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心理健康方法篇(1)(2 / 3)

2.心理療法分析

行為療法是一種新興的療法,它比起古老的心理分析法來,有很多先進之處。行為療法的指導思想是:把人看作為一個整體,大腦的高級神經活動支配人這個整體,因此,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自己控製自己,改變、調節自己的一切行為。而通過學習調整了行為,就可以使身體的生理狀態和周圍環境保持平衡、穩定的狀態。這個原理經過醫療實踐,證實確實有效,於是就創建了這門新興的行為療法。行為療法在美國現在很時髦,因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在美國現在依然有廣泛的影響。

不過,行為療法是有缺陷的。那就是這種療法,過分偏重於依靠行為上的矯正來治療病態行為和心理疾病,從而忽視了人的認識作用。實踐表明,如果不解決病人認識上的問題,而單靠行為上的矯正,是不能從根本上治療好一些心理疾病和失常行為的。

除了上述兩類主要的心理治療方法以外,還有很多常用的其他方法。

3.選擇合適需要的療法

這些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對治療心理疾病和保持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幫助。至於究竟哪一種方法最好,這就不好講了。因為任何方法都不是唯一決定治療成敗的因素,比如說,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患病的時間長短不同、患者每個人人格特質不同等,都是影響治療成敗的重要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又很難加以人為地控製。但是,有一個大家都公認的“秘方”,那就是防止心理疾病或者說防止心理失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經常地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療法之所以能夠生效,就是因為通過意識的能動作用,可以對於行為活動加以控製,通過人格可以對整個身心加以調整,通過情緒狀態可以對機體加以協調影響。這樣,每個人就可以保持主觀的個體和客觀的環境之間、生理與心理之間、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穩定和平衡,從而使身心更加健康起來。

心理療法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經被人們普遍公認為是行之有效的醫治疾病的方法,它甚至可以解決醫學上很多老大難的頑症痼疾,收到常規醫療措施所不能比擬的效果。

心理治療通過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可以有效地矯正一些異常行為,比如,精神失常、犯罪行為、不守紀律、不肯學習,甚至說謊、口吃、遺尿、吮指等怪癖惡習。所以它在各國盛行起來,被廣泛加以應用,並且逐漸摸索出了多種多樣的心理治療的具體形式。比如,音樂治療、催眠暗示、生物反饋、行為矯正、心理谘詢等。在這些具體方法中,我們將選擇一些行之有效、“屢建奇功”而又簡便易行和適合當前我國國情的方法、技術,介紹給青年朋友。

三、心理療法的運用

當你運用各種心理療法時,都需注意一點:“心理療法”並不是單一式的、對症下藥式的“對症療法”,而是各種因素、方麵配合起來的綜合療法。因為心理療法的總目標,是改變一個人的屬於病態心理的人格。

這是因為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是由於從幼小的時候起,在人格發展上有缺陷,不能很好地適應周圍環境,於是就會引起各種精神上的症狀和反常行為。而這些症狀和行為又都不是生理上的病變,而是人格缺陷所造成的。心理療法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彌補他們的人格缺陷,使他們的人格不斷地充實、豐富和完善化。比如,心理谘詢,就是由醫生和社會心理學工作者們聯合起來,綜合研究病態心理的起因和治療方法,幫助心理疾病患者的人格完善起來。

當然,心理療法絕不是“萬能”的。心理療法曾經一度被人們誤解為唯心的,甚至被歪曲為“掛著科學招牌的迷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心理療法的作用、療效,說得過了頭,弄得神乎其神、不切實際。

如果你進行自我治療時,應當注意:

(1)要對心理療法充滿信心。你可以先不去考慮它們的療效究竟會是怎麼樣,但是確信試試看總會有益無害,這樣的自我暗示作用本身就是心理治療。

(2)堅持“治療”下去,持之以恒,不要因為很快就收到療效而停止;也不要因為還看不出成效就中斷。“堅持”本身可以使你磨練意誌,它本身也是心理治療。

(3)如果某一方法收效不大,或看不出什麼顯著的效果,那就不妨改用另一種方法。也可以幾種方法交替使用,或者同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