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3種方法——躲避、轉移、釋放,都屬於消極性質的防止和克服暴躁易怒的方法。但是,“躲避→轉移→釋放”這個模式,是逐步升級的層次。消極的性質越來越淡薄些,逐漸地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這3種方法的功效,也越來越大些。這說明,越是消極的方法,越是不能更好地防止、克服暴躁易怒情緒。因此,如果用“躲避”的方法,解決不了問題,那你就可以試用“轉移”的方法;如若轉移法無效,就請采取“釋放”之法。
(2)對於容易引起你暴躁易怒的刺激,你可以采取“控製”或“升華”的方法。這2種方法比起上麵3種方法來,富有積極的意義。
所謂“控製法”,就是加強思想意識上的修養,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強的意誌,從理智上來防止、克服暴躁易怒情緒。日常生活裏,有些人遇到可能引起暴躁易怒的刺激時,常常自我暗示地在心中默念:“息怒!息怒!”從而壓住心頭怒火的發作,用的就是這種理智控製法。
所謂“升華法”,是把暴躁易怒轉移到從事科學、文化、藝術和體育等一些創造性活動上。192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維克多·格林尼亞,青年時代曾被人譏諷為不求上進的“二流子”。他把受到嘲弄、羞辱的怒火,用於刻苦學習和潛心科研,最終有所成就,造福人群。我國有的體育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遇到有的觀眾搗亂,或裁判員不公正時,也是把不平的怒火轉為“為國爭光”的拚搏上,從而獲得優異成績。
青年朋友,當你暴躁易怒時,這5種方法,你都無妨一試。根據暴躁易怒刺激的性質、內容和力量程度等的不同,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方法。但是,最好采用最後一種“升華”的製怒法,因為這種方法最富有積極的、進取的意義!
為什麼有的人感情脆弱?
為什麼有的人感情比較脆弱?從生理機製上看,主要是因為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係統活動比較不穩定,因而意誌比較薄弱、自製力差。幼兒的感情比較脆弱的原因就是這樣。有些青年感情脆弱,是由於情感受到障礙,因而表現得容易激動,稍不順心就會淚流滿麵,委屈得不得了。他們看到影劇中略微動人一些的情節,便不能克製自己的情緒表現,或者悲哀得傷心哭泣,或者高興得縱聲大笑。
在感情脆弱的青年人當中,也有很多人會表現得抑鬱不安,這是由於情感障礙、阻抑所引起的。他們常常由於一些瑣碎的毫不值得計較的小事,甚至是無緣無故而焦慮、鬱悶或怨恨個沒完。他們的情感反應和正常人的情感反應不同,往往顯得過分強烈,不僅喜怒無常,而且喜怒強烈地失常。有些人還記性不好,對不久前所接觸的人名、地名、日期和數字等容易遺忘。少數嚴重者甚至會在某些範圍內表現智力下降,這種在某些方麵的智力減退,自己往往會意識到,並為之煩惱。有這樣一些表現的人,就該快些去醫院查一查,腦動脈是不是開始有些硬化病變。從精神醫學上看,成年人的感情脆弱,很多是由於腦動脈硬化所致,這在醫學上叫做“局限性癡呆症”。
人的大腦皮層是人體的最精密的反應性最靈敏的部分。實驗心理學證明,內髒的任何病變都可能或輕或重、或暫或久地影響大腦的機能,從而在人的行為上會表現出心緒不寧、精神沮喪、感情脆弱等現象。蘇聯生理學家普朔尼克說:“削弱了的皮層,失去了把機體的機能往生物學的或社會學的適宜性方麵去調節的能力。”這就是說,人的內髒器官的一切活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種種行為表現,都是在大腦皮層機能的直接影響下進行的。因此,感情脆弱和大腦皮層的機能有關係。
感情脆弱怎麼辦?用什麼辦法去“醫治”感情脆弱?有些人說,感情脆弱的人應當盡量避免接觸強烈的環境刺激。這種主張是消極的,因為周圍環境的各種刺激,往往是容不得你來隨心所欲地篩選淘汰的。客觀刺激物不是“自選商場”裏的商品,任你自選;對於情感脆弱的人來講,不能“特殊照顧”式地隻給你弱刺激而不給你強刺激。因而最好的辦法是,鍛煉自己善於對情緒自我疏異、排泄的能力,學會轉移情緒、改變刺激的意義、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保持情緒穩定狀態的本領。
什麼是心理“補償作用”?
有不少青年人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苦悶煩惱,有的竟然因此而造成心理上種種不健康現象。但也有些青年人,像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和張海迪那樣,奮發有為,有所成就。這種差異正好表明,生理缺陷並不足以使一個人就此倒下,“命中注定”要成為“弱者”、“敗北者”。他們和正常人一樣,甚至能夠超越一些正常人,在某些行業、工種方麵立足於社會,並對社會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