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心理健康理論篇(6)(1 / 2)

2.培養敏捷性的方法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智力品質的敏捷性呢?常見的辦法有2個:

(1)在各科教學中有速度的要求,利用中學生“年輕好勝”的心理,加強速度比賽的訓練。我們曾發現很多升入初中時很敏捷的學生,但由於教師缺乏速度的要求,逐步養成幹什麼事情都帶惰性習慣,思維過程越來越顯得遲鈍,這是值得教師和家長注意的教訓。

(2)要教會學生一定速度的要領和方法,以利於提高敏捷性。例如,數學教學中“速算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在思維活動中通過具體化達到“熟能生巧”,一旦“生巧”,既能豐富數學知識,又能鍛煉思維品質。

二、靈活性的發展

1.靈活性的概念

靈活性是指智力活動的靈活程度。它表現在:

(1)思維方向靈活,即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麵,能用多種方法來思考問題,這就是思維起點的靈活;

(2)運用各種法則、公理、規律的自覺性高,這就是思維過程的靈活;

(3)注意能力的遷移,能舉一反三。

在各科教學中,中學生智力品質的靈活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

2.靈活性的規律

中學生靈活性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我們對中學生運算能力發展的研究中,通過對一些追蹤班個案材料的分析看到:

(1)中學生的智力品質靈活性隨年齡增大而發展,初二時具有靈活特點的人數占追蹤總人數的30%,高中時期占38.3%。

(2)到高中一年級,學生的靈活性的差異趨向“基本定型”,上初二具備靈活特點的30%被試者,保持到高一仍顯著表現這種品質的為21.6%(占這30%學生中的72%),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如何研究中學生智力品質的靈活性,又如何培養他們這種智力品質呢?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J.P.Guilford)提出“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的培養。“發散思維”是“從給定義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很可能會發生轉換作用”。

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的產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它具有新穎性、多端性(多方麵開端)、伸縮性、精細性4個特征。

“發散思維”在我國教育界並不是什麼新課題。例如,數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語文教學中的“一字多組(詞)”,就屬於發散思維的範疇。就以“一題多解”來說,這種訓練是個老方法,而且是一個好方法,應該發揚。

從各種解法中找出規律,便能舉一反三,比盲目多做題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學知識浩如煙海,即使在一個科目內,誰也不能舉出一切類型來。

衡量一個學生智力高低主要是看解決題目的難易程度與靈活程度,而不隻是看題目類型的多寡。一味地多做題,勢必把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所以教師和家長應該精選例題,按類型、深度編選適量的習題,再按深度分成幾套,進行一題多解的運算,啟發學生思考,活躍學生思想,進而發展學生思維的智力品質的靈活程度,使學生在知識與智力上都“更上一層樓”。

三、深刻性的發展

深刻性是指思維過程中的抽象程度。它反映在思維過程裏是人雲亦雲,還是獨立思考、善於發問,這是思維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品質的差異。

1.批判性在增長

中學生的批判性在明顯增長,主要表現在他們已經不像小學生那樣,對教師和家長的要求百依百順了,他們逐步地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滿足成人和書本上的結論,敢於大膽地發表個人的意見,喜歡懷疑、爭論、辯駁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2.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批判性是有差別的

盡管初中生開始能夠比較自覺地對待自己的思維活動,開始能夠有意識地調節、支配、檢查和論證自己的思維過程,使他們在學習上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覺性。然而,初中生思維的批判性還是極不成熟的,容易產生片麵性與表麵性,例如表現為毫無根據的爭論,孤立偏激地看問題,好走極端,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