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內心對比自己強的人產生嫉妒時,要提醒自己:“比自己強的人是自己的榜樣,我要追趕他,超過他,但不嫉妒他!”要既積極進取又不嫉妒別人,做事光明磊落,不搞小動作。比方說,在長跑中,有人跑在前,取得了成功,而你“栽”了,失敗了。這時你就要告誡自己:“今天他領先了,證明自己還有不如人的地方。以後我要加勁訓練,下次領先的就是我。”並且衷心地向勝利者祝賀,公開坦誠地表示趕上他。
(3)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亂攀比。
很多同學的嫉妒常常是從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開始的。正因為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所以常常便以自己的缺點比別人的優點,以自己的不足比別人的成績,越比越不服氣,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我們應當對自己有個恰當的估價,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同學們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同學們,大家渴望在學習上不斷進步,希望自己能名列前茅,這是良好的願望,也是容易理解的。但驅使自己前進的動力應是一顆進取心而不是嫉妒心。有嫉妒心的同學如果能夠正確地以進取心取而代之,與同學真誠相處,互相幫助,你追我趕,那才會取得真正的進步!
有嫉妒心的人如果不猛醒,前途不會美妙。如果想調適自我,把嫉妒變成競爭的動力,首先要把注意力調節到自身的優勢和對方的劣勢上。當你嫉妒別人時,總是因為他在某些方麵的優勢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這方麵又恰恰處於劣勢。這一差異正是產生嫉妒的刺激源。與此同時,你卻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麵的優勢。如果你能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注意重心,便會使原先失衡的心理獲得一種新的平衡,這種平衡無疑會穩定你的情緒。
把嫉妒的心勁用到追趕別人上,這樣形成你追我趕的風氣,對個人和國家才有希望。
三、消除對方的嫉妒心理
當人們受到他人嫉妒時,往往是憎惡對方的情緒上升,從而使人際交往受阻,如何消除這種心理呢?
(1)讓對方得到一種心理補償,以減弱他的嫉妒感,如把一些出風頭的機會讓給對方去幹。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豈不是助長了他想壓倒一切的欲望嗎?要知道,嫉妒的人想的就是一切都要占上風。
(2)把嫉妒引向正當手段的競爭,教給對方競爭的一些方法,讓他有信心能超過別人。
四、提高自己的修養
學習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發生在雙方及多方,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養,尊重並樂於幫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對手。這樣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傷害,同時還可以取得學業上的成功,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悅,何樂而不為呢?
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對策。
伯特蘭·羅素是20世紀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在其《快樂哲學》一書中談到嫉妒時說:“嫉妒盡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盡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個惡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裏盲目地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隻是走向死亡與毀滅。要擺脫這種絕望,尋找康莊大道,文明人必須像他已經擴展了他的大腦一樣,擴展他的心胸。他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得像宇宙萬物那樣逍遙自在。”化解嫉妒心理的良方有以下5點:
1.胸懷大度,寬厚待人
19世紀初,肖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已蜚聲樂壇,而肖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卻深為讚賞。怎樣才能使肖邦在觀眾麵前贏得聲譽呢?李斯特想了個妙法:那時在演奏鋼琴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麵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的大度深表欽佩。
2.自知之明,客觀評價自己
當嫉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後,再評價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3.快樂可以治療嫉妒
要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正像嫉妒者隨時隨處為自己尋找痛苦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快樂來,我的那一點快樂算得了什麼呢?那麼他就會永遠陷於痛苦之中,陷於嫉妒之中。快樂是一種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人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