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專家及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抑鬱症是各種心理異常現象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多數患者在1~3個月內會不診自愈,但也有可能複發。抑鬱症的產生主要是因為遭遇挫折不能適應而引起情感上的障礙。許多人用頑強的毅力走出了抑鬱的陰影。在受到挫折後,他們或者出去旅遊一次,換換環境,避免觸景生情;或者吃一塹,長一智,自我總結,用行動重塑自己的形象,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心理異常現象中最嚴重的一種,一般來說患者在情緒、行為、性格等許多心理方麵都出現了較嚴重的障礙。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現是:①在知覺方麵,患者的知覺感受明顯扭曲,對很微弱的聲音極為敏感,甚至對自己身體的知覺也無法把握,患者可能會認為一隻手變長了,另一隻手變短了。同時,患者還時常產生幻覺,在沒有實際刺激的情況下作出反應,認為聽到了什麼,或看到了什麼。②在情感方麵,患者情緒錯亂,用不同於常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喜怒無常。令人發笑的情境可能讓他極度悲哀,傷心悲哀的場景可能令他發笑。有時患者表情冷漠,有時無緣無故痛苦或狂笑。③意識紊亂,與人交談語無倫次,無邏輯性,不能有係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法與人溝通。④行為異常。其動作表現明顯與常人所見環境的刺激無關。他們時而咬牙切齒,時而比手畫腳,時而表現出嬰兒期的動作。
對精神分裂症成因的解釋,心理學上沒有定論,精神分析學者認為是幼年心理發展障礙,人格結構中的自我未能良好發展,自我與本我衝突的結果。行為主義學者則認為是由於患者在生活中遇到壓力,引起焦慮,產生痛苦,為緩解和逃避痛苦,采取這種方式退縮的結果。
4.性格異常
性格異常是指個體表現出來的不同常人的性格特征,有時也稱品行障礙,是心理不健康在性格等方麵的表現。
美國精神醫學會將性格異常分為以下11種不同類型:
(1)妄想型:對事物持懷疑態度,不信任他人,重視自己的身份地位,如有過失則歸咎於他人,無法與他人合作。
(2)分離型:性格孤僻,感情冷漠,不願與人相處、交往,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3)分裂型:症狀比分離型嚴重,兼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知覺扭曲的特征。
(4)自高自大型:有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經常誇耀自己並以此引人注意,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
(6)反社會型:一切言行以自我為中心,不遵守社會規範,喜歡損人利己。
(7)邊緣型:情緒障礙嚴重,處於精神病的邊緣。
(8)回避型:有參與人際交往的願望,但怕被人拒絕而傷害自尊心,從而回避參與。
(9)依賴型:凡事依賴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不得已獨自行事時,感到非常恐懼。
(10)強迫型:性格固執,墨守成規,生活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不能適應複雜的人際關係。
(11)被動攻擊型:性格矛盾而懦弱,常以間接、被動的方式表達恨意,在暗中采取攻擊性行為。
三、維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項係統工程,它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維護心理健康不僅需要個人的主觀努力,還需要家庭、社會的幫助。對個體而言,除樹立較強的健康意識之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麵維護心理健康:
1.加強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要學會主動釋放不愉快的情緒。當遇到挫折時,要用適當的方式把積壓在心中的痛苦、不安、悲傷等緊張情緒宣泄出來,避免給心理造成壓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能接受任何刺激,承受歡樂和痛苦,駕馭自己的情緒。宣泄、釋放的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就是把自己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把誤會或委屈等情況擺出來,減少矛盾和衝突,加深理解。向他人述說自己的感受,可以得到他們的幫助,父母、老師的見解往往比我們自己考慮得更為深刻,有利於情緒的釋放。在遇到較大的挫折如極度悲傷、憤怒時,許多人用痛哭來宣泄情緒。有時,人們也會把不快的情緒化成行動的力量,轉移注意力來發泄情感。
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增強幽默感。具有廣泛興趣愛好的人,能從多方麵享受生活的樂趣。當某一方麵遭遇挫折時,從事另外一類的興趣活動,輕鬆消遣,既排遣了不愉快的情緒,又找到了新的樂趣和精神寄托。幽默感是一種催化劑,可增進人際交往,消除煩惱。
要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來調節自我。這也是一種自我激勵,用健康向上的思想、語言進行自我暗示,可以增強戰勝挫折的信心,克服緊張、不安的情緒,振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