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心理健康問題篇(9)(3 / 3)

有一位喜愛美國文學的青年人,曾用沉痛的語調問:“喪鍾為誰而鳴?”(《喪鍾為誰而鳴?》是美國著名現代作家海明威的一部傑作)答案是:“它就為你而鳴!”如果你缺乏時代的大鍾時刻在為你敲響,缺乏鍾聲指引和鼓舞著你前進的意識,那你便會充滿被時代遺棄的孤獨感,很有可能碌碌無為地沉淪下去。

三、自慚形穢而自卑

再說說“自慚形穢”的問題。

這是一句成語,“慚”是慚愧的意思;“形穢”是不體麵的意思。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自己慚愧不如別人。引起“自慚形穢”這種不健康心理的最為明顯的原因,就是有些人由於生理上有某種缺陷。例如,有些人由於看不見、聽不到、做不到普通正常人能夠看見、聽到和做到的,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或者是在麵貌、身材、體型各方麵有些缺陷或不足,就會感到“低人一等”。

生理上的缺陷,並不一定就必然地會導致心智上的缺陷,因為自卑感和自尊心往往是同一個“情意結”的兩種不同的表現;換句話講,自卑感和自尊心往往是同一個“情意結”的“兩極”表現。就是說,有些自卑感來自自尊心,特別是那些強烈的自卑感往往是強烈的自尊心的反映。有些人自尊心很強,他們幾乎絕對地不能忍受自覺不如別人,而這種自尊心常常是隱蔽的、潛在的自卑感的暴露。

這裏所說的“情意結”,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情意結”,也可以簡稱為“情結”,又可以叫做“觀念複合體”。它在人們深藏的潛意識中,以某一種特定的情感活動為中心,纏集夾雜著另外一種心理活動。這種情意結不是一朝一夕或者短期內形成的,而是日久天長、由來已久,大多是從童年起就形成的了。

人們的許多挫折,往往會被深深地壓抑在意識深層,幾乎變成了不知不覺的無意識了。一般講來,情意結伴隨有痛苦、厭惡和懼怕的感覺,這種情意結常常是以不同的方式、不由自主地影響著人們當前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也經常會表現為神經質的自卑感等。

從積極的方麵講,強烈的自卑感,往往會促使人們在其他一些方麵有超常的發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補償作用”,通過補償等適應方式來彌補人們的所短,從而發揮人們的所長。耳聾的貝多芬,成為劃時代的“樂聖”,就是一個最為有力的證明。因此,生理上有缺陷的青年人要打掉自卑感,把自卑感轉化為自強不息的推動力量!

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有自卑感的人不一定就是水平很差。也有可能是對自己的要求偏高,因而產生自卑的劣等感。比如,一位年輕的海員,他很喜愛數學,並且發表過幾篇很有水平的有關現代數學的學術論文,他把全部業餘時間都用在鑽研高等數學的解題上。但他有自卑感,認為自己的“天分”差,趕不上陳景潤。我國有句古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智各有所長,不必相比,更不必產生“我不如彼”的自卑感。

怎樣消除懼怕心理?

一、懼怕的外部表現

懼怕的外部表現是十分顯著的,往往給人以“可怕”的印象。根據生理心理學家的實驗報告,以及生活經驗的觀察,人在懼怕時,由於所懼怕的刺激物的強度不同,每個人的體質和性格特點的不同,因而外部表現也不盡相同。不過,一般來講,普通尋常的懼怕,幾乎都表現為:

(1)隨意筋肉變得疲軟,有時會產生痙攣,語音變粗,張口結舌或說不出話來;

(2)口千舌燥,出冷汗虛汗,婦女還可能使乳汁暫停分泌,月經和唾液的增多,皮膚生粗粒(俗稱生雞皮疙瘩),毛發聳立,呼吸困難或暫時中斷;

(3)外周血管收縮、忽急忽慢,戰栗不已,心猛跳,麵色變白。

人在懼怕時之所以臉色蒼白(通常所謂的“臉沒血色”、“麵無人色”),是因為懼怕時除心髒外,各處都虧血,由於心跳幾乎停頓,輸入麵部的血液頓少或減少了;而懼怕時會戰栗不已,有人說是由於全身血液容易變冷,戰栗可以產生熱力,使血液溫暖。

如果引起懼怕的刺激過強,那麼在極端懼怕狀態時,甚至可以使人全身軟癱,手足失措,寸步難行,“呆若木雞”。

以上這些懼怕時的外部表現,我們可能程度不同地都體驗過,因為這是正常懼怕的正常的外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