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心理健康人格篇(3)(1 / 3)

2.消極的自我暗示抑製了自信心

當每個人麵臨一種新局麵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於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製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作用,影響以後的行為,這樣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響

有的人由於神經過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別、出身、經濟條件、政治地位、工作單位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這種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回避的態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礙。

【病案】

劉某,男,29歲,在某服裝公司工作。平時,他在工作中積極肯幹,任勞任怨,唯恐自己工作不好而受到領導和同事的批評指責,可最近,單位發生了兩件事情,使他終日無精打采,什麼也幹不了,就連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也非常吃力。

第一件事情是,單位新分配來一批服裝設計學校的畢業生,他們非常出色。服裝設計款式新穎,裁剪縫紉迅速。他便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行,思想跟不上潮流,擔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會被他們擠掉。從此,這種想法總在腦子裏浮現,整日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件事情是,前幾日單位領導告訴他,公司準備派他到外單位學習新技術。聽到消息後,他更是擔心將來學習回來後會失去現有的工作環境,並且卻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自己學不好,完不成任務而被人笑話。為此事他左思右想,最後他終於找了個借口,向領導提出放棄這個學習機會。

這兩件事情使他心煩意亂,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雖然他多次試圖使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可是怎麼也辦不到,近來反而越來越重,內心十分痛苦。他對醫生說:“我自尊心很強。生怕別人的批評指責,所以在各方麵都嚴格要求自己。我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害怕別人嘲笑。在眾人麵前我十分拘謹、不自然。其實,我知道自己性格不好,也想找幾個朋友一起玩玩,可總怕被別人拒之門外,遭到嫌棄。我害怕遇事,比如工作中出現了什麼問題,本來自己可以解決,可我總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因此工作中縮手縮腳。我這種自卑心理,總也改不了,它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最近這兩件事情,給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這位服裝公司的職工,就是一名典型的回避型人格障礙患者。

三、治療方法

對這類人格障礙的治療,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消除自卑感

(1)要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須從改變認識入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認識到他人也會有不足之處。隻有提高自我評價,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觀絕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它不僅不利於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會加重。心理學家認為,自卑的人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各方麵的特長,而且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善於思考,做事謹慎,一般人都較相信他們,並樂於與他們相處。指出自卑者的這些優點,不是要他們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們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麵,不要因自卑感而絕望,認識這些優點可以增強生活的信心,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