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說明:多讀、多聽、多看一些東西,豐富自己的情趣,的確可以促進發展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獨到的創造力,從而美化自己的心靈,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心理更加健康並能預防心理疾病。比如說,習慣於用各種藝術情趣來充實自己的青年,很少是情緒憂悶的人,因為他們用各種有意義的興趣活動,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相當緊湊,使自己感到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有自己的天地、樂園和追求的目標,時時刻刻都會有充足感、滿意感。
我們現在正在向現代化社會發展,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精神生活內容也就更需要豐富充實,每個人的生活也就愈加需要富有情趣。俄羅斯偉大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自然、美麗的城郊,馥鬱的山穀,凹凸起伏的原野,薔薇色的春天和金黃色的秋天,難道不是我們的教師嗎?……根據我的生活印象,我深信美麗的風景,在青年氣質的發展上所具有的那種巨大的教育影響,對於教師來說,是很難和它競爭的。”
這段話說明了美化陶冶心靈的重要性。列寧在獄中給他妹妹寫的信中講道:“有時一個人的心情惡劣,是由於單調的印象或單調的工作所引起的疲勞造成的。”列寧的意思很明顯,是指為了保持心理健康,生活應該富有情趣,而不要過分地單調刻板。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人格。”這最後一句,也就是說學習可以使一個人的人格更加趨向於完美和諧。當然,在廣泛的興趣當中,你應該選擇一個中心的興趣。丹麥有句諺語說得好:“聰明人接觸各種知識,但是他精通一門來認識世界。”
不僅學社會科學的青年人,應該用文學藝術滋潤自己的心田;學自然科學的青年人,更應該加強文學藝術的修養。有一位青年人,他整天擺弄計算機,天天忙於編程序,苦思結構如何如何,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也缺乏文學藝術的調劑。結果,他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情感枯燥乏味的人,後來他竟然變得性情煩躁而不能自製,腦筋也變得遲鈍了。你看,文學藝術的甘露,對於學自然科學的年輕人來講,該是多麼需要。看來,文學藝術的業餘愛好,不但不會浪費你的時間,反而會使你的思想萌發出新的嫩芽。
日本一本新出版的《青年心理學》裏,調查一批青年工人的業餘時間,大部分是用於:①長時期的閑聊;②看電視成癮;③酗酒解“愁”;④逛街、串商店;⑤玩牌成癖好等。
這些辦法固然也能排泄無聊和煩悶,但它既白白地浪費掉時間,又危害身體健康,也消磨鬥誌。而且一旦成習慣,想要矯正過來也很困難,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這些疏導排泄情緒的辦法都不足取。
對於青年人說來,正確的疏導排泄情緒的辦法是:欣然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自覺地經受文明的洗禮,主動地爭取藝術的熏陶,積極地提高理論的修養。這樣做下去,你的氣質會更加美好,你的人格會更加完善。
“運動健康”心理療法
《紅樓夢》裏的林黛玉,被人們公認為是典型的“古典美人”。可這位“古典美人”卻是一位病懨懨的“病美人”。盡管賈寶玉對“多病多愁”的林妹妹,情深如海、終生不渝;無奈黛玉體質過弱,最終“香魂一縷隨風散”,“魂歸離恨天”。這一典型的情感悲劇曾經贏得了多少青年男女的辛酸同情的熱淚。小說畢竟是小說,釀成悲劇的因素也是多方麵的,但我們看罷《紅樓夢》這部小說後,不能不聯想到,若是林黛玉有一個健康的身子,那該是多好!
一、體弱心則弱
保持心理健康,當然不是單憑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就能辦得到的。很多運動健將患有心理疾病,便足以駁斥這種“唯身體健康論”者的主張。所以“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這句話,說得有點絕對化,不十分恰當。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烈士身陷囹圄,在敵人的監獄、集中營裏、法庭上,以病弱的身軀堅持對敵鬥爭。他們人格高尚,正氣凜然,盡管身體健康狀況極差,可他們的心理卻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