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少一份虛榮就少一份嫉妒心
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嫉妒心理來說,它要麵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正是一種虛榮心理,一種嫉妒心理的需要。單純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相比,還是比較好克服的。而兩者又緊密相連,相依為命。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能少一分嫉妒。
5.學會宣泄不良情緒
自我抑製,是治療嫉妒心理的苦藥,自我宣泄,是治療嫉妒心理的特效藥。
嫉妒心理也是一種痛苦的心理,當還沒有發展到嚴重程度時,用各種感情的宣泄來舒緩一下是相當必要的。在這種發泄還僅僅是處於出氣解恨階段時,最好能找一個較知心的朋友或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後由親友適時地進行一番開導。雖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卻能中斷這種發泄性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如有一定的愛好,則可借助各種業餘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書畫、下棋、旅遊等。
五、正確看待嫉妒
不過,嫉妒是人的天性。自古以來,有不少關於嫉妒的記載與描述。在古希臘、羅馬的神話中,男性的和女性的神或英雄多有嫉妒的品性。在男子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裏,人們往往把嫉妒看成女人的特有心理特征,在漢字裏,“嫉妒”二字皆用“女”字作偏旁,也是一證。
其實,嫉妒並不限於女性,男性也嫉妒。很喜愛藝術的古羅馬皇帝埃追安(亦譯“阿提安”)就非常妒恨詩人、畫家與巧匠,因為這些人在藝術方麵超過了他。中國古代惠施當了宰相後也嫉妒在才學上超過他的莊子。
嫉妒猶如醋,是人生的調味品。有一點適宜的嫉妒並不壞。嫉妒而不失去理性,則可以由不安、痛苦和怨恨轉化為危機感、緊迫感、好勝心、上進心和憂患意識,催人奮起直追,激人取長補短。
防範自殺心理
因學習壓力而輕生是青少年自殺事件中最常見的原因。青少年自殺的事例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是源於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失戀也是青少年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青少年自殺者的5種心理
狀態自殺行為天天都有發生,有以下5種原因導致青少年自殺:
1.矛盾心態
死亡對自殺者來說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現實生活中許多有形無形的困難在死亡的幻想中似乎能得以解決和滿足,但死亡畢竟是可怕的。
2.偏差認知
企圖自殺者的知覺常表現為“絕對化”或“概括化”或兩者交替。“絕對化”是指對任何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敗”等。“概括化”就是常常使人過分偏注某項困難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決方法,從而自傷自毀。
3.衝動行為
青少年的自殺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而且一想到死馬上就采取行動,思考變得極其狹隘。
4.關係失調
自殺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進入自我封閉的小圈子,從而失去自我價值感。
5.死亡概念模糊
企圖自殺的青少年對自殺的後果沒有充分估計。
二、避免自殺的幾種減壓法
(1)運動減壓法。從事各種球類、田徑類運動,或者其他感興趣的活動如爬山等,是排解鬱悶、培養積極樂觀態度的好辦法。
(2)社交減壓法。參加多種群體活動,多與同學、朋友交流,開闊視野,釋放緊張情緒。
(3)谘詢減壓法。找心理谘詢輔導員尋求幫助。心理谘詢包括障礙性谘詢、適應性谘詢和發展性谘詢等多種,發展性谘詢是人人都需要的。
(4)發泄減壓法。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會和他人的場所盡情地大喊大唱,大笑大哭,還可以用布做成各種各樣的人,把那些布人當成自己不滿的對象進行拳打腳踢,從而達到減壓的目的。
三、健康人格培養的主要方法
——發展健康的自我意識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及價值觀正處在不甚穩定、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階段。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必須對個人有正確的估價,既不能自輕自賤,也不能自驕自傲。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如果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麼這個人就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並能采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為反應,能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
2.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