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消除抑鬱症的方法
消除抑鬱,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可使用一種由精神病專家艾倫·貝克博士倡導的認知心理治療手段,就是讓抑鬱者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逐步改善心境,從而使生活重歸歡樂。
抑鬱者要想消除抑鬱情緒,首先應該停止對自身及周圍世界的埋怨,明確自己的認知錯誤,來源於以感覺作依據來思考問題。因為感覺不等於事實。每當你焦慮抑鬱時,切記以下5個關鍵步驟:
(1)瞄準那些自然消極的想法,並把它們記下來,別讓它們占據你的大腦。
(2)認知扭曲的模式,準確地找出你是怎樣曲解事實的。一定要擊中要害。
(3)用更為客觀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認知,徹底駁斥那些讓你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我尋找煩惱的謬論。一旦開始這些步驟,你就會感到精神振奮,自尊心增強,無價值感就會煙消雲散。
(4)製定切實可行的日常活動表,每天結束後填寫回顧、分析日記,既能使你擺脫不願活動和不想做事的處境,又能給你帶來活動後的滿足,逐步消除懶怠與內疚。
(5)學會自我稱讚,自我欣賞,坦然對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緒穩定,心境良好。
矯正不合邏輯的思維方式,改變認知錯誤現象,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一旦你對周圍事物能做客觀的分析後,對現實生活就有了正確的領悟。那麼,你將置身於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情感的世界中,心情會豁然開朗。盡管生活中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不盡如人意之事,但不會由於一時的認知偏差,造成感情挫傷,失去對生活中美好意境的追求。
保持心理健康
一、克服貪婪心理
“貪婪”指貪得無厭,意即對與自己的力量不相稱的某一目標過分的欲求。
1.貪婪心理有以下特點:
(1)無滿足性。
(2)公開性。
(3)僥幸性。
(4)意誌薄弱性。
2.貪婪心理的成因分析
(1)客觀原因:
①社會病態文化的消極影響。“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的廉潔,反映了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它宣揚的不是勤勞致富而是謀取不義之財。
②社會輿論的誤導。改革開放初期,輿論媒介詳盡地報道“萬元戶”的收入與成果,卻沒有報道萬元戶是如何通過艱辛的勞動致富,以致激發了社會各階層人員致富攀比心理。
③社會控製不嚴。目前在一些地區最先致富的人,不乏靠不法手段的,客觀地刺激了附近地區人們的貪婪之心。
(2)主觀原因:
①錯誤的價值觀念。認為社會是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為自己擁有。
②行為的強化作用。有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時,多有懼怕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頭,每一次僥幸過關對他都是一種強化,不斷刺激著那顆貪婪的心。
③攀比心理。
④補償心理。有些人原來家境貪寒,或者生活中有段坎坷的經曆,便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向社會索取不義之財,以補償以往的不足。
3.貪婪行為的表現及調適
(1)貪婪是一種過分的欲望。其表現有以下幾種:
①不擇手段的財欲。主要表現為: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利用一切手段索取錢財。
②難以滿足的貪欲。
③難以填補的權力欲。
④欺世盜名的名欲。
⑤膽大包天的色欲。
(2)貪婪的心理調適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格言自警法。
②20問法。這是一種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紙上連續20次用筆回答“我喜歡……”這個問題。回答時應不假思索,限時20秒鍾,待全部寫下後,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過分的欲望,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範圍,最後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自己作較深層的分析。
③知足常樂法。一個人對生活的期望不能過高。心理調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到知足常樂,“知足”便不會有非分之想,“常樂”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二、積極麵對困難
有位著名科學家說過:“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難,往往是新發現的預兆。”
在克裏米亞戰爭中,一枚炮彈破壞了一座花園般的城堡,卻炸出了一個泉眼,汩汩清泉噴湧而出,這裏後來成了著名的噴泉景區。挫折也是這樣,它暫時破壞我們的心靈,卻激發奮鬥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