揚諸侯。但我看他坐在車上的時候,樣子謙和謹慎。你身高八尺,不過是個馬車夫罷了,卻做出趾高氣揚、盛氣淩人的樣子。我看不慣你的行為,因此要求離去。”馬車夫聽了,馬上認錯道:“你不要再說了,我改了就是。”
從那以後,馬車夫時刻注意保持謙恭的樣子。晏子很奇怪,問清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後,讚賞他知錯能改,後來他推薦這馬車夫做了大夫。
一五、鬥伯比的意圖
春秋時期,楚國的武王派大將屈瑕,帶兵去攻打羅國。楚國大夫鬥伯比為他送行。回來的路上他對駕車人說:“你瞧屈瑕走路把腳抬得高高的,有多神氣。他太驕傲了,不把敵人放在心上,這次打仗他一定要失敗!”
回來之後,鬥伯比立刻去見楚武王。他對武王說:“請您派援軍快去支援屈瑕吧!”
武王說:“那怎麼行呢?我們已經沒有軍隊可派了!”
武王沒有聽取鬥伯比的意見,回到宮中對他的夫人鄧曼說:“你看鬥伯比這人真有意思,他明知我手上已經沒兵可用了,卻還讓我派兵去支援屈瑕!”鄧曼想了一會兒,對楚武王說:
“我看鬥伯比的意思並不是要派援軍,而是說屈瑕自以為是,不聽人言,太貪於前線的戰功,以為這次攻打羅國必然獲勝,因而輕敵。你應該教訓、告誡屈瑕。”
“哦,原來是這樣!”楚武王終於明白了鬥伯比的用意,馬上派人去追回屈瑕,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屈瑕將軍隊帶到鄢水岸邊,由於他沒有一點防備,又沒有認真組織兵士渡河,最後在楚軍過河的時候、遭到羅國軍隊的左右夾擊,大敗而逃。屈瑕一個人跑到山穀裏上吊自殺了,其他的將領逃回楚國,向楚武王請罪。楚武王沉痛地說:“這是我的過錯,我沒有聽取大家的意見,就派了屈瑕為將,才釀成今天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