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要學點“色彩學”的知識。正像日本色彩心理學研究專家鬆岡武寫的那本書的副標題那樣,你應該學會用色彩來探求、尋找、捕捉、欣賞我們生活著的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世界,它用你數不清的色彩來影響你的視覺,從而引起你種種不同的情緒感受。
歌德,這位19世紀德國偉大作家和詩人,在他50歲創作詩劇《浮士德》的時候,對自然界的色彩現象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觀察,在1810年出版了富有文學趣味的《色彩學》。他這本書直到現在,還被現代生理心理學家們給予高度的評價。
歌德在研究色彩學的時候,跑了許多地方。比如,冬季爬上陰森寒冷的哈爾茲山頂,俯瞰落日前後積雪的景色;黃昏時走進打鐵鋪,觀看燒紅的鐵塊在頭底下迸發著火花的現象等。這些,對陶冶歌德的情操,美化他的心靈,創作出感人的詩劇《浮士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精神作用。
讓我們學習歌德熱愛色彩、研究色彩的精神吧。在色彩學知識的幫助下,美化我們的心靈,促使心理更加健康化!
“氣味”心理療法
在人們的生活環境裏,有大量的不同氣味在彌漫著。它們對人們產生不同的影響,可以激發起愛或恨、悲或喜等不同情感,甚至會改變人們的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西斯匪徒嗜血成性,他們在血腥氣味中,變成了殺人狂。
一、氣味與嗅覺
每個人對氣味的敏感程度是不相同的。科學家們的實驗證明,大多數人至少可以辨別4000種不同的氣味,有人甚至可以辨別出10000多種。這是因為鼻子的嗅覺細胞直接連到大腦裏最基本的部位。這個部位,過去叫做“嗅腦”,現在改叫做“邊緣係統”。它可以調節運動肌肉活動以及像性欲、饑餓等基本衝動,甚至複雜的情感或情操的心理活動。
在國外,有些科學家發現了氣味中有“傳激素”。這種傳激素使很多生物用來作為嗅覺溝通。比如說,你養的貓用它的麵頰蹭你的大腿表示歡迎和親熱;你養的狗會搖頭擺尾地在你身邊盤旋,同樣也是表示對你的親熱和歡迎。這些都證明氣味能夠起溝通交往的作用。你如果有意地把你養的貓或狗,拋棄在很遠的“荒郊野外”,過不了多久它們仍會“找上門來”,重返它的“家園”。其中的道理仍然可以用氣味中有“傳激素”來加以解釋。
有人講過一個“笑話”,但這個“笑話”從“氣味療法”的角度看,也不能完全說成是毫無科學道理的“無稽之談”。有一位產婦是山西人,生孩子時難產,很痛苦。後來有一位“聰明人”出了個主意,讓人拿來山西老陳醋,產婦聞了這個濃鬱的醋味後就順產了。為什麼會有如此“奇效”?這是因為老陳醋的香味可以透達於血絡中,開通竅道。你也許知道,我國中草藥裏有很多藥,就是利用“芳香利竅”的原理來治病的。
記憶心理學曾講到一個觀點:嗅覺記憶在記憶當中分外清晰。很多人可以清楚地記得童年時代的氣味,並且可以由這種氣味而勾引起美好的、厭惡的等複雜的情感來。那麼,氣味在人們的腦子裏,是怎樣“記錄”下來的,以至“刻印”下來的呢?氣味這種記錄、刻印下來的方式,比起視覺的形象和聽覺的聲音都要複雜得多。
科學家們正在探索氣味為什麼能夠“記錄”在人們腦子裏的方法和途徑。比如說,為什麼才出生幾天的嬰兒就能辨認母親的氣味呢?為什麼有些曾經影響過我們的氣味,我們記不起來了,好像它們從來就沒有進入我們的意識裏?
二、氣味與健康的關係
談到這裏,有人也許會問:“氣味”和人們的心理健康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