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心理健康維護篇(1)(1 / 3)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與維護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以下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幾項標準,對照自己,檢查一下你的心理健康狀況:

1.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自信樂觀,生活目標和理想切合實際,能揚長避短。

2.接受他人,樂於交往

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用尊重、信任、友愛、寬容的套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和給予愛和友誼,能與他人同心協力,人際關係協調和睦。

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麵對現實,接受現實,並能主動地去適應現實。既有高於現實的思想,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奢望中,對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

4.熱愛生活,積極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生活和熱愛生活,並在生活中享受人生的樂趣,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

5.能控製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的心境,能適度地表達和控製自己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卑,自尊自重。

6.人格完整統一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性格、能力和理想等各方麵的平衡發展,所思、所做、所言協調一致,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能夠與社會步調合拍,也能和集體融為一體。

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年齡特征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青少年應該是精力充沛,勤學好問,反應敏捷,喜歡探索。

二、心理健康的維護

心理健康很重要,維護好心理健康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維護好心理健康:

1.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接受現實的自我,選擇適當的目標,尋求良好的方法,不隨意退卻,不做自不量力的事,才可創造理想的自我;欣然接受自己,於是可避免心理衝突和情緒焦慮,使人心安理得,獲得健康。

2.麵對現實,適應環境

心理健康者總是能夠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環境,以求外界現實符合自己的主觀願望;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他們又能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現實環境。心理異常者的最大特點就是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他們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卻不能真確估計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觀規律而不顧,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樓閣,於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現實。

3.結交知己,與人為善

樂於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必備的條件。但不要天真地認為,我怎樣待他,他就怎樣待我。其實這是一種兒童的思維,但成人也常常擺脫不了。與人相處的原則是: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自己。對於事實已證明不可深交的人,我們不妨淺交,不必疾惡如仇,注意保持適當距離即可。

4.努力工作,學會休閑

工作的最大意義不限於由此獲得物質生活的報酬,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它對個體還具有2方麵意義:①工作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獲得一種成就感;②工作能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以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個人在團體中要得到接受和承認並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工作成績便是與人比較的最好標準。

另外,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我們應合理地安排休閑時間,經常改換方式,也可參加一些職業性或社會性的活動。要使休閑日更為豐富多彩,真正成為恢複體力、調劑腦力、增長知識、獲得健康的時機。

心理平衡與心理養生

一、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心理的適度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心理平衡是人在受到外來刺激時所進行的與外來刺激相適應的反抗性心理調節,也是精神需要的補償。青少年正處於各方麵成長發育的時期,保持心理平衡尤其顯得重要。

心理平衡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目標專一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目標,追求實現人生目標成了人生的動力。但目標的確定至關重要,目標選擇不當,會給人帶來無端的煩惱。如有的青少年希望將來能當明星演員,這種想法本身不錯,但主觀和客觀條件都不具備,卻硬要一味地追求下去,結果演員沒當成,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也沒幹好。因此,確定目標要把個人的知識、創造優勢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這樣的目標才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