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心理健康方法篇(1)(1 / 3)

簡述心理療法

在中國古代醫學典籍裏就曾指明了,心理因素既可以使人發生疾病,同時也可以治療疾病及指出其原因等。比如說:“心者,五髒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就把心理因素可以導致心理疾病事實講得很清楚。

一、心理疾病

現代精神醫學臨床診斷的大量統計,已經完全證實了我國古代醫學這種論斷的科學可靠性。例如,調查研究表明,在經曆過“人生劇變”的人們當中,發病率為4/5;而在未經劇變、挫折的人中,發病率隻有1/3。喪失眷屬者的發病死亡率,要比正常人高出7倍。

日本一位醫生統計內科患者,其中包括恐癌症患者在內,大約有44.6%是屬於因心理因素致病的患者。美國一位醫生統計,在一般臨床中,大約有50%的症狀是心理性的,或者是伴有大量心理因素的。這兩位醫生統計的百分比數字,很相接近。這也就是說,在內科病患者當中,大約有1/2的人,是由於心理因素而致病的。

另外,大量觀察和調查證實,積極的情緒、完善的人格、和諧的人際交往、開朗的性格、清晰的思路等,已不容置疑地被認為有助於防病、抗病和健康、長壽。古今中外的許多病例證實,有些病症單靠藥物是無法治愈的。比如焦慮性神經症,它的致病原因既和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有關係,又有精神因素的原因,因而單靠藥物治療便很難奏效。

有些病症根本不需要藥物治療,采用心理療法就可以“不醫而愈”地康複。比如,運動員們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怎樣才能很好地解決心理壓力的問題,就不是單憑藥物所能解決的。

我國跳水名將陳肖霞,在第五屆全運會上獲得全能和十米跳台比賽兩枚金牌後回憶說,在全運會前,她因為能夠排除煩躁不安等心理障礙,所以順利了參加比賽;出國乘坐飛機途中,她因為能夠應用調整呼吸和放鬆技術,所以消除了嘔吐現象;去比賽場地途中,她因為能夠運用“呼吸守點”(隻看一個固定目標)方法,所以消除了過去頭痛暈車的毛病。這一切,都是她接受心理訓練後所取得的明顯效果。

2007年9月19日《北京晚報》“科學長廊”欄,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信裏講道:“我曾(求答)治療眼睛不會轉動的病。信刊登後有7位醫生給我提供療法和藥方。……鮮魚口的張智忠大夫認為我的眼睛沒有毛病,我的患病心理是由於精神憂鬱造成的。平時,我總是自我懷疑眼睛有病,張大夫使我走出了迷宮,我現在精神好多了,也不感覺眼睛有病了。”這位讀者的“病”,就是隻用心理治療達到治愈目的之又一例證。

二、心理療法

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療法”呢?

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按照它的做法,大體上可以分為2大類:①心理治療法,可以簡稱為心理治療。這種治療方法不是用藥物去治療,而是根據心理學的原則改變心理失常人的行為,讓他們的心理恢複正常的狀態;②身體治療法,可以簡稱為生理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是根據生理學的原則,用藥物或其他物理、化學的方法,改變心理失常人的行為,讓他們的心理恢複正常的狀態。現在我們要討論的,主要是第一類方法,也就是心理治療法。

1.心理治療法的分類

①心理分析治療法。這種治療方法不是以心理失常人表現於外部的外顯症狀,作為診斷和治療的目標,而是隻把外顯症狀作為線索,來探求追查他(她)所潛隱的心理問題。這種療法認為,患者內心深處潛藏隱狀的問題一旦被揭露出來,而且患者本人能夠自己接受和了解這種隱私的病因之後,他們心理失常的原因就可以被找出,這樣,就可以在思想上豁然開朗,病也就會“豁然痊愈”。

你聽說過“打掃煙筒”療法嗎?把心理疾病比喻為堵塞了的煙筒,用談話等辦法,使患者“清掃”幹淨心中的積鬱和煩悶,吐露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思想問題,使他們解除思想疙瘩,豁然覺悟、茅塞頓開,病也就立刻好了。這種俗話講的“打掃煙筒”療法,就是心理分析法。心理學上把這一種心理分析治療法又叫做“頓悟治療法”,其道理也就在這裏。

②行為治療法。這種心理治療方法和上麵講的心理分析治療法正好相反,它是直接地以心理失常患者表現於外部的、失常行為的外顯症狀作為治療的目標,給以直接治療。這是因為行為療法者認為,人們的一切心理疾病或者反常的病態心理,必然地要在身體的外部行為上,表現出與其相應的各種症狀來。這些身體外部症狀就是某種異常(失常)的行為。而這些異常行為正是“病人”對周圍環境不協調的表現。行為療法認為,異常行為是可以通過學習來進行調整和改變的。因此,行為療法工作者們又把他們的這種心理療法叫做“行為矯正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