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心理健康理論篇(4)(2 / 3)

研究有意記憶或無意記憶的方法,主要是給予被試者一定的識記目的任務,一定時期後,檢查其再認或再現的情況,這成績就是這種識記的效果。研究表明:

(1)有意識記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興趣的發展,學習目的的明確,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則越加顯著。一般情況下,這個主導地位的顯著表現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但小學生的有意識記的任務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的。

中學階段,有意識記的突出特點是,學生逐漸學會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由自己提出識記的目的任務,並且是適當長遠的識記任務。從初中二、三年級起,他們能逐步自覺地、獨立地檢查自己的記憶效果,主動地根據所識記任務的具體內容與自己的具體特點選擇良好的記憶方法。

(2)青少年在中學階段,不僅有意識記在發展,無意識記及其效果也在發展。

不管有意識記或無意識記,其記憶效果主要在於記憶過程的思維活動的程度,也就是能否將所記憶的東西或材料當做智力活動內容或對象。

教師和家長不僅要有計劃地發展中學生的有意識記,而且也要發展他們的無意識記,特別是教師,如果講課生動、風趣,能激發學生情感,扣住學生心弦,那麼學生無意識記的效果會相當顯著,並能有較快的提高。

3.機械識記和理解識記的特點

所謂機械識記,是在不理解、不甚理解或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地識記。例如,背書、識記國際音標,就是采用這種識記方法。所謂理解識記,就是根據對材料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識記。例如,學生通過分段、編寫提綱,達到理解課文、熟記教材的目的。機械識記所反映的往往是事物的個別的、外部的聯係,而理解識記則是以對材料的理解為基礎的識記,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特點。

少年階段的學生,隨著思維的發展,理解識記明顯地發展起來,雖然此時的機械識記還是很發達,占相當優勢地位,但機械識記的主導地位將轉化為理解識記占主導地位。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到了中學階段,教學內容更加深刻地反映著事物的本質特點,因此,對學生的理解識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對記憶材料進行邏輯加工。加上他們的知識經驗日益豐富,言語、思維進一步發展,於是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發展著理解識記。實驗研究表明,中學階段,年級越高,理解識記的成分越多,機械識記的成分相對地減少。對於中學生來說,隨著年級增高,機械識記運用得越來越少,機械識記的效果也越來越差;相反地,理解識記是他們主要的識記方法,且效果也越來越好。

由此可見,發展中學生的理解識記是很重要的。但是中學生之中有不少人還“擅長”機械識記,這是因為:

(1)機械識記作為一種識記的方法,在中學階段是不可少的。例如,人名、地名、年代、外文單詞等,就要運用機械識記。

(2)學生對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情況下,隻得運用機械識記。

(3)限於知識經驗與智力水平,難以展開一係列技能、技巧、運用方法等智力活動,容易使用機械識記。從這個角度說,理解識記的水平,也往往反映智力活動的水平。

(4)有的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運用機械識記是出自於他們不願積極地開展智力活動,或智力活動的積極性較低,也就是說不願意動腦筋;相反地,機械識記倒要“省事”一些。

教師和家長對中學生的機械識記,一是要利用,二是要引導。利用初中階段良好的機械識記的效果,讓他們多背一點知識,成為知識寶庫中一份必要的財富;同時,在機械識記中,要引導運用理解方法,找出事物的內在聯係,以提高記憶效率。例如,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而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如果把這兩個年代連在一起,就會發現這兩個年代相差“10年”,如果這樣讓學生記住辛亥革命發生的年代,學生不僅馬上記住,而且會長久地印在腦子裏。

4.形象識記和抽象識記的發展

所謂形象識記,就是對過去感知過的具體事物或活動的形象的再現。所謂抽象識記,就是對概念、公式、定律、定理等抽象材料或語詞材料的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