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存在著明顯的年齡特征,其中初二到初三是空間想象能力的加速時期或關鍵階段。過去,人們往往誤認為培養空間想象能力主要是立體幾何的任務,其實不然。我們在研究中看到,盡管客觀事物存在於三維空間之中,其空間形式需要表現為三維的;但是,人們對三維空間的形式,卻往往需要分解為二維的圖形來掌握。可看出對二維的平麵圖形進行觀察、分析和抽象思維是更基本的。所以在平麵幾何的教學過程中,培養發展中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青少年想象力的特點
從中學生空間想象力的發展當中可以看出,中學生的想象是十分豐富、生動,而又十分複雜的。
(1)中學生想象的有意性在迅速增長。
中學生的想象,特別是高中生的想象,大多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例如,中學生的作文,能夠圍繞中心,不斷地進行連貫的構思。
(2)中學生想象中的創造性成分逐步增加,創造想象在想象能力裏越來越占優勢。
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數以千計的科技作品,出自中學生之手;高中學生開始習作小說是大有人在的。可見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想象的創造成分日益增多,這為他們以後創造發明,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3)中學生想象的現實性在不斷發展。
中學生是富於幻想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的想象由具體的、虛構的向抽象的、現實的方向發展。
青少年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對所從事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興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傾向,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
研究青少年的學習興趣,一般分為追蹤研究和橫斷研究。
追蹤研究是跟隨某學生或某集體一年或數年,記錄他們的興趣變化。我們曾對北京市某區航模組做了多年的追蹤研究,發現中學生的課外活動興趣不斷變化和逐步穩定的事實,看到穩定興趣的形成,成為他們選擇終生職業的內驅力。
我們對不同學科、課外閱讀、課外活動和對時事、政治的興趣進行過研究,現分析如下:
一、青少年對不同學科的興趣
對不同學科的興趣,其分化是從中學階段逐步明顯起來的。我們在研究中看到,被調查者的95%左右,能夠明確地指出他們“最喜歡的一門課”與“最不喜歡的一門課”。這就說明中學生對不同學科興趣的分化是明顯的。他們最喜歡的學科是數學(占總人數的32.5%),最不喜歡的學科是外語(占總人數的29.5%)。
最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老師講得好(34.4%);
(2)從小喜歡,基礎較好(22.5%);
(3)能動腦子(19.2%);
(4)學了有用(13.8%);
(5)其他(10.1%)。
最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基礎不好(40%);
(2)老師講得不好(23.3%);
(3)學了沒用(13.4%);
(4)不喜歡文科或者其他科(11.7%);
(5)其他(11.6%)。
這裏,教師講課的水平,是學生學科興趣形成的最重要條件。例如,目前中學生選擇政治課作為“最喜歡”學科的並不多,但這些為數不多的人中,其原因是“老師講得好”者占78%。又如,最不喜歡的學科——外語,其原因是“基礎不好”與“老師講得不好”(這兩項占94%),造成基礎不好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從小無人抓,有過去的教師教學不得法或水平較低,未能從小激發起學生對這門功課的興趣。
可見,家長抓緊早期教育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學科興趣的形成及推動學生積極學習起著決定性作用。
在中學階段,男、女生的學科興趣有無差異,這在國際心理學界是有爭議的。日本與美國的高中男生重視理論的,經濟的、權力的價值,女生重視藝術的、社會的,宗教的價值。兩者的不同點在於,美國學生重視宗教的價值,日本學生重視社會的價值。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中學生對文、理兩科的興趣是有差異的。男生對理科的興趣稍大於女生,女生對文科的興趣又大於男生。這是我國中學生學科興趣的一個重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